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金瓶梅》随思</p><p class="ql-block">文/郭建民</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我看了金瓶梅,发现宋代崇尚婚姻自由,女性的觉醒意识和性开放性自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社会风尚为笑贫不笑娼。韩道国,王六夫妻以此为业,养家糊口,女儿韩爱姐长大后,在父母教唆指引下,仍干起了这个营生,走到人前,仍然不觉得可耻,照样风风光光地活人。作者以非凡的文学功力,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塑造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孟玉楼,孙雪娥,宋惠莲,王六儿,林太太,韩爱姐,李桂卿,李桂姐,如意儿,卓二姐,王婆子,董娇儿,韩金钏,夏花儿,秋菊,元宵,兰香,小鸾,秀春,惠样,黄四嫂,冯妈妈,郁大姐,乐三嫂,申二姐,玉簪儿等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性开放性自由的女性艺术形象。既使生活在西门府的家僮,丫环,多是一见钟情,逢场作戏,几句话就勾搭上了,随意找个避身的地方,就把事办了,相比之下,现代的女性还是比较保守的,都是保持着女性的贞浩,珍重自已的人格和形象。这个话题金学界尚未涉及,我正在思考研究。</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金学专家论的是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人物个性艺术形象,没有和一大批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整个社会的文化现象联系在一起,组成一部气势宏阔的历史画卷,反映出北宋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样貌。</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坚持的是金瓶梅所反映的时代是宋代,非明代也。</p><p class="ql-block">金学专家们评说借宋讽明,看似写宋,实则写明,其理论根据是因为这部作品产生于晚明。</p><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也成书于明初,作者是元末明初人,难道也反映的是明代吗?</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金瓶梅的故事应该产生于宋代,经过几百年的积淀积累起来的,才形成了中国首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像这样的作品,单凭作者个人创作是写不出来的,即使你有多么高的天赋和才华,也是难以完成的。《金瓶梅》是集体整理加工提炼出来的,兰陵笑笑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帮子文人相聚在一起,共同研究把这个故事写成书,展现于当世,传之于不朽,于是达成共识,成立了一套写作班子,有主编,副主编,由执行主编一人执笔,先拿出初稿,接着召开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执笔人根据大家的意见补充修改,最后才算是真正的定稿了,终审通过了,于是这部作品终算完成了,就这样的产生面世了,形式等同于现在的文学集体创作组。执笔人应该是李渔,与李渔有密切联系的有影响的文学家王士桢等有可能参与了此项工作。</p><p class="ql-block">《红楼梦》是曹雪芹独立创作的,《金瓶梅》不是,是垒起来的,是集体创作的。</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西门庆是个人物,善于理财,精于商道,白手起家,干啥成啥,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当时西门府里的金钱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已经超过亿元了,把祖父西门京良,父亲西门达丢下的一个烂杆日子过成了,家道复兴了,也算得上地方上的一位能人,富豪,他的财路取之有道,靠经商,做生意,讲诚信,不欺不骗不诈不偷,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另一点,他有养家心,靠女人发家致富,卖了女儿招女婿,就是指的西门庆把独生女西门大姐嫁于陈经济,女儿家因事和女婿陈经济连夜投奔娘家,带来100多个箱笼,说好暂寄于娘家,且立有字据,后来这100多个箱笼的钱财全被西门庆和吴月娘一口吞掉了。女儿在娘家什么也没有了,活得可怜,想花自家的钱,从西门庆手中要不出来,人都夸西门庆会弄事,“卖了女儿招女婿,来回倒腾着哩。”</p><p class="ql-block">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李瓶儿嫁于西门庆,陪礼甚丰,把娘家的一大笔家财都陪给西门庆家了。</p><p class="ql-block">西门庆的号曰四泉先生,喻酒、色、财、气四全也。</p><p class="ql-block">西门庆的六房妻室,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李瓶儿都给西门庆带来了财富。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李瓶儿都有私财,唯独潘金莲没有,是个在西门府混饭吃的女人,活得很累,很难艰,很可怜!她的地位很低,很自卑,说不起话,抬不起头,她的生母潘老太来西门府看望女儿,临别时,连送母亲的几个轿子钱也拿不出,丫头庞春梅对吴月娘说了,月娘给了几个钱,才打发潘老太回去了,也算是给了潘金莲一点面子。潘金莲身无分文,钱财又无来路,只靠美色讨好于西门庆,西门庆和潘金莲没有感情,仅是一对性伴侣,把潘金莲当成性纵欲玩乐的工具,对潘金莲实施性虐待,喝西门庆的尿水,吞咽西门庆的精液,她都承受了。她要在西门府努力的活着,活出个人样,命运驱使她不得不干那些卑鄙毒辣伤天害理的事儿,设法儿害死了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儿,气死了李瓶儿。还有早先毒死的丈夫武大郎,逼得来旺媳妇儿宋惠莲自缢身亡,一共负有4条人命,最终被武松杀害,身首分离,暴尸街头,最后还是她在西门府的丫头庞春梅收拢了她的尸体,安葬于永福寺旁,还去给烧了香,化了钱。</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潘金莲的命运,是个人的悲哀,也是封建社会的悲哀。</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金瓶梅》问世后,随即背上了“淫书”的罪名,成了禁书,晚明文学家张竹坡先生点评金瓶梅,首肯金瓶梅不是淫书,不是禁书,扭转了人们对金瓶梅的错误认识。尽管如此,明清政府仍将金瓶梅列为淫书禁封,直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省市区文化执法稽查部门在扫黄打非运动中,仍然将金瓶梅列为扫黄对象,一经发现,付之以炬。至今《金瓶梅》还不能堂而皇之的上书架,在新华书店买不到。</p><p class="ql-block">《金瓶梅》究竟是怎样一部书,首先,不是淫书,不是禁书,是一部好书,大书,奇书,经典名著。</p><p class="ql-block">对《金瓶梅》的偏见,影响到它的阅读量,在人们的意识中,似乎把看金瓶梅的读者人品与该书联系到了一起,看金瓶梅,唯恐背上了不好的名声,这个人不正经?我发现,搞文学创作的业余作者朋友,《红楼梦》10个人有10个人都读了,《金瓶梅》10个人9个人都没看。误认为金瓶梅是黄书,淫书,禁书,你看它,会坏了人心,遭人评说,思想不健康。一个作者的人品咋象,谁都知道,这与阅读文学作品有什么关系。再儍的人,看了西门庆,也不会去效仿。西门庆纵欲过度,最后和一位妓女发生关系后,染上了性病,得了霉毒,无法治愈,呜呼哀哉了,英年早逝,终年33岁。</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武松是一个狭隘的英雄主义者:一心只为哥哥报仇,杀害潘金莲,王婆子的时候,前后关死门窗,割掉了潘金莲的头,剖出了她的心肝肺五赃六俯,杀死了王婆子,两俱血淋淋的尸首祭于武大灵前,触目惊心,惨不忍睹。他的侄女儿还在杀人现场,哀求叔叔,“我害怕”,武松说,“我顾不得你了。”逃离杀人现场时,把侄女同两俱死体锁在一间屋子,这个恐怖的场面一个弱小女孩能承受得了吗,早都被吓死了,小侄女儿也是自己的亲骨肉呀,你能丢得下她吗?连侄女的命都不保护了,那么你为哥哥报仇有什么意义,在这里,武松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侄女的安全,让她最好不要看见这个现场,杀人报仇后,携带侄女迅即脱离现场,奔上梁山,既报了仇,又保护了侄女。</p><p class="ql-block">此时,西门庆已经死了,如果西门庆不死,潘金莲,王婆子也不会死,说不定死的还是武松。</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4日一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