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织金同具有全国已探明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喀斯特地貌。织金洞有上、中、下三层,81洞长6.6公里,面积70多万平方米,洞腔最宽跨度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宽均在60至100米之间,洞内恒温10-16摄氏度。划分为迎宾厅、塔林洞、寿星宫、灵宵殿、水晶宫、广寒宫等12个大厅,又分为47个小厅堂,150多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景观和空间造型奇特,洞中有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具有种类多样、样式丰富的岩溶景观,是目前世界上洞穴大厅分布密度最大、钟乳石分布密度最高、类型最丰富、珍稀形态最多的洞穴。</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发现于1980年4月8日,1985年对外开放。2015年9月19日,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2022年7月15日,织金洞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具有全国已探明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喀斯特地貌。织金洞有上、中、下三层,81洞长6.6公里,[91面积70多万平方米,洞腔最宽跨度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宽均在60至100米之间,洞内恒温10-16摄氏度。划分为迎宾厅、塔林洞、寿星宫、灵宵殿、水晶宫、广寒宫等12个大厅,又分为47个小厅堂,150多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景观和空间造型奇特,洞中有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具有种类多样、样式丰富的岩溶景观,是目前世界上洞穴大厅分布密度最大、钟乳石分布密度最高、类型最丰富、珍稀形态最多的洞穴。织金洞发现于1980年4月8日,1985年对外开放。2015年9月19日,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2022年7月15日,织金洞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自然地理</p><p class="ql-block"> 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位于中国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地理坐标北纬26°3831”-26°5235”N,东经105°4442”-106°1138”。织金洞景区距织金县城23千米,距黔西县城78千米,距贵阳市146千米,距毕节市120千米,距安顺市95千米。</p><p class="ql-block"> 气候</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热同期,多年平均气温18.1摄氏度。1月份气温最低,月均温6.摄氏度;7-8月气温最高,多在25~3摄氏度。降水受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共同影响,季节差异明显,季节差异明显,夏季多暴雨。年平均降雨量1436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洞内四季恒温10-16度,空气较凉,潮气较重。</p><p class="ql-block"> 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处于乌江两大源流六冲河与三岔河河间分水岭地带,喀斯特地貌从高原分水岭向深切河谷变化。其喀斯特景观总体可概括为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高峰丛、丘陵、单面山与象形山、水文遗迹等8大类。这些景观以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为三条主纽带,共同构成一个以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为核心的高原喀斯特景观群。景区内岩溶地质遗迹丰富,峰丛、孤峰、残丘、溶柱、天坑、溶洞、岩溶峡谷、岩溶湖泊、涌泉、暗河、天生桥等地貌种类众多,分布集中。</p><p class="ql-block"> 水文</p><p class="ql-block"> 区域内有绮结河、新寨河、苗寨河、六冲河、三岔河等5条河流。织金洞内有水,由于气候原因洞内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通常,春夏雨水季节洞内水量大,在暴雨天可能有洪水发生,以致溶洞局部地段被淹。织金洞形成时间长,地质地貌洞内环境复杂,正确合理的溶洞开发需要在开发前对洞内水文地质地貌等进行实地考察分析。</p><p class="ql-block"> 形成原因</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在古近纪期间的初始阶段,碳酸盐地层出露,各区域进入喀斯特相应过程。在早更新世早期的雏形阶段,大气降水流动形成地表河,将地面沟渠改造为洼地、峡谷、落水洞等竖向负地貌,将地面岩石坚硬带改造为峰丛、山丘、单面山等喀斯特地貌雏形;而地下的横向裂隙喀斯特水沿可溶岩界面溶蚀形成通道及地下河道,形成早期洞穴。在早更新世中-晚期的重要发育阶段,区域地壳大幅度抬升,地下河相互冲突,连接形成了迎宾厅、琵琶宫等早期织金洞主河道。三个阶段区域地壳多次隆升,侵蚀基准面多次下降,水流动力更强,不断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峡谷及悬崖,最终进入了现代喀斯特阶段。织金喀斯特具有地下、地表、地下与地表交替的三种喀斯特发育过程,形成了织金喀斯特地貌形态的峰丛洼地-峰丛谷地与岩溶丘陵-峰丛峡谷的变化,形成织金喀斯特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高峰丛、岩溶丘陵、岩溶单面山、岩溶象形山、水文遗迹等八种喀斯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1980年4月8日,勘探队前往由官寨乡群众提供线索的大黑洞、小黑洞等地勘探,意外地发现了位于官寨乡东街口左侧山腰里的织金洞。1980年一1983年,织金县政府委派织金城建局(今建设局)负责组织实施织金洞早期开发建设。1984年3月,毕节地区行署行文成立“织金打鸡洞筹建处”。1985年,改为“贵州织金洞筹建处”并规划试开放。1988年织金洞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正式对外开放。2025年3月24日,“地心秘境·洞见永恒”织金洞银雨树15亿保额投保新闻发布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正式宣布为“银雨树”投保15亿元保额。会上发布了《全国旅游洞穴地质保护联合倡议》。</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为四层迷宫状旱溶洞,已勘探发现长度为12.1千米,面积70多万平方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洞腔最宽跨度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宽均在60至100米之间,共有12个大厅,又分为47个小厅堂150多个景点。洞内厅堂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就有5个,其中最大的“十万大山”洞厅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芽、石柱、石幔、石花、钟旗等40多种岩溶堆积物,平均高度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这些奇景组成的景致被赋予的名称多与当地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有关。织金洞是目前世界上洞穴大厅分布密度最大、钟乳石分布密度最高、类型最丰富、珍稀形态最多的洞穴,具有旅游和美学价值,以及中国的古地理、古气象学、喀斯特地貌等研究的科学价值,被称为“溶洞之王”。</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属于形成期和成熟期的溶洞,溶洞内的主要景观类型,根据景观特征可分为:大型钟乳石和钟乳石群、洞中水景、形象化小型石体、以观色为主的景点、以观表面肌理和质感的景点以及空间溶洞。织金洞有“大”“奇”“全”“美”的溶洞特色,分别指织金洞的空间及景观规模宏大;洞内景观及空间造型奇特;洞内溶洞景观景物形态和类别丰富;以及洞内溶洞景观色彩丰富,景象瑰丽。</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由入口至出口分布了双狮迎宾、日月同辉、大力神杯、倒挂琵琶、雪压青松、金塔之城、婆媳情深、三星聚会、浑圆天成、中流砥柱、灵霄宝殿、擎天一线、霸王盔、江山多娇、灵芝山、普渡众生、三级华盖、银雨树、十万大山、姊妹玉树、掌上明珠、雷子洞厅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双狮迎宾厅</p><p class="ql-block"> 迎宾厅左右两边沉积物因外观形似狮王和幼狮而命名为“双狮迎宾”。洞顶悬吊有石钟乳,正前方洞壁上有三层岩石相叠而立,都被苔藓等绿色植物覆盖,石笋表面布满洞穴蓝藻。双狮迎宾厅处于洞口,基本完全处于散射光的范围内,藻类植物具有趋光性,其向光和背光方向具有生长速度的差异,因此呈现出向光面厚背光面薄的楔形层理。</p><p class="ql-block"> 雪松厅</p><p class="ql-block"> 雪松厅的溶洞景观形似青松,高13米,造成雪的视觉效果的白色沉积物是洞顶滴水将溶盐沉淀钙化后形成的。塔松对面是两棵松球状石笋,层次分明,片与片之间的距离基本是2至4厘米。</p><p class="ql-block"> 寿星宫</p><p class="ql-block"> 寿星宫高宽均在90多米,所以这里又叫九九宫。在寿星宫中,三座粗壮石笋,高约20米,都是顶棚裂隙较大的片状流水沉淀而成的,已有25万年以上,因其外形而被称为福、禄、寿三星。</p><p class="ql-block"> 灵霄殿</p><p class="ql-block"> 灵霄殿的溶洞景观形似罗汉、仙官、天花、米,高数十米,是几十万年前从洞顶裂缝中金莲、纺锤等样式,右边的沉积物长百余漫流而下的水质纯净的滴水沉积而逐渐形成的石帘,它保持着水流的自然形态,形似向下运动的瀑布群,因此被称为“百尺帷帘”。</p><p class="ql-block"> 雷子洞</p><p class="ql-block"> 雷子洞形成于35万年前,人工洞道右边由片状的漫流水从洞顶下垂至地面,结晶并层层加宽形成了石旗。因为水中含有杂质,所以留下了色彩斑斓的水流条纹。雷子洞内的小厅堂,因为里面石盾众多,被称为石盾厅。织金洞的石盾类型丰富多样,有直盾、斜盾、多面盾、S型盾、圆顶盾等多种形态。在栈道中部右上方,有一根7米多高的石柱,共有七个叠层,呈螺旋状,被称为“七级浮屠”。</p><p class="ql-block"> 南天门</p><p class="ql-block"> 南天门18盘、28拐、448级台阶上方是水晶宫、灵霄殿、广寒宫及十万大山四个大厅。</p><p class="ql-block"> 中天门</p><p class="ql-block"> 中天门有一处沿直线溅落的水滴形成的水帘,层层堆积形成一座石柱,被称为“干层宝塔”,由于处在南北天门的交界处,又名“中流砥柱”。由于水份蒸发,碳酸钙在从左向右倾斜的洞顶上还原堆积,形成石帘与流石,形似波涛向下运动,因此被称为“银河飞瀑”。</p><p class="ql-block"> 琵琶宫</p><p class="ql-block"> 当地下水的渗出缝隙位于洞壁之上且渗出的水流较少时,就会在出口外形成一个盘状物,被称为石盾,依其盾面方向不同而分为平石盾、斜石盾、竖石盾,“倒挂琵琶”是一个竖石盾。</p><p class="ql-block"> 塔林宫</p><p class="ql-block"> 由于塔林宫洞顶植被稀少,水土保持较差滴水沉积物逐渐形成了石笋。塔林宫内有数十座高大粗壮的石笋,形似金色宝塔,因此又被称为“金塔城”。塔林宫的钙化板上生长的石鳞片具有明显的定向排列,其石笋叶片呈右旋趋势,厅内洞壁、洞底生长的瘤、锥、葡萄状堆积物呈现等密度聚集分布。</p><p class="ql-block"> 龙虎相约</p><p class="ql-block"> 这座塔状石笋形似虎与蛇,因为传说中蛇是龙的前身,所以被称为“龙虎相约”。在织金洞洞内,还有鼠、牛等其他十二生肖样式的沉积物景观。</p><p class="ql-block"> 婆媳情深</p><p class="ql-block"> 这一处开花状石笋,因其形似怀抱哺乳婴儿的儿媳妇给老婆婆捶背,被称为“婆媳情深”。</p><p class="ql-block"> 海豚飞趺</p><p class="ql-block"> 这一处石笋高8米,直径1米多,是由于洞顶滴水的形态和水中所含物质不同而沉淀形成的,因其形似海豚而被称为“海豚飞跃”。由于它两边的景观分别是绿树和雪色,颜色和形状差异分明,并且正对着南天门,所以也被称为“天界石”。</p><p class="ql-block"> 江山如此多娇</p><p class="ql-block"> “大壁画”景观画幅连绵二百余米,气势宏伟,也被称为“江山如此多娇”,是由形状各不相同的石帘、石柱、石笋、石钟乳构成的钟乳石奇观,也是广寒宫里最重要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银雨树</p><p class="ql-block"> “银雨树”高度为17米,在广寒宫中有球宝之称。银雨树形成大约有15万年,它的形成分为滴水形成塔状石笋、滴水溶蚀形成松球状石笋、顶部水作用而形成花瓣状石笋这三个阶段。在几十万年前的一次地壳运动中,当时的银雨树倒塌了,现今这棵银雨树是在下方的二株倒塌的花瓣状石笋位置上再生长起来的,因此也被称为“传代树”。</p> <p class="ql-block"> 其他看点</p><p class="ql-block"> 石刻廊道</p><p class="ql-block"> 在织金洞景区石刻廊道右方的“奇观”两字,在1993年6月10日由前台湾中国书法协会理事长陈其铨[quán]题写。“万象奇观”,在1997年3月29日由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黄磊生题写。高岩上“第一洞天”,由冯其庸题写。“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p><p class="ql-block">環胜地瑶池境,始信天宫在人间”,由前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题写。“大自然的大奇迹”,由诗人艾青题写。</p><p class="ql-block"> 特色餐饮</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有织金水八碗、竹荪炖鸡、织金宫保鸡丁、织金丝娃娃、等特色菜品美食,织金荞凉粉、织金臭豆腐、织金滚米团、织金水晶凉粉、织金炸洋芋、发粑、荞粑粑、烙锅等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 本地特产</p><p class="ql-block"> 织金特产有竹荪、砂锅、大理石工艺品、苗族蜡染刺绣等。</p><p class="ql-block"> 织金县</p><p class="ql-block"> 织金县境内有大小旅游资源100余处,分布范围300多平方干米,有溶洞、湖泊、峡谷、奇山、秀水等自然景观以及民族风情、人文古迹等人文景观。织金属贵州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晚清名臣丁宝桢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道恒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周边景点</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外有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乌江源百里画廊、小妥倮uǒ]苗寨等景点。在织金洞景区周边还有平远古镇、九洞天景区、慕俄格古城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开发与保护</p><p class="ql-block"> 开发织金洞发现于1980年4月8日。1980年一1983年,织金县政府委派织金城建局(今建设局)负责组织实施织金洞早期开发建设。1984年3月,毕节地区行署行文成立“织金打鸡洞筹建处”。1985年,改为“贵州织金洞筹建处”并试开放。1988年,织金洞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1988年,织金洞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正式对外开放。成立“织金洞管理处”,并明确为区(局)级单位。2007年7月,毕节地区行署将贵州织金洞风景名胜区(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更名为贵州织金洞风景名胜区(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为毕节地区行署直属正县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受行署委托,管理局行使织金洞核心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贵州织金洞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织金洞旅游景区初步实现管理和经营分离。</p><p class="ql-block"> 2018年根据《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织金洞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划转方案》的批复》毕府复[2018]9号文件,织金洞旅游景区实现政企分离。</p><p class="ql-block"> 2018年,织金洞景区建成织金洞新游客服务中心、地质博物馆、旅游观光车道。新建游客集散广场、生态停车场、旅游公路、星级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新观光车道等基础设施,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完善主题邮局、书吧、奶茶吧等商业布局。</p><p class="ql-block"> 2021年,织金洞景区开启智慧旅游模式,旅游前有景区官方网站、景区虚拟漫游及实名制分时预约购票;旅游中有智慧售检票、智慧停车、景区智慧旅游监控、导游导览、WFi全覆盖及紧急求助系统。此外,景区进行了智慧化的管理和营销,通过大数据辅助+景区舆情监测系统动态计算和监测各项指标等,实现景区智慧化运营。</p><p class="ql-block"> 2021年,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p><p class="ql-block"> 保护</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制定《进洞须知》,要求游客不要在洞内吸烟、吃食品和随地大小便;对于洞内的景物,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能敲打,自然掉落的洞石也不能拿走;不得破坏洞内设施。违者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与索赔,直至追究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为加强溶洞保护,在洞内采用冷光源灯光,以实现降低干扰。在灯光使用过程中尽力做到节能,分段分区域控制灯光。织金洞景区在游人容易触摸钟乳石游线地段设置了保护网,防止低素质游客掰掉钟乳石的现象再发生;特殊景观设置围栏,在观看时人景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设置环保公厕,将废物运出洞外埋设处理,对游线上进行保洁,清除木板、啤酒瓶等建筑垃圾和残留废物500公斤。</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合理规划洞内步道建设的选线,避免“乱线”或“废线”,设置曲线和固门闭风,防“穿堂风”进入里洞给洞内生态平衡系统带来负加值。洞内温度使得保持在相对11℃一15℃之间,相对湿度在90%一95%,是钟乳石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景区启动洞体对应地表绿化工程,退耕还林还草0.2平方干米,使洞体顶部充分涵养水源,地表生态系统初步建立和恢复,核心景区绿色覆盖率从1995年的38%提升至2008年的65.5%。</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8至29日,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赴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考察交流谭明研究员提出依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铀[yóu]系年代学实验室平台优势,在织金洞开展石笋年代学和古气候研究。</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4日,“地心秘境·洞见永恒”织金洞银雨树15亿保额投保新闻发布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正式宣布为“银雨树”投保15亿元保额。会上发布了《全国旅游洞穴地质保护联合倡议》。该倡议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旅游洞穴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强化法律意识、科学规划、提升公众意识、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倡议的发起单位之一,会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为推动全国旅游洞穴地质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5年3月,为做好地质遗迹保护,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了公园地质遗迹保护数据库、洞内钟乳石三维扫描地理信息系统,编制141处地质遗迹保护清单。2025年至2028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计划与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共建“地质风险预警实验室”,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从“灾后补偿”到“灾前预防”的跨越,以金融智慧为自然瑰宝构筑安全屏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