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专家江涵之谈:“元朝的古玩文化”

江涵之北京工作室

<p class="ql-block">元朝,这个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虽然国祚不长,但其古玩文化却独具特色,在中华古玩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元朝疆域辽阔,横跨欧亚大陆,这种广袤的版图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大融合。在古玩领域,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风格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就拿瓷器来说,元代青花瓷便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它的青花色料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这种色料烧成后色泽浓艳,带有黑色斑点,与中国传统的瓷器装饰风格截然不同。青花瓷上的纹饰,既有中国传统的龙凤、花鸟、山水等题材,也融入了伊斯兰文化中的几何图案、阿拉伯文字等元素 ,使其成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元朝皇室对古玩的热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忽必烈即位后,便开始大规模收集历代名画、书法、金石拓片和其他珍贵艺术品。他的儿子铁穆耳,即后来的成宗,更是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在位期间皇家收藏规模进一步扩大。在皇室的引领下,民间收藏也逐渐兴起。一些富裕家庭和商人通过购买、交换等方式积累了大量藏品,形成了独特的私人收藏体系。比如,当时的一些文人雅士热衷于收藏书画作品,他们不仅将其视为艺术珍品,更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随着收藏需求的增长,元代的古玩市场也日益兴盛。大都(今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古董买卖的市场。这些市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艺术品,从传统的青铜器、陶瓷,到罕见的书籍、绘画,应有尽有。市场的繁荣不仅促进了古玩的流通,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古董鉴定、修复等。在元代,许多文人和艺术家投入到古物的鉴定、修复以及理论研究工作中,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世的收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其中,元末明初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各种工艺技术和社会风俗,是了解元代文化的重要文献。</p><p class="ql-block">在众多元代古玩中,瓷器和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元代瓷器在工艺和造型上都有创新。除了前面提到的青花瓷,釉里红也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新品种。它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一次高温烧出白地红花瓷器。但由于烧成难度大,存世量稀少,显得尤为珍贵。在书画方面,赵孟頫无疑是元代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云山为师”“作画贵有古意”,其书法圆润遒劲,绘画风格古朴典雅,开创了元代文人画的先河。在他的影响下,“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崛起,他们的山水画注重笔墨情趣与意境营造,强调“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元朝的古玩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晶,它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皇室收藏的风雅,还是民间收藏的热情;无论是古玩市场的繁荣,还是学术研究的深入,都让元代古玩文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