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孔家村,环境优雅,身在其中,犹如感知孔圣气质非凡

锡洪

<p class="ql-block">今日立夏,广州天气炎热,预报有暴雨,可出门至返归,滴雨未下,还时见阳光,这又是上天对我周游各处的赏赐!</p><p class="ql-block">我游览了佛山南庄罗格孔家村。</p> <p class="ql-block">罗格孔家村地处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有着典型广府水乡建筑风格。南宋时期,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孔豪置田产于罗格,至孔子第五十三代孙孔阜林始迁此定居,繁衍。罗格孔家村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数较多、移居较早的孔子后裔居住地。</p><p class="ql-block">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孔氏后人秉承先祖遗风,考取功名者甚多。明清两代共培育出进士1人,举人8人,副贡生3人,庠生13人,一品至九品官职的有70多人,将军有3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皇帝颁给罗格孔氏的圣旨达30多道。</p> <p class="ql-block">孔家村地处珠三角冲积平原,自古以“桑基鱼塘”著称,水系发达,河网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是典型的岭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清风明月高雅!</p> <p class="ql-block">古榕树分布村边位置,以村口津口为多,树荫十多亩,据村先贤清代道光时期光禄寺训导孔继芬《养真草庐诗草》说村口古榕树有己数百年的记载。即使炎炎夏日,树荫常聚满消暑的村民。每年三月,村中9棵参天木棉树怒放赤花,与村口文昌阁相辉影。</p> <p class="ql-block">世人走进孔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昌阁。</p><p class="ql-block">文昌阁周边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显示孔圣及后人不一样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是掌管天下文籍官禄、声威显赫的大神。自从清代乾隆五十七年,孔家村在村口东南面建筑文昌阁,经历代不断重修,文昌阁高七层,层层有匾额,其中有清代两广总督林则徐、道光癸巳状元汪鸣相、嘉庆榜眼许乃普、道光壬午探花罗文俊、道光翰林孔继勋等科举名人题字。</p><p class="ql-block">自从文昌阁建成后,开始有“拜文昌”的习俗。初开始只是孔家村民本村参予活动。亦因每年文昌阁建成后,孔家村子弟陆续考中贡生、举人、进士、翰林多人,邻近四乡认为孔家村的文昌帝君非常灵验,遂前来祭祀以求科名。</p> <p class="ql-block">孔家村临水而建,天南圣裔祠与南庄孔公祠并肩而立,前濒河水,养金纳水,河涌左右护卫祠堂在村落布局上处于中心地位。</p> <p class="ql-block">天南圣裔祠门前有庙塘碧水长流,门对四大名山之一的西樵山,先贤题有:“春到水流,一派朝宗通学海;门开山见,大科元日好云头”联。“天南圣裔”祠额为清进士、福建巡抚潘思榘所书,中座“诗礼堂”扁额为清协办大学士汤金钊所书。后座奉祀孔子及孔氏历代先祖,春秋佳日祭祀孔子也在此举行。祠中两旁高脚牌整齐排列,“肃静”、“回避”牌之后排列着“奉旨赏戴花翎”、“御赐头品顶戴”、“诰授荣禄大夫”、“诰授资政大夫”、“诰授朝议大夫”、“诰授中议大夫”、“诰授奉政大夫”、“诰授奉直大夫”、“诰授武功将军”、“剳授武功将军”、“钦加布政使衔先用巡道”、“钦加盐运使衔侯选道”、“浙江省巡道”、“刑部福建清吏司郎中”、“刑部贵州清吏司郎中”、“户部山西清吏司郎中”、“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花县知事”、“新兴县知事”、“国会众议院议员”、“陆军少将加中将衔”、“三等文虎章”等高脚牌,是一种家族荣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沿河而建的大都是祠堂、书塾公共活动建筑,民居则依次北列,大多坐北朝南,形成“梳子式”建筑群落。由于河水贯穿村中,每条巷口都有石埗头,以方便村民出行、生活洗衣挑水之用。村中公共建筑如祠堂、公祠等以三进三开间,锅耳山墙、龙船脊为多:民居大多为三间两廓带一层阁楼式;建筑装饰以砖雕、灰塑、木雕为主,是典型广府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培堂家墪、华峰家塾、若浦书院、秋潭书室分布村中,在科举代为孔家村子弟培养出了翰林1人、进士1人、举人8人、副贡3人、国子监生10人、庠生13人,故天南圣裔祠门前的旗杆夹林立,似向祖先报喜也向后人立范。</p> <p class="ql-block">东为村口,西为村尾,以村心路贯通,有“古今正道”、“东鲁锁钥”、“东南硕辅”、洙泗南屏”牌坊。</p> <p class="ql-block">巷口石埠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