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四)安昌古镇.柯桥古镇

蓝天红云

<p class="ql-block">绍兴的四大古镇是安昌古镇、东浦古镇、柯桥古镇和斗门古镇。</p><p class="ql-block">● 安昌古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西北端,始建于北宋,以其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如腊月风情节和水上婚礼。这里也是绍兴师爷的故乡,特产有安昌腊肠和扯白糖。</p><p class="ql-block">● 东浦古镇: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是著名的黄酒发源地,享有“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美誉。这里是宋代诗人陆游和近代先烈徐锡麟的故乡,游客可以参观徐锡麟故居,品尝当地的黄酒。</p><p class="ql-block">● 柯桥古镇: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浙东古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著名景点包括五孔风雨廊桥和明代融光桥,因柯水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斗门古镇:建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老街依山傍水,环境幽静,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宅子,适合喜欢安静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1.安昌古镇</p> <p class="ql-block">● 安昌古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西北端,始建于北宋,以其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如腊月风情节和水上婚礼。这里也是绍兴师爷的故乡,特产有安昌腊肠和扯白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爷那点事</p><p class="ql-block">在南京有一个科考博物馆,在绍兴安昌有一个师爷博物馆。看似两者并无关联,实际不然,科考与师爷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依存,共生共长。</p><p class="ql-block">科考自隋朝开始,至清光绪结束,从朝廷到地方政府的官员都产生于科考,只有经过乡试、会试和廷试,获得了进士,才有可能成为朝廷命官。然而这些官员读的是四书五经,擅长的是八股文,对于政务、经济、法律,以及地方上的风土人情一概不知。可以说科考制造出来的官员,并不是管理国家的合用之材,让他们去管理国家,国家只会一团糟。</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针对科考的弊端,应运而生了一个幕僚群体,幕僚也被称作师爷。这个群体不在国家的体制之内,不拿国家的俸禄,不占国家的编制,由官员付给他们薪水,他们只为官员做事。官员只是名义上的掌权者,而师爷才是实际的操控者,离开了师爷,官员寸步难行,一事无成。</p><p class="ql-block">历朝历代都有幕僚,在宋朝,宋江是山东郓城县衙的一个押司,一般一个县衙有着8名押司,押司就是师爷。明清时师爷群体愈发壮大,到了清朝达到了顶峰。从中央到地方,国家机器是由师爷在操控,难怪有这么一种说法,“明清两朝政权,皇帝与绍兴师爷共天下”。清代全国共有1500多个州县,绝大多数州县都聘有师爷。每一州县的师爷多则十数人,少则二三人,再加上中央等衙门中的师爷,数量就更多了,上万人不止。明末的顾炎武曾感叹,“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也”。吏胥就是编制外的师爷。</p><p class="ql-block">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师爷就是政府的“外包”,没有名分,只是拿钱办事。根据专业分工和职责的不同,师爷又可以分为处理司法的刑名师爷、处理赋税的钱谷师爷、处理公文的书启师爷和挂号师爷、批阅科举试卷的阅卷师爷、处理衙门内部钱财的帐房师爷等等。其中,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因为责任重大,地位最高,工资也最高。以钱谷师爷为例,其核心工作是钱谷赋税,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承担其他杂务,包括与钱财有关的民事诉讼、河工水利道路维修、政府工程人员的工资、给贫困人口发救济金等等公共事务。其工作范围大致涵盖了现在的财税、民政、社会福利、民事调解等领域。</p><p class="ql-block">除去管理事务之外,还有专门负责人情往来的师爷,指导官员和什么人交往走动,参加哪些社会活动,给什么人送什么的礼,人情往来的师爷相当于官员的“生活秘书”。</p><p class="ql-block">在清朝,很多官员是拿钱捐的,到了清朝末年,甚至一半的官员都是捐的,通过科考选拔上来的官员,除了不擅长处理实际事务,但基本素质尚可,而捐来的官员则能力低下,百无一用。在这种情况下,师爷发挥了腐败的官僚体制的“纠错”功能,全面接手政府运作,为朝廷续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时实行流官制度,一个官员在一个地方的任期为三年,三年期满都要换一个地方。流官制度的出现,又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便是朝廷官员对于地方的民风民俗民情根本不了解,甚至可能语言都不通,如此根本不利于官员治理一方。因此,这些官员便需要一些熟悉当地的人员辅佐自己,师爷则是最佳人选。</p><p class="ql-block">科考制度的弊病是致命的,因为它选拔出来的人才,不能胜任国家的管理岗位。然而科考制度之所以延续了千年,貌似顺风顺水,其实是背后的师爷团队在为它“纠错”,事实证明,真正适应国家的管理岗位的,是师爷团队。</p> <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市萧山区相接,南靠柯桥城区,北邻杭甬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的特产安昌腊肠、印糕远近闻名,沿街各式传统老店比比皆是,千姿百态,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食品,如香肠、印糕、腊肉等,还有酱园和绍兴黄酒,风味独到,颇有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介绍,安昌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独具江南风格。</p> <p class="ql-block">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许多游人来此坐船体验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2.柯桥古镇</p> <p class="ql-block">绍兴柯桥古镇是绍兴市柯桥区的第一大镇,也是浙江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集镇之一,因其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素有“金柯桥”之美称;又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旅游乡镇”。</p> <p class="ql-block">柯桥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古镇的建筑风格、街巷布局、文物古迹,无不昭示着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街道上,仿佛穿越时光,感受着古老岁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柯桥古镇: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浙东古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著名景点包括五孔风雨廊桥和明代融光桥,因柯水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柯桥古镇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这里传承着传统手工艺,如丝绸织造、木雕工艺等,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们智慧和技艺的结晶。</p><p class="ql-block">而古镇内的历史文化景点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古老的庙宇、古典的园林,无不展现出柯桥古镇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景点:</p><p class="ql-block">号称有三桥四景,柯桥、融光桥、永丰桥三座桥分为四片水域,都是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河上表演:在北边有星巴克和肯德基,附近会有水上表演,我们遇到的是古装越剧表演,扮相清秀俊雅,声音婉转悠扬。</p> <p class="ql-block">美食:</p><p class="ql-block">基本和其他景区一样,绍兴的当地美食和景点美食一样不少</p><p class="ql-block">臭豆腐:绍兴的特色美食,闻起来臭,吃起来香。</p><p class="ql-block">奶油小攀:甜而不腻,口感丰富。</p><p class="ql-block">黄酒棒冰:淡淡的黄酒味,非常有特色。</p><p class="ql-block">但我本人更喜欢下边这种围炉拼盘餐饮类型:</p><p class="ql-block"> 花插在瓶里,是俏丽多彩的,衬着灰褐的桌板。河沿的栏杆已经有些年纪了,却还结实,容得三五人挨挤着坐下。炉火不甚旺,只微微地吐着热气,玉米、甘薯、花生之类,排布在铁网上,慢慢地便染了焦色。</p><p class="ql-block"> 瓜果是现切的,橙的柚,绿的瓜,紫的葡萄,杂陈于白瓷盘中,倒映着粼粼水光。谈话声时高时低,混着嗑瓜子的轻响,散入河面的风里。时有乌篷船划过,摇橹声咿呀,船尾拖出长长的波纹,将岸边的柳影揉碎又拼合。</p><p class="ql-block"> 小桥弯弯地跨在水上,石阶被岁月磨得光滑。对岸的人家开了窗,溢出些饭菜的香气。炉上的花生"啪"地爆开,惹起了谁的欢声笑语。烟火气原是这般,不必寻,它自会钻进你的眉眼里去。</p> <p class="ql-block">酷拼工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