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东营有石油,有黄河,有湿地,有美食,只是没有山,但人们心里都有山,常常望着山的方向: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相连……</p> <p class="ql-block"> 当过兵的人有个特点就是守时,昨晚导游说早晨5点半集合,一切收拾妥当走出小区才4点40,天还没睁眼,哈哈!</p> <p class="ql-block"> 专车已在路边等候,真诚说一句,五一节快乐,师傅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 东城百大永和豆浆店门口大路上,停满了长途大巴,载着我们这些长了翅膀的人们去奋飞!</p> <p class="ql-block"> 大多是四点左右起床,觉没睡足。大巴车就像个摇篮不一会把大家带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几点,迷迷糊糊睁开了眼睛,窗外的水墨画映入眼帘,翠绿的麦田,红瓦灰墙的村庄,高俊挺拔的白杨树,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东大汉又像哨兵似的守护着自己的家乡,看到这一切,你恹恹欲睡的情绪如何,我是大大的在心里大喊一声的: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美丽的魂牵梦绕的家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span></p> <p class="ql-block"> 刘导巨能说,从东营说到淄博,从山东说到全世界,有幸碰到一位热心的、专业的、有情怀的心路指导。</p> <p class="ql-block"> 这次出游是淄博博山红叶柿岩旅游区,她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和尚房村(滨莱高速博山出口西行100米处),地处原始古老峡谷之中,山旷谷幽、花美林奇,具有独特原生态乡村气息。以暖温带植物景观为特色,森林覆盖率达 95%,具有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形成一个独特的天然休闲氧吧,素有“鲁中之肺”的美誉,是淄博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游览的基本路线,刘导说了,要按以下路线走:东游客中心--柿岩古村--玻璃观光平台--玻璃吊桥--云桥--圆梦环--齐长城文化长廊--钢格悬空栈道--云桥--步行下山通道--柿岩古村--老颜神美食街--东游客中心。</p><p class="ql-block">特别强调:东游客中心进,东游客中心出,四点集合,报告刘导,我们记住了。</p> <p class="ql-block"> 说起淄博说起博山,有说不尽的话题,去年的烧烤把全国人民的心烧热了,还有颜神,还有博山菜,还有太多太多,得了,先说柿岩吧。</p> <p class="ql-block"> 柿岩古村位于博山城区西十五里处,是域城镇的一个村庄,这里本名柿岩,又一名鹿岭,俗称和尚坊。</p><p class="ql-block"> 和尚坊地处悬崖深谷之中,面积三十余亩,四面环山,群峰夹峙,沟壑相连,林木遮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村口的卧牛石上有一株古柏,本地人叫它红柏村,学名侩柏,它植根二石缝之中,背倚黄崖石壁,虬枝劲挺,冠高三十米,胸径一百三十厘米,笔挺伟岸,越三百载,系淄博市少见的古柏。</p> <p class="ql-block">像不像于谦家的小马。</p> <p class="ql-block"> 走进和尚坊山峪,先向西,后北折,再西行即到达和尚坊村。沿途山峪两边,山高陡峭,峰峦叠畦,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步人山村,即闻百乌合鸣相迎,间带山泉流泻之声。山村座落在四面环山,群峰夹峙之中,周围林木丛生,花果繁茂,片片葱笼。</p> <p class="ql-block"> 房屋依山而建,高低远近、错落有致。山峰山谷树株连片,民宅前后,绿树成荫,村前壁下,泉水长流。</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叫柿岩村,觉得肯定和“柿子”和“岩石”有关,查了资料,果不其然:</p><p class="ql-block"> 清代初期的学者孙廷铨在《南征记略》中记述此地:“入山西折北行,溪穷崖合,中更开布,有柿林千树,高下扶疏。虽四面林泉殊态,而高深同在一岩。”这大概就是“柿岩”之名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果然,千颗柿子树长在同一岩土上。</p> <p class="ql-block"> 进入柿岩仙村,确实被这华丽的装扮惊艳到了,柿岩村加了个“仙”,也见当地人的美气,可是过分的粉饰是不是掩盖了真美。就像一个天姿国色的美女,不需要任何雕饰,过多的胭脂和白粉反倒失去了什么,就像这这盘老碾子,岁月陪着就好。</p> <p class="ql-block"> 沿着登山路线,我们拒绝了魔毯,拒绝了漂流,拒绝了登山车,想起泰山红门那块石碑“登山必自”,用双脚丈量这块仙地,收获更多。</p> <p class="ql-block"> 像美人身上的一块伤疤,好看吗!</p> <p class="ql-block"> 这云步桥像五线谱上的音符,给人们弹奏出生活里最美的乐章,献给假日里辛苦的劳动者们。</p> <p class="ql-block"> 这情景又让人想起大渡河铁索桥上的十八勇士,桥上穿越的勇士们,是否有当年的豪迈和果敢,肯定有。当你站上云桥的那一刻,你就是勇士,生活中,职场上,没有你的对手!</p> <p class="ql-block"> 三观台,是2500面前齐鲁会盟之地,孔子作为鲁国的使臣与齐国特使在这里签署休战协议,从此两国和睦相处,不再兵戎相见。这里的三观有两个解释,一是观会盟古迹,二观万亩红叶林,三观万亩梯田。二是年轻人到此,观大自然美景,徜徉历史画卷,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三观台”往前走就是齐长城,还是有点小失望,古迹没有了“古”字,只是现代人机械的堆砌,长城的垛口假的,小石头码砌的整整齐齐,长城的石阶成了玻璃栈道,想起北京的箭扣长城和山海关的角山长城,那才是古迹。</p><p class="ql-block"> 也许不该过分指摘,也许真迹没有了,也许是安全考虑。</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圆梦塔位于齐长城歪嘴山之巅,是琉璃建筑,是红叶柿岩景区的核心地标,据说是长城元素与琉璃完美的结合,白天可以做防火瞭望塔,晚上做灯光秀,可怎么看与周围环境不那么协调。</p> <p class="ql-block">看到绵延的群山,不禁想起张惠妹唱的《站在高岗上》:</p><p class="ql-block">连绵的青山 百里长呀</p><p class="ql-block">巍巍耸起 像屏障呀喂</p><p class="ql-block">青青的山岭 穿云霄呀</p><p class="ql-block">白云片片 天苍苍呀喂</p><p class="ql-block">我站在高岗上 远处望</p><p class="ql-block">那一片绿波 海芒茫</p><p class="ql-block">你站在高岗上 向下望</p><p class="ql-block">是谁在对你 声声唱</p><p class="ql-block">连绵的青山 百里长呀</p><p class="ql-block">郎情妹意 配成双呀喂</p><p class="ql-block">青青的山岭 穿云霄呀</p><p class="ql-block">我俩相爱在高岗 在高岗</p> <p class="ql-block"> 村西北峭壁上建有古迹“石楼”。石楼为清初孙禹年所建。峭壁上有一大洞壑,高约三十余米,宽五米。石楼依山势洞壑建有五层,凭曲折的石阶而上。石楼因洞筑室,因势设阶,临崖凿窗,洞房相连,石阶狭窄,曲回陡峭,连接各室。攀登石楼远眺,一层一番景色。</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小丽江”果然!</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站牌,仿佛回到四十年前……</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林之奇总与泉水相连,村里有三个令人留恋的山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据说柿岩村有豹泉三处,一个在村口,潭而不流;一个在村南山谷中,水量较大时直流村外;另一个则在村南峭壁之下,长年不涸,潜泻石池之中,出亭后为趵泉,此泉是沙沟河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我们拍的这个应该是村南这眼吧!</p> <p class="ql-block"> 游览结束,在等待大巴车到来的时候又被淄博交警感动了一把。我们的一位团员向交警同志咨询了一个问题,结果他不是很了解,他歉意地说,稍等,于是一路小跑跑到马路对过询问他的同事,又一路小跑向我们的团员“汇报”,这架势像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又像是邻居大哥热心的帮忙解决问题,整得我们心里暖烘烘的,这博山,还得来!</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上图中间的字样“颜神里”没有,这里可是有故事的,博山原来被称为“颜神”的,刘导讲得入神入心,我们的眼泪也噼里啪啦掉下来。</p><p class="ql-block"> 博山被称为“颜神”主要源于当地流传的孝妇颜文姜的传说,传说颜文姜因孝行感动神明,死后被尊为神,其居住地因而得名“颜神”。颜文姜的诚心引发灵泉喷涌,故当地河流原名“笼水”后称孝妇河。</p><p class="ql-block"> 据说孝妇河一条支流并入小清河,小清河可是经我们东营入海的,怪不得东营人这么孝顺,原来是喝了孝妇河水的缘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