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遗履17_游五道峡谷·驻汉江湿地

古井无波

“五道峡谷”正式名称为“五道峡风景区”,景区位于湖北保康县北部,距县城22公里。“汉江湿地”全名为“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谷城县城东北后湖地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下游。 2023年7月15日清晨离开襄阳保康县九路寨景区,于上午10时到达同位于保康县境的五道峡景区入谷游。离开荆门漳河风景区与宜昌当阳两地,进入宜昌市远安县后便进入山区,一路行来,遇多个峡谷景点,我都没进入,原因是云南的山多岭高所以大峡谷地貌见得多了。 当过紧临公路左边的五道峡风景区入口,见路窄弯急的公路边无法停车,连打个卡的想法都无就一闪而过。可等车再行200多米,一大片宽敞正规的停车场,还有游客中心出现在公路右下边时,我决定进去停车休息。 这一瞬间的念头,让我没错过自小就知的“和氏璧”原产地之一“五道峡”。为何我要说“原产地之一”?实是因对和氏璧出处,我知又有争议,湖北、安徽与河南有争。湖北省内又有怀远县的“卞和洞”、南漳县的“玉印岩”(又名抱璞岩)与保康县五道峡之争。 关于和氏璧,自小就知两个故事。其一,和氏献玉。《韩非子·和氏》的记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卞和的坚持不仅为宝玉正名,更隐喻“忠贞之士被诬”的悲剧,成为后世“怀才不遇”的经典意象。 <p class="ql-block">  其二,完璧归赵。战国时期,和氏璧流入赵国,秦昭王提出以十五城换璧。赵国蔺相如凭借智勇,在秦王殿上以“碎璧”相威胁,最终完璧归赵。这一典故成为诚信与外交智慧的象征。补充一点,和氏献的“玉”是还未雕琢的原石,称之为“璞”,而蔺相如威胁要摔的璧,已经是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的成品玉器。</p> 至于秦始皇统一后,将璧改制传国玉玺,刻有李斯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故事又是争议焦点不论,只传说自玉玺成为皇权正统的象征后,历经汉、晋、唐等朝代争夺,后唐时随末帝李从珂自焚失传。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五道峡风景区位于保康县北部,据传是春秋楚国卞和得“和氏璧”玉璞的地方。景区距县城22公里。峡长5.5公里,由五个峡谷段构成。峡谷两面青山夹峙,群峰奔涌,谷底溪流蜿蜒清澈,跌起伏宕四季奔腾,形态各异的怪石,星罗棋布,还有美丽的溶洞与历史遗迹、民间传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奇、险、雄、幽浑然一体的天然画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五道峡的五个峡谷无分岔,由前后相衔的五个谷段构成,用我的脚丈量与双眼看来,进景区的第一个景点为探玉洞,即溶洞。溶洞不长,大约二百米吧,进口为“荆玉桥”,出口是荆虹桥,出洞过桥路牌显示已经在“一道峡”的“问玉峡”中。 五道峡由外及里分别是问玉峡、悟玉峡、锁玉峡、望玉峡、得玉峡,也就是对应着“一道峡”、“二道峡”、“三道峡”、“四道峡”与“五道峡”。五道峡是景区的最后一道隘卡。按景区简介称,传说中卞和是在五道峡中的落玉潭中得到璞玉。并由此产生了卞和三献宝玉,终被文王认可,封为“和氏璧”的故事。 我出五道峡景区的时间是下午2点过,路上未有耽搁,在傍晚18点抵达谷城县“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停车场。“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谷城县城东北后湖地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湖北丹江口水库下游。西偎道教圣地武当山、南邻原始森林神农架、东接三国之都襄阳古隆中,福银(汉十)高速、襄渝铁路武康复线穿境而过。汉江在这里与其两大支流南北二河交汇,形成河流湿地38.3平方千米。 2009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是千里汉江6省78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汉江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核心区面积21.88平方千米,规划为“生态保育”、“神农农耕体验”、“湿地生境游赏”、“汉水文化展示”、“科普宣教”与“管理服务”六大功能区。 公园生态环境优美,汉江、南北二河三水环绕、荷塘飘香,万鸟嬉戏、渔歌唱晚显风光旖旎;又有“神农五谷”、“仙人古渡”、“粉水澄清”与“后湖夜月”人文故事而文化底蕴深厚。 说得热闹,实际老倌就是文抄公一枚,全是网上搜来。我也无法一晚一早将网上资料涉及的2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走完,就只在福银高速与北辰大道之间,谷城光彩产业园对面这块三角绿化区域逛了逛,重点就是寻找我乘襄阳市区到武当山风景区高铁时看到过的巨大雕像。 转过,没发现我曾在火车上看到的应是古人造型的巨大雕塑,只找到另外四座雕塑。“生命摇篮”雕塑与“风调雨顺(日晷)” 雕塑很普通,晃过一眼即别,没留恋。重点看了巨大造型现代的雕塑“五谷丰登”与“五谷之源”,及广场四周的春、夏、秋、冬四季牌坊。 土黄色的石雕“生命摇篮”雕塑,造型不怎么,表现的却是“抟土造人”故事。奶奶在我小时就讲过雕塑主角“女娲”的传说。故事中女娲为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祖,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共工打了败仗泄愤,撞断天柱不周山,使世间天塌地陷,于是女娲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我在逛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时,是先到水边,看过,觉得与中国大地的湿地都一副模样,只不知所见四围芦苇荡浪,波光粼粼,几只野鸭子在河中悠然自得的水面,是汉江的正流,还是一个单独河湾? 从里往外回走,我在号称“五谷之源·农耕圣地”,谷城湿地公园广场所见的第一座雕塑为“五谷丰登”。“五谷丰登”雕塑耸立于雕栏四围的三层圆形高台之上,雕塑整体色彩为不锈钢原色,裂开的两瓣芽苞似叶,又似手,中间为四颗金黄色谷种造型,象征着硕果与丰收。夕阳下大概雕塑材质表面经过镀金处理,显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雕塑前有简介曰:五菽杂粮食为天,谷多民稳社稷安。丰时不忘歉时苦,登上泰山放眼观”。每当丰收时节,谷城有“开镰宴席”的习俗,佳肴美酒置于田畦,敬颂天地神明。放眼展望美景,人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我复由后朝前往广场正中漫步时,见有“风调雨顺”雕塑。这雕塑就是一座中间插着一根铁棍, 45度倾斜的面向南方的日晷。过“风调雨顺”雕塑,就是老远就能望见,颜色张扬的谷城标志性“谷城生命之源”雕塑。 谷城生命之源雕塑位于谷城汉江湿地公园的五谷文化广场中央,是一座高达25米的标志性雕塑,名为“神谷天授”。这座雕塑的外形酷似一只巨大的丹雀,背负青天,口衔良穗,展翅腾飞。雕塑前同样有简介碑,碑书: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而得名。据《拾遗记》记载:“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上古时期,炎帝神农在这里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植五谷,兴百业,开创了华夏文明。西周封谷伯、立谷国,九洲独此“谷”为名。 雕塑的创意源于丹雀衔九穗禾的故事。所谓九穗禾是《拾遗记》中记载的一种植物。在中国,九被认为是最吉祥的数字之一,九穗禾和“久”谐音。因此,它不仅象征着一年的丰收,也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团圆。 “丹雀”,又称“阳鸟”、“鸾鸟”,在古代神话中,丹雀被赋予了吉祥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还是原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也是凤凰神鸟的原型。我国古代百科词典《广雅》云:“鸾鸟,凤皇属也。”诗圣杜甫在《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中曾提到丹雀:“丹雀衔书来,暮栖何乡树?” 出文化广场时,回身看立于路边草坪上的那块黑白相间色彩斑驳,仿佛一幅巨大似江浪翻腾,滚滚泄流的山水画文化景观巨石下,另镶嵌青石,上面草书“汉江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