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四月八”

九月菊9672895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又到了,我的脑海里泛起了许多儿时有关四月八的记忆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那物质极度困乏的七十年代,那时候根本不懂的“三月里桃花开,哥哥看那妹妹来……”,也不知道“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只知道“天长不过三四月”,“春三困月”正是一年里青黄不接的季节。去年农业社分的粮食也看到了家什的底底了,今年的庄家才要入种呀,而天却那么长,那么高,饿得孩子们脸上起了一块块俗称“狗皮起”的白斑,舀起一碗碗黄浪浪的稀米汤,真是稀汤灌大肚,就算是喝里两碗一会儿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儿时的我们最盼着过年过节过生日了,无非就是盼着能改善一下伙食。我清楚地记得正月里是过年;二月是过二月二,能吃蔓菁豆豆饭;三月清明吃摊黄,捏燕燕;这四月有什么节日呢?我经常问奶奶,奶奶不耐烦地告诉我:“四月八,红面齐则嘴上刷”。听了感觉就像给我这样嘴馋的人照嘴甩来一巴掌一般的尴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年的四月八到来时,故乡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说“四月八,红面齐则嘴上刷”来调侃这个不是节的节!每逢这一天,家家都会吃红面来改善一下这平淡无奇的日子!红面就是高粱面加入榆树皮勉强锅里才能吃,齐则就是手擀开切成的细长条,我们就称为“齐则”。一年里唯独这个四月里没有一个像样的节。好在四月里我们还能吃个白面捏的小花花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故乡晋西北有一个叫《光棍哭妻》的段子里有这样的唱词:“四月里,四月八,娘娘庙上把香插,人家插香为儿女,我光棍插香为了谁?”儿时的我不懂的光棍的凄苦日子,只知道每年的四月八,我的奶奶提前就留前留后地攒着一点白面就为了这一天要蒸十五个白面花花在我们村里五道庙前的一个小二层楼的娘娘庙上,奶奶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前去点香,让娘娘保佑我们无灾无难都能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我记得奶奶端着一个洗得干干净净圆瓷盘子里面放着十五个蒸熟的白面花花,几根新的红头绳和几个崭新的黄铜钱去庙上,那白花花上面还盖着一块白笼布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会即使四月八的这一天我们在上学了,只要是要去庙上,老师都会允许请假的,家家都是奶奶带着孙子们去,大家都这样做。在庙里奶奶跪在前面,我们跪在奶奶后面,只见奶奶点着黄裱和香后,听不见奶奶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只见她两眼紧闭燃着的香在不停地转圆圈,非常虔诚的样子,嘴里停了,手里的香也停止了转,然后吩咐我们跟着她叩三头,奶奶的头非常低接近了地面,我们就像鸡啄米一般,奶奶强调我们叩三下,全程不让我们说话。奶奶接着用红头绳把黄铜钱穿进去再穿过面花花的中间,然后把两个头结住,恭恭敬敬地给我们兄妹们一一的戴上脖子。最后奶奶才和我们都站了起来,我们开心极了,不知道这样做的深刻意义,只是盯着什么时候能才能把那花花吃进肚子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会问奶奶什么时候了可以吃那白花花,奶奶嗔怪地说:“怎么能如此的好吃呢!起码也浅伏(等待)上半天”。回到学校的教室里,只见大家人人胸前都带这么一个面花花,好像装饰品一般蛮自豪的,那白面做得白花花一股一股地散发着面香味,口水涌起来又咽下去,原来还可以这样度过四月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大家天天都像过年一样过着每一天,年轻的一代根本不知道这样过这四月八!更不知道有四月八娘娘庙里插香戴花花一说。那过去的日子虽然物质极度困乏,但生活还是蛮有仪式感呢!有奶奶相伴的岁月是那么的甜蜜,好难忘的四月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