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如海》第一章(下)

太极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㈢</p><p class="ql-block"> 在泉安半岛的沿海突出部,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石头古城。当年由于东南沿海倭寇肆虐,为了抵御海上倭寇的侵袭,在此兴建了这座古城。古城采用当地特产花岗岩石砌筑,城的外墙用长方形条石作横直砌筑,城内跑马道挡墙用乱块石或卵石砌筑,中间用五花土夯实。四方设门,上建门楼。四周上设烽火台五座。古城依山海之势而建,攻守兼备,古城墙、窝铺、月城、城门楼、烟墩、中军台、演武场以及古城内独具特色的道路系统,构成了古代完整的沿海军事战略防御体系,融防、守、住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军事防御功能。</p><p class="ql-block"> 泉安北大巷普度节次日的凌晨时分,万籁俱寂,泉安镇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此时,泉安北大巷年家的护厝门悄无声息地轻轻打开,一个黑影快速闪出,向海边的一座礁石走去。黑影爬上礁石,点燃了随身带的一只船灯,在灯光的映照下,显现出一张尖痩蜡黄的脸庞,那是年家的二少爷年荣庆。年荣庆举起点亮的船灯,朝向黑漆漆的海面,划了三圈,又上下晃动了三下。</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海面上,停着几艘机帆船,船上悄无声息,却人影瞳瞳。当礁石上的船灯晃动起来时,船上有人叫了起来:“司令,信号灯亮了!”被称为“司令”的,是远近闻名的海匪头子,外号“黑狗鲨”。</p><p class="ql-block"> “别哭丧,待老子仔细瞧瞧。”黑狗鲨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没错,是年荣庆的信号。听我的命令,开机升帆,向泉安镇进攻!”</p><p class="ql-block"> 寂静的海面上,瞬间发动机声音大作,海匪的机帆船疾速向泉安镇驶来。</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泉安镇,还在沉睡之中。海风轻轻地吹着,海浪缓缓地摇着。在海边巡逻的民兵小队,沿着弯曲的山路攀上山顶的制高点。在密密匝匝的龙舌兰丛中,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壕沟和星罗棋布的掩体,这些就是民兵的阵地。从阵地往下看,前面是泉安湾,湾口很小,海湾呈半月形状。泉安湾口有个小岛屿,人称灵龟屿,象一面屏障守护在湾口,挡住海上的大风大浪,使得泉安湾成为一个优良的避风港。渔港里桅杆如林,渔灯星星点点。</p><p class="ql-block"> 凉飕飕的海风一阵阵袭来,女民兵阿琼背着枪站在壕沟里,不由得扶住头上的竹笠,拉紧了竹笠下的头巾,揉揉发涩的眼皮,瞪大眼睛朝海面上观察。</p><p class="ql-block"> 突然间,阿琼发现海面上疾速驶来的机帆船,朦胧间,船上满是影影绰绰的人影。阿琼立即伏在壕沟上,架起枪支,正欲继续观察,突然间,机帆船上枪声大作,密密麻麻的弹雨射向民兵阵地。“海匪来了!”阿琼向民兵们大声喊道,随即迅速取下身上携带的螺号,面朝镇子方向,“鸣——嘟嘟,呜——嘟嘟……”,吹响了报警的螺号。</p><p class="ql-block"> 在古城上带队执勤的,是当时的农会主任丹阿泉,丹海石的父亲。丹阿泉年方四十,黝黑的脸上已经有了风霜和劳累的皱纹,他身材结实,宽厚的胸脯斜背着一把匣子枪,他的脸是古铜色的,身上是当地渔民惯常穿着的赤绛色衣服,这是一种用荔树木炼汁染白龙头细布而成的布料.结实耐穿,便于劳作。他上衣开左衽,裤头宽大,裤筒长仅过膝盖,称“笼裤”,笼裤两边的裤筒上各打着大块的补丁。与镇上大多数人一样,他打着赤脚,两只粗大的光脚板在城楼上一站,像海边上的青松,迎风挺立。丹阿泉听到了报警的螺号声,随即“咣当咣当”敲响了手中的铜锣,边敲边喊:“海匪来了!海匪来了!”夜空的静寂被打破了,沉睡的镇子一下子被惊醒了。</p><p class="ql-block"> 丹阿泉的妻子,人称泉嫂,是女民兵队长,因身怀六甲正在家中歇息。听到报警的锣声,她立即取下挂在墙上的冲锋枪,冲出家门,一边派人火速向附近的部队报告,请求支援,一边向海边赶去,指挥民兵战斗。</p><p class="ql-block"> 黑狗鲨见镇上民兵有所准备,生怕时间拖久了,增援的部队赶到后,会被全歼,被下令上船撤退。年荣庆见状,哀求黑狗鲨让他也上船,把他一起带走。</p><p class="ql-block"> 黑狗鲨破口大骂:“狗东西,你给老子发假情报,骗老子上当,把老子当傻瓜!”说着,掏出驳壳枪,“砰”的一枪把年荣庆打下海去。</p><p class="ql-block"> 众匪徒一听说要撤退,都争先恐后地纷纷上船,机器立即发动起来,向灵龟屿方向仓皇逃去。</p><p class="ql-block"> 灵龟屿原名叫龟怪屿,岛屿周围布满了礁石,大的像海龟头,小的像海龟的脚和尾。相传很久以前,这一带的海面上,当涨大潮的时候,便会出现急流漩涡。每当阴晦的天气,从这里经过的船只,经常会受困浮沙而搁浅,更严重的是撞上暗礁,船毁人亡。人们都说,这是龟怪在兴风作浪。渔民不敢出海讨鱼,生计艰难,便敬奉高香,拜请妈祖降妖伏怪。妈祖得到天书,云:“玄武升开,剖肠割肚,化为龟蛇,天定劫数。要降二怪,割两双臂,以肉为饵,镇妖伏魔。”于是,她决心割臂为民除害。</p><p class="ql-block"> 这天夜里,月黑风高。妈祖拿出玉叉双剪,在自己臂上剪下两块肉搭上了钓钩。随后,背上七星宝剑,手提一枝二十四节的方管观音竹,踏着滚滚的海浪,在海上巡行。半夜时分,忽听海潮哗啦一声,突然涌上一座浪峰。不久,又听到“蹦”的一声,浪峰猛地落进海底,出现一道波谷。就在这时,有只体宽数丈,头像古寺大钟,脚像渔船舵板的大海龟冒出水面。那龟背上盘着一条粗大像杉木、身上黑白相间的大蛇。人们常说:“龟载蛇出海,必有台风恶浪成灾。”只见大海上顿时波涛拍天,声如巨雷,汹涌而来。妈祖劈波斩浪,就朝着龟蛇两怪迎了上去,投下钓饵。</p><p class="ql-block"> 这时,大海风声呼啸,波涛翻滚。龟蛇争相吞下妈祖投下的肉饵,结果都被犀利的钓钩搭住了。当它们正要回身逃跑时,妈祖提起观音竹,大喊一声:“哪里逃!”立刻朝着那条蛇劈头打去。随后,妈祖又拔出七星宝剑,一剑砍断了龟精的头,再连挥五剑,斩断龟精的四脚和尾巴。这只龟精就这样在海上化成岛屿。</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泉安半岛的海面上风平浪静,海途畅达。这一带的民众感念妈祖割臂降妖的功德,在建造妈祖神像时,常在披肩臂处镶上两片莲瓣,以铭记妈祖的大恩大德。同时,也把龟怪屿改称为“灵龟屿”。</p><p class="ql-block"> 话说黑狗鲨的机帆船急急忙忙向灵龟屿方向驶去,准备绕过灵龟屿逃向外海。追击海匪的民兵赶到海边,纷纷摇起小舢板,去追赶海匪。但因海匪的机帆船马力大速度快,民兵的小船追赶不上,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海匪向外海逃去。</p><p class="ql-block"> 当泉嫂追赶到海边时,突感肚子一阵剧痛:“哎哟,阿琼!”她叫住正在追赶的阿琼,“我怕是要生了……”。阿琼手忙脚乱,一时无措,先扶着泉嫂在海边一座大礁石旁坐下。</p><p class="ql-block"> 正在这时,丹阿泉的大姐豆香姑,因担心泉嫂的身体,拿着被单布套赶到了。</p><p class="ql-block"> 阿琼把泉嫂交给豆香姑,又匆匆去追击海匪了。  </p><p class="ql-block"> 眼看着黑狗鲨的机帆船急速远去,民兵们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黑狗鲨的头一条机帆船猛然一拐弯,向灵龟屿的一块巨大的礁石上撞去,后面几条机帆船接二连三地跟着撞了上去,机帆船被撞碎了,海水淹了进来,船体慢慢倾斜下沉,匪徒们纷纷跳到海里。</p><p class="ql-block"> 民兵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快,快抓海匪!”阿琼急忙向大家喊道。于是,民兵们拿枪对着海匪,把落水的海匪一个个抓起来。</p><p class="ql-block"> 正在礁石旁忙着的豆香姑,听到枪声停了,她好奇地伸出脑袋,突然大声叫了起来:“妈祖显灵了,妈祖显灵了!”</p><p class="ql-block"> 在水天一线的海面上,天空由淡青色渐渐变成鱼肚白,又慢慢转成胭脂红。再过一会儿,桔红色的云霞布满天际,在朝霞的簇拥下,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云蒸霞蔚,光芒四射,霞光万丈,把远处的天边映照得一片红彤彤。被朝阳染成金黄色的海潮,翻卷着层层浪涛向岸边涌来。经历了战斗洗礼的泉安渔镇,升起了袅袅炊烟,传来了阵阵鸡鸣狗吠。渔港的桅杆上升起了风帆,像展开翅膀一样,向着初升的太阳驶去。</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在胜利的螺号声中,礁石旁响亮地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p><p class="ql-block"> 在礁石旁接生的豆香姑,将刚出生的婴儿用被单布包好,望着怀里的孩子,喜不自禁:“是个‘达埔仔’(男孩)”。豆香姑对闻讯赶来的新生儿的父亲丹阿泉说:“阿泉,你这个儿子是在海边的石头生的,我看啊,就叫他海石吧。”丹阿泉笑呵呵地说:“好啊,就按阿姑说的,叫海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㈣</p><p class="ql-block"> 海石生下不久,因泉嫂身体欠佳,就将海石交给豆香姑抚养。豆香姑要外出卖豆干时,就把小海石用背带背在身后,肩上挑着一副竹箩筐,“卖豆干哦,卖豆腐哦”,一路走街串巷。</p><p class="ql-block"> 有一日,豆香姑背着小海石走到护海妈祖宫前,她把豆干担子放在门前,掸了掸衣裳,整了整发髻,背着海石走进妈祖宫,她要为小海石抽签算个命。</p><p class="ql-block"> 妈祖宫的问卜形式是掷箸杯,传说箸杯源自远古,后来成为信众与妈祖心灵沟通、了解神谕的法器,最早用贝壳,后用玉或竹木做成贝壳形的两片。问卜时祷吿者将重叠两片箸杯放在手心,口中诚祈欲问之事,祷告之后向神前掷出,箸杯落地散开,若一片凸朝上另一片平朝上,阴阳调和则为圣杯,代表神灵应允。</p><p class="ql-block"> 抽签之前,需连续掷出三次圣杯才是灵签。豆香姑在妈祖像前虔诚地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屏住气息,轻轻把杯掷于地上,连续三次都是圣杯,豆香姑心中一喜,可以开始抽签。她先合手默念:“妈祖天后,指点迷津”,如是反复三遍。接着,摇动签筒数次以后,便有一支签轻盈地跳了出来。豆香姑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支签,请师父解签。师父接过那支签,只见竹签上刻着四句签诗,师父一顿一挫,缓缓念道:</p><p class="ql-block"> “少时风雨路维艰,贵人相助破迷津。逢凶化吉终成愿,暮岁安享福满园。”</p><p class="ql-block"> 豆香姑满脸期待,望着师父,请他解签。</p><p class="ql-block"> 师父闭上眼睛,停了一会儿,说道:“这个孩子年少时道路比较艰难,老来安逸享福之命。”</p><p class="ql-block"> 豆香姑一脸懵然:“道路艰难?老年享福?”</p><p class="ql-block"> 师父点点头,继续解签:“这是一支福运签,此命为人灵机性巧,胸襟通达,志气高,少年勤学有功名之格,腹中多谋,有礼有义,一生福禄无亏,年少时路途不顺,但一生常有贵人相助。此命见善不欺,逢恶不怕,事有始终,量能宽大,义利分明,吉人天相,安然到老。”</p><p class="ql-block"> 豆香姑似懂非懂,问道:“这,这总是支好签吧?”</p><p class="ql-block"> 师父说:“我通俗一点给你讲吧,这四句签诗是支福运签,好签好签。”</p><p class="ql-block"> 豆香姑大喜过望,连连道谢。师父却说:</p><p class="ql-block"> “别急,我还有话说。此命一生有三大劫难,初限二十四五岁,至二十七八九岁有好运,犹如枯木逢春,老来可享安逸。”</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当丹海石在密林环抱的“观自在山庄”书屋里回顾自己经过的人生历程,他至此才体悟到当年阿姑在妈祖庙为自己抽的那支签,竟然是如此的灵验。</p><p class="ql-block"> 历经磨难,最终在事业上略获成功的丹海石,在年过花甲以后,回到了自己上山下乡的龙津市丰云乡的香樟坑投资,在这里创建一个大型的综合开发的生态园区。</p><p class="ql-block"> 香樟坑在龙津市境内,气势磅礴的梅花山逶迤而行,与龙腾虎跃的武夷山余脉遥相呼应,环抱着这一片神奇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滔滔的津江水在高山壑谷间穿行,峰回水转之处,一座座方圆错落的客家土楼拔地而起,高风峻骨,鼎足而立,倚山偎翠,巍峨苍朴,像一朵朵绽开的奇葩,又像一阵阵荡漾的涟漪,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的妙景。数百年前,土楼是以铜墙铁壁护佑客家民生的古堡,“聚族而居高壁垒,安然世外历春秋”正是那时土楼人家的生活写照。当动荡的年代远去之后,这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间民居杰作”,渐渐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展示了客家人安然和谐的村居生活和美丽恬静的田园风光。山峦起伏,云蒸霞蔚。荷塘夜色,溪畔晨光。修竹摇曳,劲松挺拔。山茶扬馨,牡丹吐红。岸芷汀兰,鸟语花香。蓝宝石般透亮的天空下,布谷鸟在振翅飞翔。绿草如茵的山岗上,牛羊在草毡上悠闲徜徉。柿子树挂满小灯笼般的果实,芭蕉林的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蜜蜂在花丛中扑打着翅膀,知了在树荫里弹奏着琴瑟。层层叠叠的梯田、弯弯曲曲的溪流、郁郁葱葱的山谷,与土楼群完美勾勒出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在龙津市丰云乡土楼群后面,有一片平均海拔在一千米左右的原始森林。在这片原始森林里,原先矗立着几千株高大的香樟树和南方红豆杉等珍贵树种。从闽南泉安市下乡到龙津的知青,曾经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五七农场。四十几年前,一场大火吞噬了整个知青五七农场,有一个知青为救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五个知青在救火中成为伤残,还有十几个人受了轻伤。丹海石在香樟坑知青五七农场的废墟上,承包了二千多亩山地,遍植红豆杉。从远古而来的紫杉树,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享有植物王国“天然活化石”之誉,被列为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紫杉树不仅弥足珍稀,而且全身都是宝,根茎叶皮和种子中都含有抗癌物质紫杉醇,具有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开发前途的天然药物价值。丹海石植下的红豆杉,连同幸存的原始树群,在这里形成一个独特的的森林奇观。</p><p class="ql-block"> 在密林中,丹海石搭建了一排小木屋,起名为“观自在山庄”。环顾四周,云蒸雾绕,林海苍茫,奇峰耸峙,谷深径幽,一株株高大的香樟树笑傲云端,苍劲的树干爬满了青苔,有的树干上露出暗红色的树皮。远处,是一片千年古树群,最大的一棵香樟树王,树龄近1700年、树高五十余米。树王的旁边,有一处两株并体而生的“连理树”,相扶相依了上千年。</p><p class="ql-block"> 每逢秋末冬初,是红豆杉结果的时节。一树又一树透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就像一团团红色的火焰,点缀于漫山遍野的葱茏之间,万紫千红次第而来。据说紫杉树不能自主发芽生长,必须通过鸟类吞食其种子,经过鸟的胃液消化后排出才能发芽。因此,在紫杉树果实成熟期间,斑鸠、竹鸡、山鸡、长尾鸟、七彩鸟等各种鸟禽,在紫杉林里竞飞翱翔,百鸟鸣唱,争相啄食。空旷的林间一时热闹非凡,一派欢乐景象。</p><p class="ql-block"> 香樟坑海拔高度在九百米至一千两百米之间,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十六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合性喜潮湿温暖的紫杉树的生长。除了成片的紫杉林外,这里还分布着大量的红枫、柏树、楠树、山毛榉、甜楮等常绿阔叶林,形成了适合发展紫杉林的最佳生态环境。丹海石打算在这里创建一个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轴,集旅游活动、生态保护、健康养生、文化修养活动于一体的生态园区。</p><p class="ql-block"> 丹海石的小木屋是用松木搭建的,木屋四周是绿茵茵的草地,如同一片天然的地毯。木屋分上下两层,下层用来做车库,放杂物。沿着松木台阶拾级而上,顺着走廊依次是厨卫、起居室、卧室,走廊的终端是一间很大的书房兼会客室。推开书房的木门,一股清新的松木香气扑鼻而来。地面是用绛色的硬木条铺成的,打磨得锃光发亮。三面墙壁都是高达天花板的松木书橱,一面朝南的墙壁是落地窗,拉开窗帘,外面郁郁苍苍的紫杉林尽入视野之中。正中间是一张硕大的红木书桌,他在书桌的上方,挂了一块匾额,上面刻着“观自在”三个篆体大字。在这千年古树群的环抱中,他想要借助这里独特的氛围,感应天地造化的神秘奇异,领略人世命运的波谲云诡。他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人生。</p><p class="ql-block"> 丹海石的书桌上放着两部书,索达吉堪布的《苦才是人生》、星云大师的《合掌人生》。他感悟到,宗教其实是哲学,佛经里蕴藏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充满着深刻的辩证法,譬如他既当作书法练习又作为哲学研习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索达吉堪布在书中讲述了英国一位富翁诉说童年的苦难经历以后,说道:“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索达吉堪布认为,人生需要一些苦难,才能激发自己抵御逆境的潜力。对坚强的人来讲,苦难可以转为前进的动力,可以成为成功的助缘。否则,没有丝毫苦难、整天放逸无度的话,这种人生就像大海上没有载货的“空船”,往往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便会轻易把它打翻。</p><p class="ql-block"> 星云大师在《合掌人生》中回忆他十五岁那年,在栖霞山接受比丘三坛大戒。</p><p class="ql-block"> 第一位戒师问他:“你来受戒,是师父叫你来的,还是你自己要来的?”</p><p class="ql-block"> 星云答:“弟子自己要来的。”</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说了以后,挨了一阵藤条的鞭打。这时只听得戒师慢条斯理地说:</p><p class="ql-block"> “你很大胆,师父没有叫你来,你没有得到师父的允许,自己就敢来受戒。”</p><p class="ql-block"> 走到第二位戒师面前,戒师问了同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星云改口答道:“是师父叫我来的。”</p><p class="ql-block"> 话才说完,没想到又是一顿藤条鞭打,而且打得更猛更凶,戒师边打边骂:</p><p class="ql-block"> “岂有此理,假如师父没有叫你来,你就不来受戒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第三位戒师那里,问的还是同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次星云有了经验,想了想,回答说:“戒师息怒,弟子到此受戒,是师父叫我来的,我自己也发心要来。”</p><p class="ql-block"> 哪知戒师照样拿起藤条,把星云打得满地打滚,痛不欲生。戒师怒斥:</p><p class="ql-block"> “如此幼小,说话模棱两可,真是滑头。”</p><p class="ql-block"> 当天夜里,满身疼痛满腹委屈的星云忍不住放声大哭。这时,戒师推门进来,满脸慈祥,一边拿药给星云涂伤,一边告诉星云:“孩子,你说的没有一句话是错的……我教你的这门功课叫逆境。什么是逆境?就是生命无常,你遇到了困苦、灾难、不幸、劫杀、死亡……那都是命运。不因为你做对了什么,就可以逃开;不因为你做错了什么,才受到惩罚。接受逆境,才能克服命运带给你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作家在讲述星云大师的故事后,引用了以下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你以为脚踩的是地狱,其实是是天堂的倒影;而我唇角的皱纹,其实是智慧的积累。”</p><p class="ql-block"> 正是如此,在佛学看来,地狱即是天堂,魔鬼可为佛陀。哀时不悲,以苦为乐,接受一切悲苦逆境,成就觉悟人生,逆境可以助你成佛,离苦得乐。</p><p class="ql-block"> 真是醍醐灌顶啊!丹海石感到自己灵魂的任督二脉,瞬间打通了。他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鸟语花香,联想起几十年前阿姑妈祖宫的签诗,三大劫难,一生的应验。</p><p class="ql-block"> 丹海石业余酷爱写意国画,画的几乎都是高耸的红豆杉和优雅的仙鹤。如今年逾古稀的他独居于紫杉坑的“观自在山居”,一座斑驳的两层土楼,四周红豆杉环抱。走进客厅,迎面墙壁上一幅三米长、一米五高的《紫杉仙鹤》映入眼帘。画中两株并体而生的红豆杉“连理树”迎风矗立,笑傲云端。青翠的羽状树叶迎风招展,苍劲的树干爬满青苔。一丛又一丛透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就像一团团红色的火焰,点缀于漫山遍野的葱茏之间,万紫千红次第而来。优雅的丹顶鹤驻足青石,纵目远方,神态安详。整幅画作给人以一种福寿康宁的愉悦和满足,呈现出的是一种清净而悠远的意境和扑面而来的浩然之气。</p><p class="ql-block"> 丹海石小的时候,阿姑背着他去妈祖庙求签算命,解签诗的人说,海石一生会有三次大难不死。回首逝去的岁月,果真有那么三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九岁那年,丹海石背着书包放学回家。只见校园外一条大水沟旁,围了一群小朋友。小海石费劲地挤进去,只见潺潺流水的鹅卵石沟底,掉落了一根电线,上面夹着一块白色的绝缘瓷片,显然是前些天的台风吹落的。小海石爬下水沟,笑嘻嘻地拎起电线,像拎着一条死蛇,还没等到海石得意之时,只见火花一冒,海石立即昏死过去,躺倒在沟底。幸得路过的大人用木杆挑开电线,将海石送往医院急救,才捡回一条小命。</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十一岁那年,海石瞒着母亲偷偷跟人去“七一水库”学游泳。刚刚学会“狗爬式”,只能扑腾两下,一停下来,没想到掉进了一个石头坑里,心里那个慌啊,咕噜咕噜地大口喝水,手脚乱抓乱蹬,刚好抓到了一个大人的腿,被那个人揪着头发救上了岸,大人把海石翻过身子,肚子压着一块石头上,海石咕噜咕噜把肚子里的水吐了个精光。歇一会儿,又下水去“狗爬式”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上山下乡的第二个年头,那一次遭遇使丹海石红豆杉树终生结缘。五十年前,一批从闽南沿海的泉安半岛下乡到紫杉坑的知青,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五七林场。不久,一场山火吞噬了整个林场,有一个女知青为救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五个知青在救火中成为伤残,还有十几个人受了轻伤。丹海石在救火中为劈火路被斧头砍伤了小腿,为防止感染破伤风,林场派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三个知青陪着,送他到公社卫生院去打针。到了一个叫做“虎跳石”的地方,道路变窄,盘山而上,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极为险峻。在一个急转弯的地方,拖拉机不慎翻车,全车的人都被倒了出来,掉进了下面的沟壑深渊。丹海石只听得一阵惊叫声,然后再没人声,只听得四周山风吹刮着大树的呼呼的声音,像家乡海边的涛声一样。他觉得身下软绵绵的,原来自己掉在了一棵巨大的红豆杉树顶,舒展的树冠就像一张绿色的大床。往上看,拖拉机就挂在自己头顶上的另一棵大树上,车轮还在缓缓地转动着。另外三个知青也都安然无恙,躺在四周大树的怀抱里。</p><p class="ql-block"> “红豆杉曾是我的救命恩人”,多年以后,丹海石前往澳洲探亲,回忆往事时,这样对他的小孙女说道。</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