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只要决定出发,最困难的部分就已结束!</p><p class="ql-block">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于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 </p> <p class="ql-block">当你深入走进青藏高原,你就会见识到更多青藏高原的另一面,不止神山圣湖,更有万千生灵。而自拉萨往西,日喀则、那曲、阿里,群山逶迤、千湖竞秀,在这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风霜雨雪正在不断塑造新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格尔木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是通往新疆、西藏等地的中转站。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车窗远处的群山便是万山之祖—昆仑山,昆仑山的主峰玉珠峰海拔6178米,终年冰雪覆盖。</p> <p class="ql-block">有一首歌在我的脑中回荡了起来。“我看见一座座山 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当然了,这里可不光有山,还有高原。所以这个地方越往上走越冷,氧气也越少。青藏铁路就是修建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人在这里会产生严重的高原反应,就是你不干活在这里都觉得累,但当时的铁路工人需要背着四斤重的氧气罐,一边吸氧,一边坚持工作。</p> <p class="ql-block">北京开往拉萨,列车沿京广铁路、石太客专、太中银铁路、包兰铁路、兰青铁路、青藏铁路运行,全程3757公里,停靠10座车站,运行时长40小时10分。途径青海湖、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无人区等自然保护区,以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5068米的唐古拉站。</p> <p class="ql-block">修建青藏铁路的时候,共打了约10条隧道,建架了675座桥。中国人民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青藏高原上建起了这条“天路”。</p> <p class="ql-block">雪域高原的高海拔、缺氧、干燥、超强紫外线……这种自带“高冷”气质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让很多一直生活在平原湿润地区的人望而却步。</p> <p class="ql-block">密封包装到了高海拔,都无一例外开始膨胀。</p> <p class="ql-block">准备了,预防了,但一直没有打开喝过。不知道怎么回事,全程没有明显的不适。也许就是因人而异吧。</p> <p class="ql-block">列车内温暖如春,车厢外仍寒风呼啸,山川异色。</p> <p class="ql-block">西藏,对于没有去过的人来说,总是心中憧憬已久的远方,是那个此生一定要去的诗和梦想。所有关于它的描述都是那么神圣又神秘,五十元钞背面巍峨壮观的布达拉宫,与现实是否重合?</p> <p class="ql-block">中午,抵达Z21的终点站——拉萨。拉萨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城,由高原雪山环绕,遥远而神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千百年来,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五体投地,用身体丈量脚下的土地,风尘仆仆来到她的面前。</span><b style="font-size:15px;">她是无数人心中的向往,是香巴拉王国的终极所在</b><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虔诚的信徒将他们的信仰寄托汇聚于此,在布达拉宫,在大昭寺,在这座拉萨城。</span></p> <p class="ql-block">人皮制成的宗教用品,人手制成的法器,奴隶的小腿骨骼做的法号,奴隶的头盖骨做成的法器……真实的斑斑可考历史让我我简直无话可说,毛骨悚然。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城监狱专门设有关押农奴的蝎子洞地牢,很多农奴惨死于此。这里有最美的景色,最瑰丽的宫殿和寺庙,但95%的人口都是过着最悲惨的人生——“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是自己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江南桃花的柔婉,林芝野桃树以苍劲之姿诠释着生命的倔强。它们树干虬曲粗壮,需两人合抱,树龄动辄百年,枝头却年年绽放出细密的粉白花朵,宛如白发老者在风雪中高举着青春的火炬。这种野生毛桃的花朵虽小,却以“千树万树齐放”的磅礴之势,将山谷染成一片粉雾蒸腾的幻境。雪山、冰川、青稞田与桃林交叠,冷峻与柔美碰撞,成就了“雪域江南”最极致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在嘎拉村,桃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图腾。每年桃花节期间,村民们会穿上工布藏装,在桃树下跳起“锅庄舞”,用青稞酒敬献山神。传说中,桃枝能驱邪纳福,因此家家屋檐下都悬挂着风干的桃枝,花瓣飘落时,连酥油茶里都仿佛沁着桃香。</p> <p class="ql-block">2025年的春天,林芝的野桃花正在等你——以百年树龄的沧桑,许你一眼万年的惊艳。</p> <p class="ql-block">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往遥不可及的天堂,而南迦巴瓦正是这样的地方。远眺南迦巴瓦时,他会让浮云遮住了你的双眼;近观时,他5000米以上的相对告诉几乎不让任何人得偿所愿。南迦巴瓦因而成为中华大地上最难以得见真容的神秘山峰,在人间矗立,却极少有人可以和他相见;他在云中深藏,却和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骨头相连,体戚与共。藏族人自古相信,只有受神眷顾之人才能在机缘巧合下一睹风采,即便是当地人一年之中可以看见他真容的时分也寥寥无几。</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通麦天险,变成康庄坦途。旁边的老旧狭窄简陋的一桥、二桥,静静地趴伏着。</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山川湖泊、蓝天白云,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在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巍峨的雪山、澄澈的湖泊、广袤的草原,勾勒出大自然最雄浑壮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路盘上色季拉山,车窗外的绝景如同人间仙境。一座座威名赫赫的山峦连绵成一道荡漾的波浪,白云如潮涌动,在起伏不定的雪山顶上泻下道道绚丽的云影。湛蓝的江水倒映着皑皑的雪峰,晶莹的冰川逶迤在苍翠的原始森林,鲜艳精美的藏寨、牛羊如云的草原、五色绽放的鲜花,一齐不由分说的扑入了眼帘,颠覆着被都市生活禁锢已久的审美。然而最夺目的还是南迦巴瓦,每当阵风吹散高悬众山之颠的云幕,那棱角分明的三角体峰顶便会忽然跳脱出来,夺走每个人的眼神。</p> <p class="ql-block">藏族人历代都将南迦巴瓦视为通天之路,神灵的居所,以及凡人断然不可打扰的的圣地。在附近地区“门岭之战”的古老传说中,南迦巴瓦曾是格萨尔王为拯救苍生所用过的守护神剑。如今,南迦巴瓦已存在于这个世上已有7亿多年,他是整个喜马拉雅地区最早脱海成陆之地,并当之无愧地位列东喜马拉雅群峰之尊,而他所经历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更非我们人类目前所知晓的范畴能及。</p> <p class="ql-block">然乌湖是一个狭长性的湖泊,由下而上蜿蜒曲折达二十几公里,它由上然乌,中然乌,下然乌三个湖泊组成。然乌湖地区是经过不同时期冰川作用形成的一个巨大冰川谷地,据考证,在大约200多年前,在如今的然乌湖下游发生山体崩塌,巨大的垮山堆石堵塞了帕隆藏布江形成巨大的高原堰塞湖,也就是今天的然乌湖。冰川的雪山融水注入湖中,然乌湖才有了如今的冷冽与充盈。</p> <p class="ql-block">由于不同的地区的水源蕴含不同含量的矿物质因此你很难在不同季节见到一样颜色的然乌湖这种特点,令其有“千面然乌湖”之称。</p> <p class="ql-block">平静的湖面,逐渐变得朦胧起来。而不远处原本高高耸立的雪山变得飘渺苍茫起来,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然乌湖,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只有这纯粹的美和无尽的宁静。我闭上眼睛,聆听着雪花飘落的声音,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心中的烦恼与疲惫也渐渐消散,只留下一片空灵与澄澈。</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风,依然在雪山之巅呼啸而掠过,传唱着千年的生命梵音;雅鲁藏布江的水,滔滔不绝,浩浩汤汤,奔腾着生命的不息之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藏南方面,由于麦克马洪当年不是很熟悉西藏地理,在地图上划线的时候,有一处未按照喜马拉雅山的山脊线划线,这个地方名为墨脱。</p><p class="ql-block">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是我国扎在在印度大平原身上的钉子,当年收复藏南的部队就是从墨脱县出兵的。哪怕按麦克马洪线,墨脱都是中国的,所以印度只能容忍这块钉子的存在。因为墨脱的存在,中国对藏南地区保持绝对的军事优势,居高临下。只要物资充沛,藏南随时可以收复。 </p> <p class="ql-block">因在扎木镇出发这条公路也称为扎墨线。在今天已经编号为G559是国道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扎墨公路的通车让墨脱这片几乎与世隔绝的人间秘境不再为飞禽走兽独享。</p><p class="ql-block">也为那些走完川藏线、丙察察的旅行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用车轮丈量风景的途径。</p> <p class="ql-block">未通隧道时,翻山而过是一件对所有人而言特别悲催的事情。毕竟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如塌方、滑坡等等。</p><p class="ql-block">从隧道出来以后就是弯道比较多的下山路。海拔也会逐渐往下降,可以慢慢见到各种参天古木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原始森林。大小江流从公路穿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都将一览无遗,后一路去到终点墨脱。</p> <p class="ql-block">嘎隆拉隧道就像一个穿梭门,把我们从亚热带拉回青藏高原。</p> <p class="ql-block">途经通麦,峡谷和峡谷在这里相聚,帕隆藏布在这里接纳了易贡藏布,然后和318国道一起转向南方。曾几何时这里也是极难走的,如同墨脱一样的气候和地质灾害频发,断路总是寻常,因此被称为“通麦天险”。直到2015年帕龙隧道建成,当年险峻的江边公路成为历史,滑坡频繁的路段被两段隧道取代,几分钟就可以安全通过。出了隧道,就再见不到帕隆藏布(汇合了易贡藏布后改叫赤隆藏布),它往东南去找雅鲁藏布了。</p> <p class="ql-block">墨脱市里的基建、城建,已经不输于国内其它三四线城市了,这点大大出乎意料。原以为的交通不便,孤悬边陲的物资缺乏,在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汉藏兄弟姐妹面前,已是不足挂齿。</p> <p class="ql-block">早餐之丰盛,可以算是整个高原行里最富足的一场,没有之一。仅煎蛋就满满一大盒,目测至少二三百个,令人十分意外和惊叹。我也吃得有点过饱,也算不辜负墨脱一趟。</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有一个地方叫墨脱,那里云雾缭绕,山川壮丽,却也隐藏着无数的艰难险阻。从远处眺望,连绵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而山谷间,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汹涌澎湃,裹挟着水汽,滋养出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这里是驻墨脱部队的戍守之地,也是无数军人挥洒青春热血的地方。驻墨脱部队的许多干部,都符合家属随军的条件,然而,却没有一位军嫂选择随军。来探的军嫂,更是寥寥无几。西藏本就遥远,而墨脱,在人们的心中,仿佛是来自另一个星球般遥不可及。不少墨脱军人,都背负着 “陈世美” 的恶名。起初,我对此感到十分疑惑,直到和他们相处久了,才了解到背后的缘由。当这些军人得知自己即将奔赴墨脱戍边时,一想到心爱的姑娘要为自己忍受孤独与寂寞,要在漫长的岁月里牵肠挂肚,内心便充满了不忍。于是,他们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和姑娘们 “吹灯”,故意让姑娘们恨自己。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内心才能稍稍平静。带着姑娘炽热的爱进入这片艰苦之地,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笔难以偿还的债务,一座无法背负的大山。</p> <p class="ql-block">归程再经通麦,迫龙沟大桥,钢筋混凝土的骨骼里流淌着建设者的热血。这些在绝境中开路的勇者,不仅用智慧征服地理天堑,更用生命在雪域高原写下壮美诗行。他们的脊梁撑起的不只是桥梁隧道,更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标高。当车轮亲吻每寸柏油路面,我听见大地深处传来千万个声音的和鸣:此路通天处,尽是人间星。</p> <p class="ql-block">波密最美的时候其实是在每年桃花开放春季。拥有雪域江南之称的它在每年桃花季都会吸引许多旅行者,尤其是那波密桃花谷更是人从众。</p> <p class="ql-block">爬不完的高原,叫不出名字的雪山,数不尽的湖泊,看不完的喇嘛寺庙还有唱不完的歌和跳不完的舞。没去过西藏的人以为去西藏就是去拉萨。然而当你到了西藏就会发现,西藏并不在拉萨,而是在去西藏的路上。从内地的任何一个省会城市到拉萨的距离都不会少于2000公里。在这漫漫长路上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在路上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远离、放下、舍弃,是迎接、期待和得到。</p> <p class="ql-block">林芝,掩映在工布江达县的巴松措,藏语意为“绿色的水”。但到了春天,它更像一块被群山捧在手心的“蓝宝石”——湖水湛蓝如洗,雪山倒映如画。</p> <p class="ql-block">第一眼见它的时候,一下子摒住了呼吸。我用什么来形容它的美呢?它在山峰的怀抱里,水波不兴,水平如镜中映出的是雪峰的倒影。</p><p class="ql-block">它这么平静与安静。这与世隔绝的宁静,宛若梦幻。美得宁静致远,美得地老天荒。我匮乏的文字其实描绘不出它的静美。它如此平静。而我,素心往之。</p> <p class="ql-block">船游其中,只想遗世独立,和光同尘……</p> <p class="ql-block">湖水,确实如它的名字一样是绿色的,不过是一种蓝绿色,有着淡淡的玉石般的质感,如蓝绿色的宝石交织成的梦境,静谧中透着时光的深邃。而湖面的幽蓝与雪山的洁白,还有天上的白云形成鲜明对比,这对比让蓝更幽,让云更白,让天地更纯净,峰顶上的白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湖中的绿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山间的白云围绕着雪山云卷云舒,而我漂游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西藏博物馆,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洗礼」,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件实物,都超越了物质本身的存在意义,它们是闪耀在雪域高原人民精神世界的璀璨夺目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解放大西南之后,西藏作为必将进军和解放的最大一块领土,提上了日程。</p><p class="ql-block">在和平解放西藏之前,完全是奴隶制社会,佛教寺庙高僧做法事的法器,如法笛、阿姐鼓等几乎全部是活人身上切割而取的器官制成。农奴的命运连牲口都不如,就是“会说话的牲畜,会走路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曾经一语中的:“我看,西藏的农奴制度,就像我们春秋战国时代那个庄园制度,说奴隶不是奴隶,说自由农民不是自由农民,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农奴制度。”。</p> <p class="ql-block">「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灵魂从一个生命体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的开始。</p><p class="ql-block">这种观念使得许多藏族人对死亡持有一种平和的态度,他们相信灵魂不灭,死亡只是灵魂从一个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在藏族文化中,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被视为值得庆祝的。从出生、成年到死亡,每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都有相应的仪式和庆祝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对生命的庆祝,也是对生命轮回的一种肯定。尤其是兀鹫和天葬师,肯定不是其他地方人所能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去程夜里,返回白天的下午。终于看到窗外的极致景色。从格尔木到那曲的这段,是青藏铁路的精华部分,列车穿越可可西里、羌塘两大无人区。</p><p class="ql-block">格尔木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是通往新疆、西藏等地的中转站。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车窗远处的群山便是万山之祖—昆仑山,昆仑山的主峰玉珠峰海拔6178米,终年冰雪覆盖。</p> <p class="ql-block">清水河特大桥位于可可西里保护区内,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桥梁,全长11.4公里,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p><p class="ql-block">修筑此桥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野生动物穿越青藏铁路提供通道,也被誉为“环保桥”。春夏之季时候,成群迁徙的藏羚羊便可以通过此桥。</p> <p class="ql-block">列车疾驰而过,窗外的各种多姿多彩的地貌每一秒的画面都在更迭,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大自然这位神奇雕塑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平凡而又美好的瞬间,就在你我身边。心若开阔,满目皆风景。</p> 梦中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