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安徽连线骑行至皖南,绕路折返滁州,只为追寻那篇《醉翁亭记》的意境,感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深远韵味,更为了致敬欧阳修。</p><p class="ql-block">从合肥出发,沿着巢湖大道骑行,穿越巢湖市区,进入滁州境内,历史的记忆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一路上,褒禅山景区的宣传牌与公益广告不断映入眼帘,冲击着我的视线与想象。</p><p class="ql-block">或许事与愿违,但一切又似乎是最好的安排。褒禅山的相遇,既是意外,也是注定。虽这座山在今日并无太多存在感,却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而令人肃然起敬。当地政府顺势而为,复建开发,让褒禅山得以重现光彩。寺庙群恢宏气派,华阳洞传说延续,王安石成为历史的主角,这或许便是时势造英雄的千古佳话。我对褒禅山的记忆,全源于王安石的那篇游记。此山不高不大,也无特别之处,却因这篇文言佳作而名扬千古。</p><p class="ql-block">骑行至景区,沿着景观路直达,仿佛在复制王安石的游记之旅。依照记忆中的零星片段追寻踪迹,是对这篇古文的最好诠释。恰逢一群中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或许他们正在学习《游褒禅山记》,这正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雕琢的美丽乡村,如诗如画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散兵镇,据说是项羽兵败之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忌讳失败,所以,用官兵四散,隐含失败之意,巧妙地记忆了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就是因为这个指示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决定访问褒禅山。</p> <p class="ql-block">途中遇到淮河大闸。</p> <p class="ql-block">褒禅山打卡。</p> <p class="ql-block">褒禅山旅游公路。</p> <p class="ql-block">3月26日,怀着对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敬意,我们深度寻访琅琊山。这支平均年龄62岁的骑游团队,今日完成了“铁人两项”:骑行55公里,登山步行游览5.5小时,逐一拜访了琅琊山风景区的5个核心收费景点。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琅琊山堪称一个人文历史风景名胜区的典范,也是性价比很高的5A景区。</p><p class="ql-block">此行来滁州,绕路折返,只为追寻《醉翁亭记》中那“千古绝唱”的意境。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醉翁亭,确如欧阳修所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诚不欺我,在琅琊山南天门制高点远眺,确如其文所言非虚也。名亭、名人、名碑、名园、名木、名泉、名寺、名文,共同将这座不高不大的琅琊山打造成了一座文化“高峰”。应验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这位“仙人”,非六一居士欧阳修莫属。</p><p class="ql-block">登上南天门琅琊阁,俯瞰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滁州,不禁感叹:“环滁皆山也。”在众多景点中,醉翁亭尤为引人入胜。千百年来,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留下无数墨宝。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记》,让两位文人大家一文一字,使醉翁亭“冠绝”千古。</p><p class="ql-block">琅琊寺的无梁殿,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座建于东晋的庙宇,完全由砖石结构建成,无一根木头,展现了古人的非凡智慧,堪称国宝中的精品。琅琊山与醉翁亭,历经千年,文脉源远流长,即使再过千年,也将光耀千秋。“醉美滁州,亭好滁州”,这句公益广告语,意境深远,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琅琊阁,木制结构建筑,五层楼阁,登高望远,大滁州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琅琊山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人墨客的足迹和墨迹石刻碑刻。</p> <p class="ql-block">无梁殿,东晋时期的建筑,整个建筑全部是砖石结构,没有一根木制横梁做支撑,无梁,真的是一根“梁木”都没有。此文物非常珍贵,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术。</p> <p class="ql-block">通往南天门的台阶幽深旷远,像极了人生之路,只有不断地攀登才有可能登高望远,只有不畏艰苦努力行走的人才有可能看的更远更辽阔。</p> <p class="ql-block">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欧阳修不在官邸办公,却在“娱乐”场所诗酒人生,千古第一人。非但没有懒政怠政,却创造了一个好官良吏的楷模。更是书写了自己豪华版的人生,不一样的精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亭好”滁州。琅琊山名亭众多,尤以醉翁亭最具神韵,其他亭子,每个都有故事和寓意,创意独特,无论从建筑艺术,还是历史含金量,都是不可多得的臻品。</p> <p class="ql-block">意在亭,地上弯弯曲曲的人工水道,本以为是个“排水”工程,其实,这是一个娱乐项目,把酒言欢,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美好创意。</p> <p class="ql-block">影香亭的创意,隐含风水学的理念,身临其境,你就会感受到周边磁场的强大。</p> <p class="ql-block">峰回亭,峰回路转这个成语的原创地,也是醉翁亭记中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大文豪欧阳修与太守王禹稱。</p> <p class="ql-block">全椒县因吴敬梓而声名远扬,太平古城也因他而具有无限的历史震撼力。吴敬梓之于全椒县乃至滁州,可谓家喻户晓,更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文化繁荣的战略思维核心。一个吴敬梓,拉动了一个县。全椒县围绕吴敬梓故居,打造太平古城,据称该项目投资预计达38亿元,目前尚在开发中。安徽古城古镇众多,但太平古城尚未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原生态元素却保存完好。古桥、古亭、古楼、古街修旧如旧,最令人称道的是绵延数公里的风雨长廊,这是现代化全椒的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走进全椒,结识吴敬梓,偶然邂逅太平古城,一切仿佛是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太平古城大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冬瓜梁堪称一绝,一眼万年,具有强大的震撼力,高端大气上档次。</p> <p class="ql-block">清朝著名文人,《儒林外史》的作者,探花第吴敬梓,全椒县人。吴敬梓故居,是全椒县的一张历史名片,也是全椒引以为傲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太平阁,一个仿古建筑,气势恢宏,古色古香,外观精美,建筑别致。</p> <p class="ql-block">从太平舫经风雨廊桥,直达太平阁。气场强大,庄重震撼,纵使千军万马,统领千军的文人武将,来到这里,也得臣服。</p> <p class="ql-block">潘家湾老街,低矮的平房记录下历史的沧桑,也握有历史的温度。不是因为破败而念旧,而是因为其风雨兼程走过来的勇敢。</p> <p class="ql-block">太平古城,原生态的古迹留存不多,青石板的路青石板的桥永远是了解现在和昨天的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太平古城的木制建筑有其独到之处,最特殊的就是所谓的“冬瓜梁”,仔细观察,一道道横梁,长的短的,形状酷似“冬瓜”。建筑物上的木雕,人物形象逼真,各种神仙雕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