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小白的学习之路

王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后,我一直在寻找一项适合的运动。最终,我毅然选择了我家“教练”认为最难上手的运动——乒乓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第一次走进运动馆时,一位父亲正指导他五六岁的儿子。小家伙稚嫩的小手把球往桌上一磕,拍子轻轻一推,乒乓球就乖巧地跳到了对面。“看见了吗?就像他那样。”我家“教练”边走边回头对我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我的学习之路并不平坦。球拍仿佛有自己的想法,每次击球都像出膛的炮弹,要么“嗖”地飞越球台砸向墙壁,要么“砰”地撞上围栏弹得老远。“教练”不断弯腰捡球的身影,和我小声的“打多了……”在运动馆里此起彼伏。但奇怪的是,这种狼狈反而激起了我的倔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渐渐地,发球不再像发射导弹,接球时也能听到清脆的“啪嗒”声。某天,我信心爆棚,冲“教练”喊道:“你正常打,我应该能接住!”谁知话音未落,一道白光带着破空声直扑面门,我吓得迅速躲开,只听对面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有什么好笑的!”我在心里嘀咕,手上却练得更勤了。后来,我结识了球友小田,我们成了固定搭档。无论是盛夏蝉鸣还是寒冬飞雪,运动馆里总响着我们“乒乒乓乓”的节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年后的某个早上,当我能从容应对“教练”的用力扣杀时,他一声惊讶的“漂亮!”让我突然明白:原来岁月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年龄,还有突破自我的勇气。那颗橘色的小球在桌上来回跳动,每一次清脆的“啪嗒”声都像在奏响快乐的节拍。我忽然发现,原来运动带来的不只是技巧的提升,更是发自内心的愉悦——那种专注时的忘我,进步时的欣喜,以及与球友默契配合时的会心一笑。每一次挥拍,都是对生活最热烈的回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