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说鲎<br> 它最早的化石发现在四五亿年前的奥陶纪地层,大量出现到了泥盆纪,比侏罗纪的恐龙要早两亿多年,是地球生物群里最古老的家族,是历经五次生物大灭绝,生生不息的节肢动物族群。听说它数亿年体态未变,它的近亲三叶虫灭绝了,它的远亲蝎子、蜘蛛还存在。海里的大鲎有洗脸盆大小,内地水坑里的鲎虫,有大拇指指头肚大小。鲎的坚强得益于卵生,得益于它的卵可以休眠25年,得益于它的血液能对入侵病毒、细菌和毒素反应敏捷,并迅速固定处理。它的卵不惧寒热,待到温度和水分合适,就会成批孵化成虫。它的血液因含铜离子,独有携带氧气的血蓝蛋白,对细菌毒素敏感,对肿瘤有抑制作用。这如神如怪的小动物,背面像鳖,仰天像蟹,竟然是祖先级的动物之一。</h3> <h3> 虫<br> 虫,记忆深刻,是小时候常见常逮的玩物,当然自己也属于被跳蚤、虱子、臭虫咬过,被马蜂、蚂蝗、牛虻叮过的一代人。逮蚂蚱很有难度,像火车头的那种,大腿上的肌肉发达,善于蹦跳,一有动静,蹦得老远。另一种又长又绿的要笨一些,蹦不远,经常被活捉,几乎透明的内翅非常漂亮,不想玩了,就去喂鸡,吃得很欢。<br> 雨后的麦秸堆里,常有全身油亮,笨头笨脑的油葫芦,像京剧脸谱的脑袋上,长着天线般的长须,夜晚叫起来,呼噜噜呼噜噜。和它们常在一起的,是一种头部像戴了一顶大檐帽,脊背和身子与蛐蛐相似的虫子,小朋友叫它警察。<br> 蛐蛐就是蟋蟀,体格没有蝈蝈大,叫声不如蝈蝈亮。这小家伙公的遇见公的时,非常善斗,用狗尾巴草做成一支前面有毛的指挥棒,一扫他的尾巴,它就回头,一扫它的前须,它就裂开嘴钳撕咬,两只缠斗时,即使多次被对方钳住,摔个四角朝天,快速翻身后,猫蹲虎踞,振翅高叫,不战至精疲力竭,绝不罢休,战斗精神令人佩服。<br> 后来才知道鸡窝里的虫,叫金龟子,这种偶尔像知了猴的虫子飞得贼快,一般抓不着。小朋友把头钻到鸡窝里,才能发现它们,他们总是藏在一个个小圆球里。玩耍的时候,在它的脖颈处绑扎细线时,用力一定要适当,搞不好就把脑袋勒下来了,就无法看到有线控制的飞行物。<br> 老家夏季多雨,一旦水坑出现多日,能在水面行走自如的水黾就会出现,有人介绍说,这是油挑子、卖油翁、卖香油的,生吃很香,我未尝过。还能发现像鳖不是鳖,像蟹不是蟹的鲎虫,书上说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经历过数次生物大灭绝,依然存在,生命力及其顽强,卵的活性长达25年。我猜测和它有进化关系和血缘的近亲,是那成年的海鲎,直径约30厘米,能利用铜离子进行体内循环,流着蓝色血液,含有现代医学难得的药用成份。<br> 蛇叫长虫,老虎叫大虫,从俯视图看都没问题。只是长大了才弄清楚,晋北部分地区的话语中,有硬壳的叫牛牛,没硬壳的叫虫虫,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人造的火车、汽车、轮船、飞机,也可以叫它牛牛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