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居正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首辅,历时10年,之所以张居正被后人记住,是因为他10年的改革,延缓了明朝的衰败,更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改革家之一。但张居正改革虽然部分成功,死后却落得了被清算的下场,连家族一起遭殃。</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到张正居的故乡荆州古城,参观了张居正的故居,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张居正。</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家族的烈祖父张福跟随朱元璋打江山,被封为守御千户(直属朝廷指挥),且可以世袭,所以张家后人七代均为军户,官居5品,是妥妥的根正苗红的红二代。</p> <p class="ql-block">但张居正弃武从文,一时权倾朝野,既把家族带到了巅峰,也把家族摔落到了谷底。</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从小聪明,12岁就考上秀才,张居正这个大名就是当年的荆州知府在他考中秀才后把原先的"白圭"改为"居正",希望他以后能正道直行,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p><p class="ql-block">13岁考举人时,被湖广巡抚顾麟看上,但因其年龄尚小,故意让他落榜。</p><p class="ql-block">16岁考中举人,顾麟特意召见,并赠诗一首,夸他为"麟子凤雏难可见"(见图)。</p> <p class="ql-block">23岁考中二甲进士第九,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正所谓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但初期不被严嵩赏识,一度告病回乡闲赋6年,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再度进入翰林院。</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真正的官运来自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首辅徐阶荐他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这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二年后的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驾崩,由于没有留下遗诏,由徐阶带着张居正一夜代写了《嘉靖遗诏》,从此张居正正式进入明代政治的前台。</p><p class="ql-block">裕王朱载垕即位的隆庆年间,张居正成为继高拱之后最受青睐的大臣。但朱载垕仅执政<span style="font-size:18px;">6年,</span>临终时托孤于高拱、张居正、高仪。而后高拱被逐出朝廷,高仪因病回家,由张居正一人辅助万历小皇帝,张居正正是在各种巧合因素下掌握了朝廷大权。</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能够在历史上留名是由于他推行的万历新政,是古代和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同名的变革,并且由于他把握了比皇帝更大的权力,强制推行他的变革思想。张居正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朝的社会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万历中兴"也确实延长了明朝的寿命。同时他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改革精神,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在张居正故居内的展览室里,有"救时良辅,改革巨擎"的高度评价,确实他也是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商鞅变法加速了秦国的一统,但是商鞅本人最后被车裂;王安石的变法历经坎坷最后以被贬收场;而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实绩但在死后遭到清算,并祸及家人,历史上得罪既得利益的改革的似乎没一个有好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本人的仕途不可谓不顺,从少年奇才开始评论国策,到最后实现改变国事的宏图,并未受过强烈的挫败感。因而一旦大权在握,一展宏图的愿望自然喷薄而出,这也是张居正敢作敢为,推行万历新政的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这里再说本文的第二个人物:张居正的原副手,其死后一年接任首辅的申时行。和张居正改革家的名号决然不同,申时行是个历史上有名的和稀泥、老好人首辅。一个是政绩斐然,一个政绩平平,从两个人的对比中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死后遭保守派反扑,万历皇帝也要清除他在位时的影响,张的新政被废除。但万历皇帝出于平衡保守派与改革派的考量,竟然让申时行在张死后一年接任首辅。</p> <p class="ql-block">而申时行目睹严嵩和张居正两位前任的下场,竟然做起了一位无功无过的低调首辅,在位政绩平平,一有风吹草动就辞职回家乡,竟然安享晚年,活到了81岁。</p> <p class="ql-block">这位历史上最有名的和稀泥首辅申时行的墓地就在吴中的上方山下,而且墓地较大。</p> <p class="ql-block">申时行墓于1995年就被立为江苏省的省级保护单位,至今已有30年,历史上申时行墓地达200亩,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墓穴,现保留墓地核心区10.5亩。墓地虽大,只是一直闭门不开放,究其原因,应该是申时行的和稀泥的平衡术在宣传上绝对是不应景的。</p><p class="ql-block">我于2021年专门去了一趟,结果发现大门紧闭(见图),只能在门外转了一圈,该墓地至今都没有开放。</p><p class="ql-block">不知道省级文物不开放的在全国有几处?知道的朋友可在评论区里指出。</p> <p class="ql-block">还有些事是和申时行有关的:他小时候姓徐,是因为他祖父因家庭贫穷被过继给徐姓舅家,在他中举之后才恢复申姓。在他任上,曾提拔了一个徐姓的亲戚,叫徐泰时,从过商的徐泰时40岁时去北京投奔申时行,由于朝中有人,徐泰时的仕途从此一帆风顺,不但中了进士,而且被张居正和申时行一同带去见太后,太后见徐除了有文人气质,而且因有经商经验,表现出处事老道,就同意让其主持修复慈宁宫,徐也因此当上了工部营缮主事,后升为营缮郎中,主要负责皇宫(慈宁宫)和皇陵(十三陵中的定陵)的建造之事。</p> <p class="ql-block">徐泰时在申时行辞官回乡之前,就先行一步辞官回苏(可见关系之深),回来后徐想报答申时行多年的提携之恩,想建一庭院让他回来后居住,就建了东园(留园最早的园名),但申时行深知官场的复杂,不肯接受,有一说申短期居住过,但是产权是徐泰时的。</p><p class="ql-block">留园现在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排在拙政园、颐和园、辟暑山庄之后。当年建东园时徐泰时曾问申时行,要如何建园?申说了二句话:一是“不要建成皇家花园”,二是“在大峪山看关外,那气势可观啊”。而当年的东园现在则留下了二块,一是目前的留园,二是苏州香火最旺的西园。</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出生军户,能继承五品官)和申时行(出生没落家庭,年少被迫改姓)虽然同为进士出生(张为二甲进士,申为一甲第一的状元),且同为万历年间的首辅,但是一个锋芒毕露,一个谨小慎微;一个主动大胆,一个四平八稳;一个实现自身梦想,一个隐藏自己观点;一个死后被清算,但青史留名,一个寿终正寝,至今独享安宁。</p><p class="ql-block">查一下百度可知:张居正,明代政治家,改革家;申时行,晚号休休居士,中国明代诗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