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雨碌大地缝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北60公里的雨碌乡,全长十余公里,以“奇、秀、雄、险、幽”著称,是云贵高原上罕见的喀斯特岩溶嶂谷景观,被誉为“天下第一缝”。 </p> <p class="ql-block">会泽大地缝,向来是游人罕至的所在。这次我们长征合唱团部分歌友自发组织春游活动,主要项目是参观巧家白鹤滩水电站、会泽县扩红基地、县城古迹游览及美食品尝,因为刘合平、胡萍两位歌友是土生土长的会泽人,经他们的介绍和建议,所以决定四天行程的最后一天前去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4月24日晨起,天色微明,昨晚下雨气温下降,决定上午10点再出发。当天上午大巴车载着我们一行38人准时从酒店开出,车子出县城上高速行至待补下高速走到石咀方向的二级公路,渐入山道,弯弯曲曲,颠簸不已。窗外大雾弥漫,偶有村舍点缀其间,但是看不大清楚,车上的歌友们不再是欢声笑语,可能连续几天的行程有些劳累,大家都在车上补瞌睡,我也乘机好好的睡了一觉。</p><p class="ql-block">大约两个半小时后,大巴车行至景区门口停车场,有4位女歌友说因天气太冷,衣服穿的少,怕冷感冒了,她们不下去了,继续在车上休息等候。其余的34人加上驾驶员沈师共三十五决定去游览一番,经和大家商量了一下,宣布下午三点准时返回到停车场。</p><p class="ql-block">由于事前了解到景区全长约十公里左右,出口那边山势陡峭,有一段几乎是呈90度直角,有近I300多级台阶,身体不好、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不适合去攀爬,出去后还要花十多元人民币乘坐村民的私家中巴车才能返回到景区停车场,所以一再强调请各位歌友量力而行,建议大家行走一半路程后,原路返回比较安全稳妥一些。交待完毕歌友们带上糕点、水果和饮用水等便三、五成群向景区入口售票处走去。</p> <p class="ql-block">景区前有一个小坝子四面环山,放眼望去满山的植被郁郁葱葱,一条小河在山谷中静静流淌,山野里清新的空气,使人顿时感到心旷神怡。这里地势较为平坦,绿草如茵,在一片草地上围有栏杆,里面喂养着十来只梅花鹿。因为下雨天寒,除了我们这一批人外,几乎见不到其他游客。在走入景区正中的一面橙黄色的土墙上写着十二个红色大字:“走过雨碌地缝,人生再无低谷”,这是一句多么励志和鼓劲的口号啊!</p><p class="ql-block">售票处无人值守,我们便直接往里边走,迎面来了一位驾驶摩托车的女士,骑到我们面前停下说她是售票员,刚才进去吃饭,并介绍说70岁以上免票,60岁以上半票17元,跟她交流协商了一下,我们是一个团队,驾驶员应该免票,她也同意,全体人员交了身份证由本次外出活动负责生活后勤工作的徐国伟老师统一去售票处办理手续,徐老师拿了门票回来后发给每个人,大家到检票口检票后就正式进入了大地缝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雨碌大地缝长大约10余公里,最宽处20余米,最窄处仅1.4米,最高达486米,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因上亿年地壳的升降,“山”字型地层错落而形成。海拔高度在1700米至2900米之间。</p><p class="ql-block">刚进入景区,眼前看到是一条几百余米宽的峪谷,峡谷的左边修建了一个蓝色的玻璃人工漂流娱乐设施,右边是用石块修建的步行楼梯栈道,峡谷里有几株灌木从开满粉红色小花格外显眼,呈现出“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峡谷景观“大思想者”:这块矗立山谷的巨石造型似一学者正背对峡谷沉思。</p> <p class="ql-block">沿途神奇秀美的风景深深吸引着大家,歌友们打卡拍照忙不停歇。我们沿着步行栈道慢慢前行,两侧是连绵起伏的群峰,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栈道下的深谷中巨石横卧,清泉奔涌,水声隆隆。昆明电厂几位老同事多年不见,抓紧时间拍下几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峡谷中一条小溪的潺潺流水,伴着我们一路前行,步入景区的第一道景观——“生命之门”。歌友们霎时便被震撼到了。据景区资料介绍,“生命之门”景观高30余米,两边岩壁相连深达90余米,形成了一个幽深莫测的洞窟,大自然用神来之笔逼真塑造了女性的阴柔之美,又因是大地缝的入口,当地人们将其敬谓为“生命之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地缝“生命之门”之后,光线暗了下来。走过一段后,两边的山聚拢过来,带来巨大的压迫感,抬头仰望,只见远远的山间几许枝叶,天空只剩下细细的一条线,不时滴落的雨滴警醒着游客。视线范围逐渐扩大了一点,光线也不那么昏暗时,得以看清那天然形成的许多溶洞,洞内怪石林立,像狮子、像莲花、像擎天柱,有时像这,有时像那,总会不断带来惊喜。那或大或小的清泉随壁而下,形成规模大小、造型各异的瀑布群,虽然没有雄伟的气势,总给游客带来其温柔可亲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根”是一根拔地而起的圆锥形石柱,高约2米,顶端呈伞状,凸显了大山的雄壮和阳刚之气。此景观与地缝入口处的“生命之门” 遥相应和,相辅相成,因而,被人们尊称为“生命之根”。</p> <p class="ql-block">旅游栈道一会向左、一会向右,当走到最狭窄的地方时,只能侧着身体靠着扶栏而过,峡谷两边有奇形怪状的岩石,那是经过千百年来日夜奔腾的流水冲刷形成的。在谷底中段,有一个大大的拱进山体的溶洞,由于照射不到阳光,显得阴暗、潮湿,让人看不到洞有多深。谷底的植被好多是我们没见过的,每一株在人们眼里都是那样美、那样清秀有力。地缝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水滩、每一个小瀑布、每一座小山峰都是一个独特的景,真是一花、一石、一蔓滕、一山峰、一水流亦是景,看了让人目不接暇,看了让人流连忘返,令人陶醉。神奇,险峻的山峰如山神一样守护着大峡谷,如雨、如丝的高山流水,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工艺,用大手笔把雨碌大地缝描绘得如诗如画,吸引了八方游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七律·雨碌大地缝探幽》周庭荪2025.4.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地缝幽奇世所稀,神工鬼斧造玄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暗河潜涌声犹细,危壁斜倾势欲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线天光窥幻境,千年石乳滴仙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身恍入洪荒里,小憩苔矶忘返归。</b></p> <p class="ql-block">歌友中的摄影师拍摄的特技照片。</p> <p class="ql-block">看,我们合唱团这个年轻的帅哥也没能徒步爬完大地缝1265级台阶到达景区出口,自掏人民币60元坐着“魔毯”上来。我和老伴也是走了三分之二,考虑身体的原因,便又返回去从景区入口处攀越460多级台阶顺利回到停車场。</p><p class="ql-block">三个半小时的大地缝徒步旅行,让我们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秀美,虽然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但却令人流连忘返,好多歌友竟然迟到了40分钟才回到停车场。当天中午大家都没有吃中饭,仅以一点糕点、水果充饥,大巴车载着我们回到昆明拓东体育场已经是晚上七点半了,歌友们忘记了饥饿和劳累,每个人的心中都感到无比高兴和喜悦,我们齐心合力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p> <p class="ql-block">昆明长征合唱团81岁的莫年盈大姐(上图右一),长我12岁,她的父亲与我的父亲是宣威一中的同事。莫大姐这次参加我们歌友自发组织的参观白鹤滩水电站和会泽县扩红基地活动,还全程徒步走完了会泽县雨碌大地缝景区,胜利爬完出口1265级台阶,成为我们30多人中少数几个姣姣者,真是令人羡慕和敬佩。在整个旅游行程中她热心为大家服务,拍摄了几百张照片和小视频,旅途中她坚持把靠前的坐位让给会晕车的歌友,莫大姐的这种优秀品质、精神状态和坚强毅力值得称赞,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鹧鸪天·咏莫大姐徒步会泽大地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为昆明长征合唱团莫年盈大姐而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周庭荪2025.5.6</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八秩登临气若虹,金沙岸畔唱霜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千阶云缝携春过,百段诗崖摄景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穿地脉,挽天风,红歌一路绕乌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莫言白发征途远,鹤影滩声壮此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注:本词依晏几道《鹧鸪天》正格创作。上阕以"虹""枫"起兴,突出八旬老人征服大地缝的豪情;下阕"穿地脉,挽天风"工对,暗喻长征精神传承。结句"鹤影"双关白鹤滩电站与老当益壮之态,"壮此峰"既实写乌蒙山势,更升华新时代老年风采。全词融入"扩红基地"红色元素与徒步摄影的现代气息,展现新时代银发族的生命活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