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吐峪沟 <p class="ql-block">人们总说吐鲁番的底色是火焰山的赤红。游客们举着温度计在芭蕉扇雕塑前合影,却少有人注意到,向西三十公里处的鄯善县境内,大地正在上演一场更为壮阔的地质史诗——吐峪沟,这座被风与时间雕刻的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穿过葡萄沟的绿荫,赭红色的山体突然如屏风般展开。不同于火焰山整齐的褶皱,吐峪沟的岩层像是被天神撕开的千层酥:青灰色的沉积岩与铁锈红的砂砾岩犬牙交错,某些断层处甚至能看到海水退去时留下的波纹化石。</p> <p class="ql-block">手机相册里的火焰山游客照还在,但此刻占据记忆的,是岩壁上那道冰川擦痕的弧度。</p> <p class="ql-block">最震撼的是悬崖上的千佛洞。那些蜂窝般的洞窟比柏孜克里克更显沧桑,据说残存的壁画上,供养人的衣袂还保持着北凉时代的飘逸。</p> 第二部:帕孜克里克千佛洞 <p class="ql-block">今年五一,我们成为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重新开放后的第一批访客。半年的封闭让这片赭红色的山崖更添几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只是洞内禁止拍照,好在能拍到复制品,而且山崖本身慷慨,站在观景台上望去,蜂窝般的洞窟群像被巨人随手撒落的佛珠,沿着陡峭的岩壁滚成一道赭色的星河。</p> <p class="ql-block">回程时,山道旁的沙枣树正在落花,细碎的花瓣粘在洞窟外新刷的防护栏上——古老与现代,就以这样温柔的方式和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