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些时日,一直不大明白,为什么突然之间对写东西这个东西,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抗拒,不想写、不愿写,无话可说。有时候想,是因为四十不惑?还是换了新的环境,学会了保持距离,理性看待,不愿再做情感上的付出?又或者几者都有?虽然也有人不断地鼓励,给了我信心和支持,我自己也不停的给自己打气,还是要想办法写一写,别的不说,就当是为了自己,有时候自己看看自己过去写的东西,自己都很感慨留恋怀念。新单位的一个领导说了一句很真切的话:“每个人的故事打动的都是自己”。</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几年前,还和一个高中同学许下宏愿,想写一本关于我们这一路走来经历的书(权且如此说吧),因为当时我们自己觉得,这一路走来,都经历了不一样的人情冷暖,虽称不上波澜壮阔,但也算是一路披荆斩棘。八零后的我们,坐在飞驰的列车上,感受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知不觉间,已走出好远好远。我总觉得,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赘述的。和现在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朋友们闲聊,他们已经不知道城乡差距、农民进城、教师改行、体制改革为何物,对一个平凡的家庭和人意味着什么,甚至于像令计划、周永康在他们耳中都是陌生的词汇。不由得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人真是容易健忘。</p> <p class="ql-block"> 突然之间觉得必须得认清现实,那就是人生进入新阶段,自己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变化,事实上变化已经悄然发生。当初在法官的时候,创作的激情一泻千里,晚上做核酸,凌晨的时候,一口气还能写两篇稿子。为什么不想写了也不愿意写了,想了想可能主要是思维方式的变化,少了感性主观的东西,多了好多理性的思考,感觉像是对待生活,只是站在游泳池边,冷静地审视,不贸然的泳池里的人表达好恶,也不再轻而易举的下水尝试。处事的方式上,更理性,甚至于有些冷漠了,不想再轻而易举的付出,更相信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更乐意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耕耘就要有收获。思维方式上,更多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在凝视着一个深渊,时时刻刻的感觉得,也被深渊凝视着。在人际交往上,现在更是把社交上减法再用的彻底一些,不断地缩小社交的圈子,尽量的去维护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轻易不想让并不放心的人或者没有经受住考验的人进来,那种感觉像家,不喜欢陌生人来访,也不欢迎不熟识的人进入。</p> <p class="ql-block"> 在人生的新阶段,对于勉强写的东西,自己都觉得干巴巴的,没有灵魂,既不想写也不想再看。也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连原来一直穿而且习惯穿的衣服,突然之间觉得有些幼稚,无法再穿。篮球虽然也打也看,但不在痴迷于某一支队、某一个人,好在读书的习惯还保持着,闲暇的时候,翻开看看,做做笔记。如果说还有什么宏愿,觉得写一本关于我们成长的文章(可能会很长,但不敢再用书这个词冠名),权当给自己的青春当注脚吧。但下定决心,以后不想写就不要写,不要再勉强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