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昆明的老街,像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藩台衙门(今威远街)便是其中韵味悠长的一章。它曾是权力的象征地,岁月流转…往昔威严的官衙,自重九起义后渐渐演变成市井烟火最旺盛处,成了老昆明人心中难忘的生活舞台。</p><p class="ql-block">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藩台衙门就像被唤醒的老者,慢慢热闹起来。这里是菜市场的天下,摊位像鱼鳞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琳琅满目的新鲜蔬果、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山珍,无不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卖菜的小贩们扯着嗓子叫卖,那响亮的声音在街巷里回荡,仿佛是一曲独特的晨歌。</p><p class="ql-block">而对于像我这样的馋嘴孩子来说,藩台衙门更是美食的天堂。刚出炉的破酥包,层层叠叠的面皮酥脆得掉渣,一口咬下去,鲜美的馅料在舌尖散开,满是幸福的味道。小锅米线也毫不逊色,滚烫的浓汤在小锅里翻滚,米线在其中跳跃,吸饱了汤汁的鲜美,再加上肉沫、韭菜、酸腌菜、老酱、猪油等调料,酸辣可口,一碗下肚,额头冒出细细的汗珠,通体舒畅。</p><p class="ql-block">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端仕街上的卤饵丝。走进那有些简陋却充满人气的小店,空气中弥漫着卤饵丝浓郁醇厚的香气。师傅熟练地抓起一把饵丝放入锅中,快速翻炒,加入秘制的卤水,再撒上葱花、豆芽、豌豆尖等配菜,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卤饵丝就端到了面前。饵丝筋道有嚼劲,卤水的味道浓郁悠长,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着老街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说起卤饵丝,还真有一个传奇故事。相传,当年有个翟姓玉溪人,在昆明端仕街上开了个小吃店“永顺园”,翟师傅以制作小锅氽肉米线和氽肉饵丝而闻名。有一天,因为翟师傅劳累过度,氽肉饵丝下锅后他去外面抽水烟筒,回到厨房时汤已经烧干了。顾客催得急,翟师傅急中生智,加入卤水和红油,翻颠几下后端上桌。顾客品尝后大为称绝,问这是什么饵丝,翟师傅回答“卤饵丝”。于是“端仕卤饵丝”因此得名,并成为昆明流传百年的名小吃。</p><p class="ql-block">在藩台衙门的时光里,不仅有美食的慰藉,还有浓浓的人情味。邻里之间在买菜、吃饭时唠唠家常,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孩子们在街巷里追逐嬉戏,笑声洒满每个角落。老人们坐在街边晒太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如今,岁月变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藩台衙门已不复存在,但那份深深的记忆却永远镌刻在心中。它是老昆明的灵魂所在,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与眷恋。无论走得多远,只要想起藩台衙门的美食与烟火,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故乡最真挚的思念与热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