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老城,读懂洛阳

游乐美

<p class="ql-block">  为欢度“五一”,记录洛阳文旅盛况,促进影友交流,图说洛阳摄影群拟于5月5日(星期一,小长假休息日)组织老城街拍活动。 </p><p class="ql-block">主题:行走老城,读懂洛阳‍ </p><p class="ql-block">讲解:红红老师‍ </p><p class="ql-block">拍摄内容:老城风景,历史古建,汉服人像,纪实街拍‍‍ </p><p class="ql-block">老城街拍路线:青年宫石狮子集合——正义街——御路街——鼎新街武庭麟大院——阮籍故居——河南府文庙——孟庐陵故居——御路街徐培斋故居——东大街鼓楼——道尊街——妥灵宫——洛神赋长廊——明新街出口——董宣槐——高平南街冯云阁——东大街任师傅花灯——新街——青年宫石狮子(结束)。</p> <p class="ql-block">洛阳青年宫始建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变革时期,为满足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地方政府筹建了这一专属活动场所。其现址所在的青年宫广场曾为明代福王府遗址,明末福王因暴政被李自成农民军处决于此,后逐渐演变为城市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巴图老师</p> <p class="ql-block">解说员红红老师</p> <p class="ql-block">介绍福王府遗址。</p> <p class="ql-block">有二十四孝图</p> <p class="ql-block">御路街</p> <p class="ql-block">武庭麟,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战期间曾参加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194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整编第15师师长,1947年11月在河南郏县被俘并处决。</p> <p class="ql-block">匾额上是安乐洞府</p> <p class="ql-block">这一家姓王,但是新上任官的都要去他家去。因为他家是做官帽的。</p> <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22日,竹林七贤之一、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阮籍的故居对外免费开放。自此,洛阳又多了一处历史人文景观。在老城区连市胡同,当阮籍故居再次出现在众人视野中时,这座青砖灰瓦的古宅平添了几分开门迎宾的喜气。这是一座小四合院,坐西朝东。走进这座古宅后,古宅古朴典雅,木质廊柱、灰色地砖和斑驳的门窗连同阮籍故居的主人阮鸿彬(阮籍后裔)几十年来挖掘、研究的阮氏养生食疗文化,构成了一部无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二月河故居,位于河南洛阳磊园,于2025年5月1日揭牌。磊园坐落在洛阳最繁华的老城十字街,这里有立于乾隆二十九年的石牌坊,坊额“思纶宠锡”见证着往昔的荣耀;有甘甜的王子井,据说为周代王子晋所开凿,用此井水泡茶,茶香四溢。当年林东郊等洛阳名士常在此品茶论道,留下了许多佳话。</p> <p class="ql-block">磊园后面的王家一门八寡,这是其中的一座贞洁牌坊。。</p> <p class="ql-block">河南府文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东南隅文明街东边,原文明街小学院内。据庙中石碑记,宋代在此修建国子监,金初在其旧址上建文宣王庙。文宣王是唐玄宗给孔子封的,故孔庙又称文宣王庙,明朝以后才简称为文庙。河南府文庙不仅是祭拜孔子的地方,也是河南府的府学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河南府文庙由南向北呈台阶式布置,沿中轴线向两边展开:正南是一座琉璃照壁,依次向北是棂星门、泮池、石桥、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等,戟门与大成殿之间东西两侧为廊房。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结构规整,为研究中国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文庙祭祀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河南府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维修中。</p> <p class="ql-block">《文武官员在此下马》碑</p> <p class="ql-block">三花玄鱼。</p> <p class="ql-block">以旧修旧。</p> <p class="ql-block">妥灵宫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文明街东端,据《重修妥灵宫碑记》记载,其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因曹操将关羽首级妥寄于此而得名。相传孙权杀害关羽后将其首级送予曹操,曹操设祭堂妥灵,后以王侯礼葬关羽于洛阳(今关林或偃师关庄村)。</p> <p class="ql-block">‌现存结构‌</p><p class="ql-block">主体为三间大殿、后殿石砌高台及清代石碑两通(顺治、乾隆间)。</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三年重修的门房建筑保留至今,院内有“妥灵宫殿”字样石刻。</p><p class="ql-block">‌历史规模‌</p><p class="ql-block">原建筑群包括山门、义勇殿、武安殿等,坐东朝西,现仅存部分遗址。</p> <p class="ql-block">作为关羽首级暂存地,妥灵宫被学者称为“天下第一关帝庙”,是关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现存北魏、清顺治及乾隆年间石碑,其中北魏碑已由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金昌街</p> <p class="ql-block">这是洛邑古城的洛神赋长廊。</p> <p class="ql-block">‌董宣槐‌位于洛阳老城东大街,是一棵树龄约600年的古槐树。这棵树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的“强项令”董宣而栽种的。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以除奸邪、护黎民为天职,执法严明公正,不徇私情,刚直不阿,深得老百姓喜爱‌。</p> <p class="ql-block">董宣在东汉初年担任洛阳令,致力于治理京城的社会治安。他深入民间了解民情,认为洛阳局势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皇亲国戚倚仗权势为非作歹。在一次事件中,董宣不顾湖阳公主的阻挠,依法处死了公主家中的一个行凶家奴,虽然因此得罪了湖阳公主,但他坚持原则,不畏强权,最终得到了汉光武帝刘秀的欣赏,被封为“强项令”‌。他死时家无余粮,汉武帝刘秀奖他以士大夫礼入葬。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七节台阶。皇帝为9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在董公祠的后院儿住着一位今年92岁的志愿军老战士。</p> <p class="ql-block">董宣槐如今依然挺立,象征着董宣刚正不阿的精神。这棵古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董宣清廉正直品质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洛阳老城鼓楼,洛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名“谯楼”,位于今老城东大街中段。始建于明代,历代经过数次修缮,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为洛阳老城区的地标建筑之一。据《洛阳县志》记载,鼓楼原建于府前街福王府(今青年宫广场前中州路上)。</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建福王府时移建于东大街。</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是古时用于白天报时,夜间报更,其基础是用大青砖砌成三丈余的高卷台,台下拱券门洞为行人通道,宽一丈五,高二丈,券台两边修有三尺台阶登楼之道。拱券门洞之上,东端镶一石匾阴刻“就日”,西端石匾为“瞻云”,均为楷书。为金代中京留守亲书(这和新安县城东边不远的汉函谷关的叫法一样)。</p> <p class="ql-block">门匾上的4个字是福禄祯祥。</p> <p class="ql-block">洛阳的乔家大院儿,他家是做戏服的。他家还有地道呢。</p> <p class="ql-block">时光总是短暂的。一上午时间过去了。以后有机会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受益匪浅。行走老城,了解洛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