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朔州市第四中学 初一七班 张铭鹤.</p> <p class="ql-block"> 5月3号 ,爸爸妈妈带着我再一次回到了右玉老家。1962年我的爷爷从北京来到右玉,在这里他工作了25年。爸爸在右玉也生活过十多年,他们当时就居住在右玉县城里,听爷爷讲他曾经半夜顶着风沙步行十多公里去救治病人,爸爸说他上中学时经常停电,点蜡烛上晚自习,我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对右玉有着别样的情感。爸爸带我们在右卫古城找到了他曾居住过的老房子,看到斑驳的墙面,爸爸一下就认出了故居,虽显破旧,却风貌依旧。爸爸还碰到了回家探望母亲的儿时玩伴,十分惊喜!久别重逢叙旧自然少不了,但行程紧张,千言万语后也只能依依惜别。</p> <p class="ql-block"> 在爸爸的童年记忆里,右玉永远裹着风沙的围巾。刺骨的寒风把棉裤冻成冰片,漫天的黄沙模糊了远方的路。这片土地曾经如此吝啬它的温柔,连一抹绿色都是奢望,只有孤独的风声年复一年地呜咽。</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杀虎口,参观了右玉县博物馆,才了解到,在民国以前右玉是十分繁荣的地方,清朝初期右玉是朔平府的所在地,管辖六县,在历史上曾经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晋商通道,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历史文化走廊。连年战争,对当地的社会造成极大破坏,京包铁路建成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从杀虎口来到了破虎堡,听导游说,“中国古堡看山西,山西古堡看右玉。” 右玉县被誉为“中国古堡之乡”,有84公里的古长城和90余座大小古堡。站在古堡前可以想象到当年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p> <p class="ql-block"> 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天然风口地带,虽然是历史上闻名的风沙肆虐,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但70多年来,历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克服千难万险,一代接一代植树造林,右玉如今已变成“塞上绿洲”,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不足0.3%增加到57%,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无垠荒漠变茵茵绿洲,同时也孕育滋养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听爸爸讲他的一位同学的父亲就曾经是七十年代的一任县委书记,因工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们在中学时代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义务劳动,右玉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可以传承的灵魂和精神高地!</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从杀虎口古城墙到苍头河湿地公园,从牛心山顶到南山森林公园,看到远处成片成片的漫漫碧绿,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到草丛中盛开的无名野花,闻到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站在南山公园植树造林纪念碑前,默想着七十年来右玉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才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右玉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