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也是中国第一座舍利塔的所在地,且翻译了中国第一部佛教经典《42章经》,据此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的建立与佛教传入中原的“永平求法”直接相关。东汉永平七年(64年),相传东汉明帝刘庄在梦中见到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于是派遣使臣前往西域拜求佛法。使臣们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到了天竺(古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并邀请他们到中国宣讲佛法。两位高僧欣然同意,用白马驮载佛经和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最早的舍利塔奇云塔</p><p class="ql-block">创建于公元的69年,是中国第一古塔。后多次毁于战火,现在的奇云塔是1175年修建的,共35米高13层,距今有800多年历史了!在塔旁边拍手可听到类似娃叫的声音,真的太神奇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荻梁公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宰相狄仁杰之墓</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坐北面南,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严整,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阁等,两侧有钟楼、鼓楼、客堂、斋堂、祖师殿、菩萨殿等附属建筑,形成了典型的中式庭院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之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鼓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王殿</p><p class="ql-block">是进入白马寺的第一座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内供奉着弥勒佛、韦驮菩萨以及四大天王像。弥勒佛笑容满面,给人以亲切之感;韦驮菩萨威武庄严,手持降魔杵;四大天王分别持剑、握琴、执伞、托塔,象征着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韦驮菩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凉台</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翻译佛教经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佛殿</p><p class="ql-block">位于天王殿之后,是寺内的主要殿堂之一,又称“毗卢阁”,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金色塑像,高达7.35米,两侧侍立着迦叶、阿难二弟子以及十八罗汉像。这些佛像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展现了高超的佛教造像艺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两位印度高僧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雄殿</p><p class="ql-block">白马寺的核心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均用夹漆造像工艺制作而成,造型优美,神态安详。此外,殿内还悬挂着许多精美的幡幔和经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接引殿</p><p class="ql-block">是一座双层阁楼式建筑,上层供奉着西方接引佛,下层为法堂和讲经台。接引佛站立于莲台之上,右手下垂作接引状,左手执拂尘,形象慈悲庄严,寓意着接引众生脱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的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佛教建筑元素,红墙绿瓦,飞檐翘角,斗拱交错,庄重而典雅。例如,大佛殿的殿顶采用歇山顶,九条屋脊上的龙形琉璃瓦饰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大雄殿则是重檐歇山顶,覆盖以黄色琉璃瓦,显得宏伟壮观,彰显了皇家寺院的尊贵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释源陈展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佛教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它是佛教教义、教规、仪式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佛像、壁画、经幢、碑刻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例如,寺内的三世佛、十八罗汉等佛像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风格;大雄殿内的藻井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止语茶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游客提供免费热茶和休息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际佛殿苑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马寺国际区</p><p class="ql-block">白马寺的建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它不仅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见证,也促进了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在历史上,许多印度、尼泊尔等国的高僧都曾来到白马寺交流讲学,传播佛教文化;同时,也有众多中国僧人前往印度等地取经学习,将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并加以发展。</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曼谷金山寺</p><p class="ql-block">国际区内有一座泰国风格的佛殿,是依照泰国清迈的一座寺院建造的。其外观装饰华丽,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泰国佛教建筑特色。泰国佛殿苑由泰国个人与政府先后共同捐建,浓缩了以曼谷大皇宫、金山寺为代表的泰式建筑精华,是白马寺国际佛殿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1992年开工,在2014年整体完工后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及恭迎佛舍利法会,将泰国“镇国之宝”——曼谷金山寺供奉了一百多年的释迦牟尼佛舍利转移到了白马寺舍利塔上,这是对“天下第一寺~白马寺的尊崇与认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缅甸佛殿苑</p><p class="ql-block">由缅甸政府捐建,2012年奠基,其四道主门及围墙完全按照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到白马寺,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按照缅甸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规制缩小而建,2014年6月竣工时缅甸总统吴登盛一行专程抵达白马寺出席落成仪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印度佛殿苑</p><p class="ql-block">由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发起,2006年开工建设,2010年落成,2021年内部装饰和展陈完工。它以印度佛教建筑的代表桑奇大塔为蓝本,在白马寺按1:1的比例仿建,成为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殿,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出席佛殿落成仪式,为佛殿剪彩揭碑</p> <p class="ql-block">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却在华夏大地上发扬光大,估计这是释迦牟尼未曾想到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多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