鄠邑区电厂(余下镇)骑行记

国柯

<p class="ql-block">经过二十多公里的骑行,我终于赶到了沣河上新建的大桥——沣邑大桥。这座巧夺天工的斜拉桥造型宏伟大气,远远望去,白色的钢索如琴弦般支撑着桥身,车辆川流不息地通过,仿佛在演奏一曲现代交通的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沿着沣河东岸的骑行道一路往南,我来到了秦渡镇,又一路向西,抵达了余下电厂子弟中学。这所学校的大门入口处,红色横幅高挂,公告牌与宣传单页整齐排列,校名标志醒目地悬挂在上方,荣誉奖项展示板彰显着学校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进校园,一栋粉红色的教学楼映入眼帘,上面写着“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都邑电灯中学”。教学楼前,一排大气球门整齐排列,为校园增添了几分节日的喜庆氛围。</p> <p class="ql-block">离开学校,我继续骑行,沿途经过的村庄中,那些具有关中特色的仿古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前后两进的院落,后面的房子是二层楼构造,中式窗棂的设计让整个建筑显得古色古香,墙上精美的窗花图案与盛开的花朵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雅致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鄠邑区的交通便利,离不开八十年代那位书记的远见卓识。当时,以农业为主的户县(现鄠邑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水利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群众的生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原县委书记苏耀先带领县委一班人深入调研,科学决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在平原地区建设了“九纵八横”主干公路,形成了棋盘状路网格局,为鄠邑区的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骑行在鄠邑区的公路上,两旁高大的树木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枝叶繁多而密集地生长着,为过往的行人和车辆提供了一片清凉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我停下脚步,摘下头盔,拍下了一张自拍照。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在地面上跳跃,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高大的树木排列成林荫道,树叶茂密遮挡阳光,远处建筑物的轮廓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禹王庙是此行不可错过的一站。大禹治水有功,尤其是治理了沣河,当地人为了纪念大禹而修建了此庙。据传,庙中有一块元代石刻,记载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庙宇大门上挂满了红灯笼,对联贴在两侧,门口摆放着香炉和其他供奉物品,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在禹王庙附近,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被漆成了鲜艳的红色,门前挂着写满文字的小牌匾,门前停着一辆白色的电动车,仿佛在诉说着现代与传统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走进禹王庙的大门,上方悬挂着“禹王殿”的牌匾,两侧挂着红灯笼,门前摆放着一个黑色的传统香炉,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地祈祷,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午饭时间到了,我在余下电厂网红面馆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臊子油泼面。面条柔软有余,筋道不足,但肉臊子的香味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开。虽然油泼面的味道一般,但对于油泼面具有高要求的食客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忘的味蕾体验。热气腾腾的面条摆在桌上,上面撒满辣椒粉和其他调料,筷子插在碗里,周围餐具摆放整齐,仿佛在等待着食客的品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