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再次诵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内心依旧汹涌澎湃,被其蕴含的磅礴气势与深刻思想所震撼。</p><p class="ql-block"> 1936年2月,红军长征结束不久,全面抗战即将爆发,毛主席率部队东征,在陕北清涧县袁家沟遇大雪,触景生情,挥笔写下这首千古绝唱。词的上阕,短短数语,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北国雪景图。</p><p class="ql-block">“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手法展现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景象,尽显天地的苍茫与冷峻 ,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片银白世界,感受凛冽寒风与无边雪景带来的震撼。</p><p class="ql-block">“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视野开阔,长城、黄河这些中华民族的象征,在雪中失去往日的喧嚣与奔腾,只剩下一片白茫茫,静穆又庄重,彰显出大自然的伟力与威严。</p><p class="ql-block">“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化静为动,赋予群山、高原以灵动的生命力,它们如银蛇舞动、蜡象奔驰,好似要与天公一较高下,这是何等奇妙的想象与豪迈的气魄,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挑战精神。</p><p class="ql-block">“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笔锋一转,从眼前的雪景联想到天晴后的景象,红日与白雪相互映衬,江山更显娇艳动人,给人以希望与憧憬,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p><p class="ql-block">下阕由景入情,借古颂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如此壮丽的山河,引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之倾心、为之奋斗。</p><p class="ql-block">诗人列举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用“惜”字统领,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指出这些英雄虽在武功上成就非凡,但在文治方面有所欠缺,并非完美无缺。</p><p class="ql-block">这种评价不盲目崇拜,也不肆意贬低,体现出诗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和高瞻远瞩的眼光。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宣告新时代的到来,强调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p><p class="ql-block">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毛主席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展望未来,坚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定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伟大业绩,开辟出崭新的天地。</p><p class="ql-block">《沁园春·雪》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词,更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宣言。它让我们看到了毛主席的雄才大略、广阔胸怀和坚定信念,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担当精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在新时代,我们更应从这首词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