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人的防痴日记(1622)

冯雪松

<p class="ql-block">(2025.5.5)</p><p class="ql-block">面对新环境,只吃七分饱。泡泡玛特的出海方法论——“赚钱”精华分享</p> <p class="ql-block">商业领域有两个不容忽视的趋势。一是出海,二是兴趣消费。前者指向的是去哪赚钱的问题,后者指向的是怎么赚钱,以及赚谁的钱的问题。我们今天就讲讲这方面的商业案例。</p><p class="ql-block">假如在这两个关键词里找一个交集,就很容易发现一个品牌,泡泡玛特。泡泡玛特的出海生意增长明显。2024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港澳台及海外业务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259.6%。2024年第三季度,这部分业务在泡泡玛特总盘子里的收入占比,已经上升到50%。借用他们创始人王宁的话说,这是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p><p class="ql-block">在出海策略上,泡泡玛特的方法是由近及远,先从距离中国较近,文化有相似性的地区开始。泡泡玛特出海的第一站是韩国,之后是以新加坡为起点切入东南亚市场。在产品方面,他们很重视与当地的艺术家合作。因为泡泡玛特主打的是兴趣消费,而要想撬动当地消费者的兴趣,必须先融入他们的文化。</p><p class="ql-block">据说现在的泰国公主,思蕊梵娜瓦瑞出席时尚活动时,包上挂着的也是泡泡玛特的潮玩。要知道,这位泰国公主本身还是位设计师,在时尚圈有一定的影响力。据说有的限量款玩偶,在国内的二手市场350元左右,而卖到泰国价格翻倍,被网友称为塑料茅台。</p><p class="ql-block">泡泡玛特在海外的门店,普遍开在一流的商业区。比如,东京涩谷大街、伦敦牛津街、巴黎卢浮宫、巴黎奥斯曼大道、纽约曼哈顿金融中心,等等。</p><p class="ql-block">泡泡玛特的模式也出现过一些争议,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挑战,踩过一些坑。它的商业模式未必完美。但其中的一些思考,还是值得听听的。</p><p class="ql-block">“详谈”丛书的作者李翔老师采访过王宁,我们就结合李翔老师的专访,并且搜罗了之前王宁关于创业的各类分享,总结出了下面这几条创业的方法论,希望对你有所启发。</p><p class="ql-block">第一,要做围棋生意,而不是象棋生意。</p><p class="ql-block">王宁说,绝大多数商业都可以分为“围棋生意”和“象棋生意”这两类。象棋生意是个你死我活的战场,胜负判断依据是将死对方的帅,一方的胜利意味着对方的死亡。而围棋生意更像一场圈地运动,胜负判断依据是双方控制的棋盘上交叉点的数量。</p><p class="ql-block">在象棋生意里,最后是赢者通吃、一家独大。而围棋类的生意是各有各的生态位,大家都有饭吃。王宁说,假如你是一个知名的连锁饭店,一年赚一百亿,而我只是一家普通的饺子馆,一年赚一百万。那我也算是一种成功,明年我就再下一个“棋子”,看看怎么能赚两百万。</p><p class="ql-block">咱们带着这个视角再看泡泡玛特。泡泡玛特跟迪士尼、三丽鸥,都不形成竞争。他们和泡泡玛特是合作关系。泡泡玛特类似于经纪公司,这些合作IP是它的服务对象。华兴资本原创始人包凡说,泡泡玛特是在经营潮玩生态,它从行业的良性发展中,分得属于自己的那份红利。长期来看,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你到底要赚哪些钱,哪些钱应该让别人去赚。</p><p class="ql-block">第二,要做树一样的企业,而不是草或花。</p><p class="ql-block">王宁把公司分成了三类,花、草、树。</p><p class="ql-block">像草一样的公司,指的是那些初期生长得快,但长期价值较低的公司。比如,很多一夜爆红的小游戏,好像一夜之间全国人都开始玩,但很快,大家又都不玩了。</p><p class="ql-block">像花一样的公司,在一段时间内长得很快,但是一旦遇到瓶颈很难突破。跟“草”比,“花”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生命周期很短,会被像树一样的公司收购。</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树”一样的公司?王宁说,树的特点是向两端同时生长。向下是根,向上是枝叶。根指的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源源不断地汲取养分。枝叶指的是,紧密捕捉市场风向的变化,汲取更多的光照和空间资源。王宁说,99%没存活下来的公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尊重时间”。比如,该十年做成的事,创始人想两三年速成,企业原本应该用10年、发展到1000人规模,但因为融了一大笔钱,两年就招到了1000人。据说,“尊重时间、尊重经营”,这八个大字一直贴在泡泡玛特公司的墙上。</p><p class="ql-block">第三,应对新环境,只吃七分饱。也就是,面对一个新市场,不要一上来就饱和攻击,而是按照小步快跑的节奏一点点提速。</p><p class="ql-block">比如,一套IP系列,假如市场部预期的需求是10万套,那就只做7万套。有的S级系列产品,计划生产10万套,那么先生产6万套,再按2万、1万、1万的节奏追加订单。</p><p class="ql-block">再比如,在品牌合作方面,王宁经常讲一个故事,一位富豪带孩子度假,他精心挑选最好的餐厅,点了一桌最好的海鲜,想让孩子体验最豪华的享受。结果孩子只吃了一碗蛋炒饭。王宁认为,泡泡玛特就是那盘蛋炒饭。也就是,不抢着当主角,而是成为那个任何宴席都离不开的配角。</p><p class="ql-block">再比如,泡泡玛特的IP合作方式也比较灵活,客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假如出海,那么泡泡玛特会把大量的设计工作,交给当地的艺术家。借用王宁的话说就是,“与其抢着说话,不如备好话筒,请别人说话”。</p><p class="ql-block">第四,坚持纽扣创新,重视细节。</p><p class="ql-block">什么是纽扣创新?这个说法来自一个故事。一战期间,有的军队最先把士兵衣服上的扣子换成了拉链,这让备战时间节省了大概2秒钟,这2秒的优势,能让更多战场上的士兵存活下来。一个纽扣的小创新,看起来非常微不足道,但它能产生的价值,没准不输飞机大炮。</p><p class="ql-block">这类从细节入手微调,就是王宁所说的纽扣创新。</p><p class="ql-block">比如,以前逛泡泡玛特店,顾客一进门服务员就喊“欢迎光临泡泡玛特”,顾客走的时候喊“谢谢光临”。王宁就琢磨,这么一直喊顾客会不会觉得烦?后来他们组了一小组,蹲了很多店,最后把话术改成了“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p><p class="ql-block">再比如,来泡泡玛特购物的顾客,很多是买礼物送人,所以希望把价格标签去掉。但是,传统标签是贴在包装上的,很难撕掉。据说王宁和团队找了不少工厂,要么做不到,要么嫌麻烦、拒绝接单。最后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找到了合适的工厂生产这种定制标签。</p><p class="ql-block">再比如,2015年,在盘点经营情况时,王宁和团队发现,一款日本IP玩具,销售额一直在增长,每次发限量版,粉丝都会排队买。于是,王宁就开始做用户调研。结果发现,用户最喜欢的是其中的叫Molly的形象。之后泡泡玛特重点投入,Molly也成了泡泡玛特最重要的产品线之一。</p><p class="ql-block">第五,从A处出发,在D处伟大。</p><p class="ql-block">王宁说,泡泡玛特是典型的本来想做A,做成了B,在C成功了,也许有一天会在D伟大。</p><p class="ql-block">这说的是,很多事情的成功,不是简单的两点一线。一开始有个目标,然后努努力就实现了,现实中这样的成功很少。更多人的成功,是一连串动作的叠加。</p><p class="ql-block">比如泡泡玛特,2015年,王宁在上海恒隆,开了一家泡泡玛特,一开始是计划做专门的渠道商。但是无奈版权方拒绝,不能在新店销售。于是,王宁被迫寻找属于泡泡玛特的IP,由此开始了IP方向的转型。经过3年的积累和试错成熟,恰好迎来了2019年,情绪消费浪潮的崛起。这是泡泡玛特的从A到B。</p><p class="ql-block">接下来,从B到C,是从IP运营商到出海。这期间,泡泡玛特针对不同市场,都作了本地化的调整。比如,在日本,泡泡玛特做了招财猫造型。到加拿大,就换上红色枫叶服。迪士尼百年纪念,就联手发布100周年系列Molly玩偶,等等。</p><p class="ql-block">最后,“也许有一天会在D伟大”,王宁认为,从长期看,泡泡玛特算是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载体。就像唱片是音乐的载体,画布是美术的载体一样。泡泡玛特就像是雕塑和绘画的结合,在未来,它有可能会像当年唱片公司发掘出歌手一样,挖掘出这个时代的年轻艺术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