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末的一天,我前往陈炉古镇游览,火车在铜川东站停靠。出站时,我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站房,一座中西合璧、造型典雅的建筑映入眼帘。“铜川车站”四个金色大字镶嵌在主楼上方中央,显得端庄大气。我不禁好奇,这究竟是哪位书法大家的杰作?明明是在铜川东站下车,出站时却看到“铜川车站”的站名,令人一头雾水。</p>
<p class="ql-block">游览归来,踏上归途,再次来到这里,才发现车站广场前的一块大石上镌刻着“铜川东站”四个大字,这才明白“铜川车站”与“铜川东站”原来是同一个站。在候车室里,墙上挂着一些关于车站历史的图片介绍,我饶有兴趣地细细欣赏并拍照留存。坐在有历史感的长条木椅上,我品读着照片,用手机查询铜川车站的史料,了解到了车站背后一些有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铜川车站站房</p> <p class="ql-block">候车室内老图片</p> <p class="ql-block">有年代感的长条木椅</p> <p class="ql-block">铜川,旧称同官,铜川火车站始建于1941年,是陕西省历史上较早修建的火车站之一。彼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将铜川丰富的煤炭等物资运输出去,咸铜铁路应运而生,这条线路恰好经过铜川站,距离咸阳135公里。通过咸铜铁路,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抗日前线,可以说,铜川火车站在那段历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同官县志》序中所言:“同官矿藏丰富……实冠于西北,军需民用,成利赖之,其于抗战贡献殊大。”国民政府经济调研员程膺等人在调查报告中也指出:“在此抗战时期,煤斤缺乏之时,同官对社会之贡献实不可磨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铜川火车站只办理货运,没有客运业务,隶属于西安铁路局,为四等站。1958年冬,一座正式票房建成,稍后又在票房外修建了广场,这才形成了后来延续至今的“铜川火车站”全貌。车站新建筑建成后,为了题写站名,车站领导多方打听,找到了在同官初级中学任教的赵文质老师。由于当时找不到特大号毛笔,赵文质老师从厨房找来抹布蘸着墨汁一挥而就,“铜川车站”四个大字呈现在眼前,在场的人们无不为赵老师的精湛书法技艺赞叹不已。据说当时车站领导没有支付赵文质老师任何酬金,只是给了他四袋面粉作为酬劳。还有传言称,赵文质老师曾给阎锡山当过秘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扩大,矿井增多,运量大增,铜川的三里洞、桃园、王家河、王石凹、金华山、鸭口、东坡等各矿都通有铁路专线,铜川的煤炭每天从这些煤矿源源不断运向全国各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九十年代后,由于铜川煤矿资源枯竭,煤炭外运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铜川火车站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铜川火车站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0日,铜川车站改名为铜川东站,9月15日迎来了首列“复兴号”动集动车组,结束了“渭北明珠”铜川市20年无铁路客运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用抹布题写“铜川车站”站名的赵文质老师</p> <p class="ql-block">铜川车站改名铜川东站施工场景</p> <p class="ql-block">铜川东站</p> <p class="ql-block">如今,铜川车站的站房又恢复了昔日的模样。原站台到达行李房被改建为铜川火车站博物馆,面积128平方米,展出实物50余件,向人们展示了铜川铁路发展的辉煌历程,让铜川火车站的故事得以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现在车站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