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景色

悠然见南山

<p class="ql-block">《昆明池:千年变迁与今日风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昆明池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距今3000年前,周文王姬昌引沣河之水蓄积成灵沼。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两次对其修凿改造,引入潏河、沣河、滈河等河流,将其扩建成用于操练水军的昆明池,同时也成为皇室、贵族休闲游乐场所。此后,西汉至唐代,昆明池多次浚修和扩建,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唐代中后期,因自然环境变化、人口激增和森林砍伐,水源断绝,加之社会动荡,昆明池逐渐干涸,到宋代变成农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昆明池在原址重建,成为了集水系治理、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其核心景区昆明池·七夕公园,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2021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进入昆明池·七夕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西北部云汉广场中心的汉武楼船。这座楼船是七夕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周围环绕着八个方向的士兵,甲板上的汉武帝刘彻塑像身披金甲,文臣、武将、士兵、车马环绕身旁,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汉武帝训练水军的宏大场景。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往南可见昆明石,表面镌刻着“昆明池”三个字,宛如巨大砚台,背面刻有《昆明池赋》,描绘了昆明池的历史与现状。旁边的汉印则提炼了“汉印”“汉瓦”等汉代印章元素,以浮雕形式铺装于地面,供游客近距离欣赏汉代文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鹊桥相会景观,是一座建造在“牵牛津”与“织女渡”两座人工岛之间的七孔拱桥,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是爱人团聚与宣誓爱情的圣地。不远处的永结同心雕塑,采用汉代玉璜造型和紫铜板镂空技术,同心圆处的蓝田玉石镂空雕刻“鸳鸯鸟”,象征着“金玉良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外,鹊桥仙雕塑以宋代词人秦观的曲牌命名,呈现出牛郎织女在新月上的场景。月老石则以天然景观石镂空雕刻而成,融入了“月下老人”“桂树”等经典元素。荷花岛种植着大片荷花,由“莲歌”“荷语”“藕香”三个人工岛组成,与水岸相连,游客可在此感受荷花荷叶之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昆明池南岸,还有锦鲤报恩、石鲸等景点。锦鲤报恩雕塑以跳出水面的锦鲤鱼和珍珠为造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崇鲤文化。石鲸则是根据建章宫太液池出土石鲸的形状,用南山花岗岩雕刻而成,保留了汉代雕塑艺术特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昆明池,从古老的历史中走来,历经沧桑变迁,如今正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