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申翔 副教授、曾任遵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仁怀市地域文化研究会顾问。长期从事遵义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长征文化研究,著有以上领域专著17部共五百余万字,发表了相关论文四十余篇。</p> <p class="ql-block"> 僚人源于“濮”人,这在学界也没有太多的异议。唐时在今遵义及邻近地区所置黔州、南州、义州、播州、溱州、泸州均为古僚人居住之地,僚人遍及川东、川南及贵州。《太平寰宇记》记载,这一带“其俗多杂生僚,言语式通”。隋唐至宋时,僚人名称逐渐消失。那么,曾经在这一带繁衍生息的僚人去哪里了呢?本人认为汉以后,由于其他族群进入这一地区,“濮”人在这一地区逐渐处于弱势,且语言消失严重,逐渐和文化、习俗相近的百越族群融合,形成“僚”。进而一些融于汉族,一些则演变为众多的少数民族。本文在前人和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此进行梳理,仅供参考。一、不断南迁,逐渐演变为西南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地区国家民族贵州及周边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演变、发展的重要地区。最早世居贵州及邻近地区的百濮族系与先后进人这一地区的百越、氐羌、苗瑶及华夏族系在这里交汇,并不断分化,不断融合形成新的众多民族,使这里成为民族演变的大熔炉。</p> <p class="ql-block">作为夜郎主体民族的濮人,是这块土地上最早见之于记载的族群,后来百越族群由南向北,华夏族群由北向南,氐羌族群由西向东,苗瑶族群由东向西逐渐推进,使这块土地成为各种文化的碰撞、挤压之地。汉时,强大的夜郎国由于夜郎王兴被牂牁太守陈立斩杀,濮人势力大为衰落,作为地盘业主的濮人在这一地区则因其他几大族系的穿插进入处于分散状态。进人这一地区的氐羌族群原是游牧民族,“随畜迁徙”以后逐渐演化为或土著、或移徙的民族,如彝族、哈尼族等。而苗瑶族系由于不断战乱,出于对大民族的恐惧总是聚族而居,不断迁徒,以相对封闭的方式面对其他民族,以保存自己的族群与文化。由于“百濮“族系与百越族系均耕种稻田,聚落而居,且”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和“构木为巢”,同时均有"鼻饮”“铸铜为器”“铸铜为鼓”,盛行崖葬(延续时间长短不一)及"凿齿”,着“桶裙"等习俗。这种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相近加之地域上的接近和交汇及错杂而居,使濮与越两大族系共同性越来越多。因而至魏晋南北朝时,历史上关于“濮”和“越”的记载逐渐减少,取而代之是“僚”的出现。“僚”的分布极广,大体涵盖了以往“濮”“越”的分布区域。由于“濮”至汉以后随其他族群的进人处于弱势,且四处分散,很多族众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化为其他民族。加之百“濮”族群语言消失严重,更加快了“濮”人消失的步伐。贵州民族学者翁家烈先生认为,濮人、越人一部分“经过互相影响融合,演变成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僚人……又分别发展成唐宋以来的仡佬、布依、侗族、水等民族”。由于历代中央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残酷排挤、打压,贵州成为古代少数民族南迁的走廊。不少古代少数民族都由贵州向云南和东南亚迁徙,其中部分越过了后来才确定的国界,定居在东南亚半岛诸国,并与半岛上的族群融合演化为东南亚半岛诸民族。收藏于綦江博物馆的神秘文字碑,近年引起了越来越多泰国和国内学人的重视,相信随着研究的深人和更多的文物发现,僚人演变为众多南方少数民族和境外民族的历史真相会越来越清晰。</p> <p class="ql-block">二、主动内附,加快汉化是黔北、渝南僚人民族演变的一种形式以遵义杨氏及其他土司演变为例,这是历史长河中最为常见的民族演变形式。杨氏人播,据《杨氏家传》《罗氏宗谱》等记载,杨氏、罗氏以及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等均为山西应募据播,但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认为,杨端入播之战,朝庭下诏募骁勇士收复失地,也是唐朝的军国大事,《唐书》《新唐书》等国史上没有记载,而见于元、明两史。谭其骧进而认为同一复播之战,而杨氏谱以为唐室讨南诏,罗氏谱则以为助太旺击闽蛮,认为这是杨氏子孙,宋元后习诗书礼仪,耻于先祖出于蛮夷,而巧相比附。而学者章光恺、王兴骥等均认为杨氏是由四川南部迁到播州的少数民族,族属为僚或僰,入播之前已开始汉化,采用汉姓。郑珍、莫友芝在编《遵义府志》时也对杨端奉诏据播提出了怀疑,专门写了如下按语:杨端复播,唐、宋史皆未书,而见元、明两史,端授安抚使,及世州刺史,未详所据。考《宋史·诸蛮传》云:唐季之乱,蛮酋分据其地,自署为刺史。《明统志》云:播州,唐末设于蛮,疑“州刺史”者得之。笔者通过长期田野调查,也倾向于杨氏应为由川南入播的少数民族。通过现在杨氏土司墓葬发现,已发现的杨氏土司墓均分布于遵义三城区:而且均为杨氏十三世杨粲以后的墓葬,而之前的一座也没发现。笔者曾到过桐梓夜郎、习水寨坝等地考察过多座宋墓。这些墓都淹没荒野丛林,无后人祭奠,且豪华气派,墓室内浮雕非一般大户能建,目前均都显示墓主身份不凡,都不知墓主是谁,民间都传说是杨家坟,而且寨坝还有人认为与僰人有关。另桐梓虎峰山还遗有宋廷敕建的杨价庙(杨氏十四世土司),民间还有葫芦坝有一座杨氏土司坟的传说。笔者认为这些墓葬均为杨氏早期墓葬,若此结论确定,可以认定杨氏是由四川进入习水进而至夜郎、桐梓再迁遵义的路径。其二,定居桐梓与杨氏一同入播的桐梓娄、梁二姓,至一世祖后二世至十二世在谱书上以一句到安顺为官简单带过,十三世后却再返桐梓,中间十多代人动向却再无详述。其祖茔墓碑上一位老祖婆阿氏显然在目,而阿氏则是古僰人(学界普遍认为是僚人的一支,后面详述)。同时,娄、梁二氏及附近一带早期墓葬均为石棺葬,甚至为连排多函石棺葬,这也是学界普遍认为的仡佬族葬式。综上所述,杨氏应为川南一带古僚人首领,其入播实质是唐乾符初年(这时也是唐末,中原大乱,唐于三十年后灭亡),唐对这些边陲之地也无力控制,进而发生的川南杨保豪酋势力与罗闽部族乘乱的地域之争,所争者并非州县之地,而是“播州西南边鄙之溪洞耳。唯其为部落之争,故传说偕杨氏入播者为七姓八姓之众,而非若干千万之大军也。杨氏据播后,加快了播州地区民族汉化进程。如宋大观二年(1108),播州杨氏第十世土司杨惟聪与杨光荣因内争,先后向朝廷献地内附表示效忠,特别是其第十三世杨粲崇尚儒学,建学造士更加快了这一地区的民族演变进程。</p> <p class="ql-block">三、被迫迁徙融入他族,这是黔北、渝南僚人民族演变的另一种形式由于土著少数民族和汉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采取不同手段加以对付,怀柔不行则往往用战争解决,导致了许多僚人远走他乡避祸,加速了僚人的分化。仡佬族的先民为僚人,然而这块本是僚人故土的地方遗留下来的仡佬人都非常少,许多也在历史的动荡中演化为了其他民族。如自商代就在川南一带建有僰侯国的僰人,学界普遍认为僰人是僚人的一支,如秦时寡妇清为秦国采炼丹砂,其不少仆人保镖(据说达数千人之众)很多为僰人。而寡妇清虽为巴人,但秦灭巴以后均融人了以后的僚人中去了,而巴与濮均在川南黔北一带,秦以后没有明显区分。由于僚人与汉人为山林、土地的争夺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矛盾从来没有停息过。明王朝曾在10年内发动了对僰人的11次征伐,最终明总兵刘显(平播将军刘經之父)率14万大军经过一年的征战,致僰人尽灭。自此,僰人失去了记载,也失去了踪迹。当然这里的尽灭并非杀得一个不剩,民间有姓“阿”的僰人改姓“何”融人了其他民族的说法。而现在云南省丘北县有一支自称为“锅泼”“僰族”的民族就称其先祖为避祸从川南来到这里,他们还顽强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但更多则融入了当地。1956年民族识别附将其归入彝族,现在普遍认为这支僰人确系川南僰人之后裔。在安顺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交界处居住着一支约30000余人的神秘苗族。这支苗族与其他苗族信仰不同,这里的人家都供奉“竹王”并且妇女的发型服饰均留有特别的夜郎印记。而且他们自称“蒙正”(遗留之意)与迁徙的苗族文化大相径庭。他们不同于他族的特点,还更多地体现在丧葬葬式上,和遵义的仡佬族一样,这里的族人逝世出殡不撒买路钱,表明他们是地盘业主,是原住民。这说明,由于环境、时代的变迁,更多的僚人融人到了其他民族中。无独有偶,湘西的仡佬族受苗文化影响深广,以前被称为“仡佬苗”,与其他苗族自称为“蒙"不同,他们自称为“仡雄”和“仡稣”。这支仡佬族于清代后融于苗族,成为湘西方言苗族中的一大支系。四、劫后余生,被迫改变民族成分,这是僚人演变的又一种形式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征伐。作为僚人大本营的黔北、川(渝)南地区,唐时在黔北设置了夜郎郡和夜郎县,以加强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归化管理。至宋大观二年(1108),宋在夷人杨光荣献地的基础上再置夜郎县,而现在綦江及桐梓南部、南川,道真一带,曾是僚人集中聚居地。居住在这一带的僚人到五代至宋时也形成各豪强大户割据称雄的局面,各僚人首领“各有地客数千户"及至与官府对抗,历朝曾发兵镇压。黔北川南僚人在宋神宗时多次被屠,最后一次宋朝大军驻军铜佛坝(今綦江赶水一带),最终在夜郎铜鼓滩一带与僚人发生激战,大多数男僚被杀,至僰溪尸堵断流(僰溪则是现在松坎河、夜郎河),后宋庭在綦江铜佛坝(今赶水附近)置南平军,对这一区域实行军事管制。而世居这一带的僚人无奈迁徙他乡,一些则改变族别生存下来。在当地生存下来的僚人一部分后来演变为仡僚、仡伶、仡偻等,解放后统一定名为仡佬族。更多顽强生存下来的仡佬先民,则在历朝历代的不断征伐中被迫改变自己的民族身份乃至姓氏和祖籍地,融入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中。解放后,当地残存下来的僚人后代获得新生,在遵义建立了平正仡佬族乡,自古的“地盘业主”成为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后来在务川、道真,应广大民众的要求,大量群众恢复了仡佬族身份,使务川、道真这两个僚人原住民居住县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综上所述,黔北、川(渝)南僚人的演变是中华民族相互融合演变的缩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不同族群,互相融合,不断分化演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有了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民族——中华民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主办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贵州省仁怀市地域文化研究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总编辑: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杨珍庆(杨丽)</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总顾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杨应道 仁怀市人大、文学书法家</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辑指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申翔 副教授、地域文化专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林茂前 遵义历史文化杂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主编、 历史文化专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冯世祥 原习水县政协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地域文化专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沈仕卫 贵州日报记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胡朝政 文学学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颖 贵州日报记者</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学指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彭德涛 四渡赤水实战体验 总导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潘泉 企业家 、广州鹏凯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远望 原仁怀市统战部副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镇远 红色文化志愿者 茅台镇信访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程远芳 原茅台集团包装车间党委书 记仁怀市诗词盈联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丛延春 辽宁省铁领市诗词研究会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周远明 原习水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孟力 中国华夏诗文苑总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王道勋 地域文化爱好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月海 仁怀市音乐家协会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葛大庆 中华诗词作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应洪 仁怀市人民政府督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黄安朝 贵州 酱乡旅游公司董事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蔡波 企业家美酒河集团董事长</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艺术顾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占勇 龚岗</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法律顾问: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雪峰(仁怀市鹿鸣律师事务所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组成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卢浪 曾波 郑尚坤 马天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经国 李先朋 罗明亮 夏顺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