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夜幕降临时

荷塘秋色

<p class="ql-block">  春末尽,夏初临,青山依旧日月星。</p><p class="ql-block"> 花争艳时西风紧,绿水长流听竹吟。</p><p class="ql-block"> 粉的桃,绿的杏,江南堤岸柳如烟。</p><p class="ql-block"> 春深夏浅好时节,浅夏悠闲岁月静。</p><p class="ql-block">春天未尽夏日又临,人生又将铸造一个新的年轮。思想间,人生易老天难老,百年怠慢。日月如梭瞬间逝,奈何缘浅。恰好春深夏临悠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青春怠尽,但是黄昏夕阳红。留得青山常在,不怕没柴烧。何况养老金源源不断,关键是身体需要健康!</p><p class="ql-block"> 春有春的梦,夏有夏的凉。休闲间走去庭院,到江边走走,来河岸看看。不曾想别人家的意愿与已相同,也都是为了健康在行动。可能也是周五的缘故吧,又正好赶上了湖南省金融系统,举办的露天文艺宣传演出。才使得金融广场上的灯光,与湘江两岸的霓虹灯饰交相辉映。来往人流和演出者,以及观众更是兴奋热情,配合默契,气氛洋益。</p><p class="ql-block"> 迈步江边观光便道,游人清闲自在,地灯光柳絲如烟。霓虹灯闪烁在两岸江面,偶尔也有夜值邮轮,或者是来往运输的货轮穿梭江中。灯光,时明时暗时红时绿时蓝。视觉,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争相辉映,好一派长沙江景夜幕。</p><p class="ql-block"> 北辰三角洲江岸的霓虹灯景,似乎有重庆两江交汇处朝天门码头的姿色;博物馆的楼群,似乎也有解放碑周边的雄姿。万达广场江岸的霓虹灯饰,和湘江一桥上的车流灯光,似乎也有黄浦江边那般繁华,和来往江轮的英姿。渔人码头和湘江二桥的灯光夜色,似乎还有广州体运广场前那小蛮腰的灯光设计,也有珠江主航道上伶仃洋大桥,灯舞银蛇般的夜晚。湖南金融小镇广场周边,金融大厦群楼夜幕,更有深圳湾畔、前海湾处,甚至还有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夜幕派头。</p><p class="ql-block"> 长沙湘江夜幕繁华似锦,五光十色,耐人寻味,不但提升了长沙市民的幸福感。而且还彰显出长沙宾江新城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不愧为长沙市又一颗耀眼明珠。</p><p class="ql-block"> 莫道繁华易,廉政爱民难。此时此刻的此情此景,形同如体育健儿登山,从山脚到山腰,初始时兴趣盎然体力充沛。当见到半山腰的楼台亭阁时,出于意识也会想停下来歇上一歇。一旦歇了便是四处张望或者是感受,也或是向上仰望即将登峰的崎岖小径,和期待巅峰的美丽风光;更或者是向下府看来时之坦途风景。当歇歇之余的谈笑风声过后,坦途风景当然是令人兴致勃勃。然而,当想到巅峰的美丽风光时,必然也会想到,攀登崎岖小径时所要付出的汗水和辛劳,自然而然也会有自己的小九九。</p><p class="ql-block"> 因此,咱家认为在成绩单上,咱们不但要看漂亮的数字,而且还应该去琢磨成绩单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正如昔日《增广贤文》中所讲∶“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凡事都有一个来龙去脉,绝对不会无缘无故跳出一个,哪吒闹海的神话故事来。就像咱们读历史,一讲到大唐盛世就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在极盛之世中的“开元之治”。当然,更会讲到唐明皇还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媚娘的孙儿。甚至还会联想到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自然而然的也会想到男权社会中,华夏史中的第一位女皇,要想为自己树碑立传,虽然也只需要一个念想。但是,她没有。因为她也知道,谈何容易。既然如此,无字碑又有何妨,乾坤照样同步,日月依旧同辉,历史自有评说。事到今天,可见女皇如此般的胸怀,这世间又有几个。就是地球上的女皇,屈指也是可数的。难得啵?更甚者是,当想到杜甫在《长恨歌》中提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时,一定也会想到此人就是贵妃杨玉环。还或更会想到“安史之乱”的马嵬坡事件中,杨玉环虽然被李隆基赐白菱而殁。但是,大唐盛世也随她而终结了。</p><p class="ql-block"> 自然而然,当讲到“清明上河图”时,也会联想到大宋皇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他继一百三十余年的大唐盛世后,由于安史之乱的晚唐衰落,史上还出现了有54年之久的乱世诸侯“五代十国”。正在危难之急时,咱们民族又出现了一位真命天子,他在开封东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仅仅利用了一次阵兵百万的机会,便用兵不刃血的小小计谋,获得了黄袍加身。身经百战之后再次一统中华,这就是谱写一代新皇朝历史的宋太祖赵匡胤。</p><p class="ql-block"> 话说赵匡胤,公元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阳夹马营,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的官宦将门世家。他的高祖父赵朓,唐朝时官至幽州县令(今北京市)。曾祖父赵珽,唐朝时官至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唐朝时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父亲赵弘殷,出身官宦世家,骁勇善战,擅长骑射,五代十国时期更是军中将材。他初时服务赵王王镕,因为救援后唐庄宗有功,所以负责管理禁军。后汉时期大破王景崇,然后又出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建立时,参加淮南之战拜检校司陡,册封天水县男,与儿子赵匡胤一起掌管禁军。公元956年去逝,享年58岁,追赠太尉,武清军节度使。公元960年,儿子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朝,追封他为宋宣祖。母亲杜氏,追封昭宪太后。</p><p class="ql-block"> 太祖赵匡胤因为祖上都是唐时的重要官宦,父亲又是行武出身的将军。所以,他从小便养成了爱读书,好习武的习惯。少年时期由于长期受军中影响,也逐渐养成了个性好强,好打抱不平。因此还惹出了不少小麻烦。</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的乳名叫香孩儿,这是因为他当年出生时,满屋长时间出现红光,还伴有阵阵奇异的香味扑鼻而来,并且久久未曾消失。所以,父母亲给他取乳名香孩儿。满月那天,宾朋满座,气氛更是热烈,好不隆重热闹。当父亲赵弘殷,和母亲杜氏抱着香孩儿出来与宾朋相见时,堂上鹦鹉竟然也喊出了∶“赵公天子万万年”的吉祥词儿。在这喜庆当儿的母亲杜氏,由于高兴也没有顾忌到,“赵公天子万万年”的祝福之词,竟然事出自家圈养的鹦鹉之嘴。她便随意的回答说道∶“大家抬爱了,谢谢!咱们家的香孩儿,能给赵家带来两三百年的福禄,就算是万福了。”</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历史就是有如此的巧合,香孩儿母亲杜氏的一句平常应酬话儿,竟然还如此般的验证了大宋朝的三百年历史。其中北宋两百年,南宋一百年。香孩儿在长大过程中也具传奇,他从小不但爱文习武,而且还喜欢骑马射箭。一次他因为飞骑射箭,头还碰到了城门的门楣,人也从马上掉了下来。看到的人正在惊讶诧异之时,他竟然一个翻身又骑上了那匹高头骏马。</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香孩儿正和小朋友韩令坤在一间小土屋里下棋,忽然听得屋外的麻雀叽叽喳喳在打闹不停。他便停下手中的棋子去捉麻雀,没想到刚一出屋,土屋就倒塌了。</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虽然是一名武将,但他读书总是手不释卷。他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在平息淮南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他用军车运载私人物品。柴荣派人检查时,报说全是几千卷书籍。于是问他∶“你是武将,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书籍?”赵匡胤回柴荣说∶“本将随陛下打仗,因为没有好的计谋献给您治军布阵,所以我只能看书求助了。”</p><p class="ql-block"> 称帝后的赵匡胤,有次遇到一难题去问宰相赵普。赵普说不知道,他再去问翰林院学士窦仪才得到了准确的答案。赵匡胤虽然用人看重资历,但他也相当注重有能力的人。从此,赵普在他的鼓励之下,便开始手不释卷。一方面他虽也强调手下须提拔有能力的人,但也要重用缺少资历的读书人。赵匡胤自己还备有一小簿子,在日常中见有才能,和长处的大小官员,他都会暗暗把他们的特长记在小簿子上。当官位有缺时他便翻出来看,补谁上去才会最合适。同时,这又可以使得臣下,都时刻致力于学习,用能力去证明自己,去提升自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话又回过头来说一说宋太祖赵匡胤“皇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和几则流行于民间的真实故事。</p><p class="ql-block"> 公元960年2月4日,也就是后周显德七年的正月初一。皇家宫庭以及朝庭官员,和京城内外百姓,正沉浸在过年的热烈气氛之中。忽然朝庭风传北方的契丹,和北汉联合出兵侵犯西周边境南下。宰相范质和朝庭内阁成员,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以应对突发事件。他们不管军事情报的真假来源,匆忙派遣赵匡胤全权统率后周诸军,北上抵御抗敌。</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诸军出得都城北上。夜宿距离开封都城东北20公里处的阵桥驿,也就是今河南开封商丘陈桥镇。这天晚上,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高祖赵炅。他暗地里召集其亲信,在军队将士中散布议论说∶“后周皇帝幼小懦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抗敌,他能知晓吗?不如咱们先立元帅赵匡胤为帝,再北上抗敌。”顿时,军中兵变的情绪,很快被扇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次日零晨,也就是正月初三。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赵匡胤的亲信赵普等人,便将早已准备好的皇袍,趁机穿戴在酒醉睡梦中的赵匡胤身上。待到赵匡胤清晨酒醒,在朦朦胧胧中只听得弟弟,和几位爱将在欢呼∶“万岁!”赵匡胤便半醉半醒的半坐起来,装着一副被逼迫的模样说道∶“你们立我为天子,是自贪富贵吧?真能从命于我还好说。否则,我可不会替你们去背这口似乎是黄金铸造的黑锅。”拥立者当即表示∶“惟命者是从!”</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赵匡胤一跃起床,整理好皇袍皇帽,坐在床边当众宣布∶“回开封后,首先不得惊犯太后和主上,其次是对朝庭公卿和后宫嫔妃不得侵凌,第三是对朝庭库银不得侵掠,第四是对京城百姓,和军士不得侵扰,更不能杀戮。倘若服从者有赏,违令者族诛。”此时的诸位拥立者见状,齐声叩首呼道∶“诺!”</p><p class="ql-block"> 赵匡胤回到开封,守备都城的石首信,王审琦等将官悉兵变成功,开城门迎接。这时的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当时不辨军情真假,发兵北上御敌是错误判断,虽然为时已晚。但是,他还是顾全大局,不得不率百官听命。随之由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宣读后周主柴宗训禅位。赵匡胤从后宫出来,遇见一宫女抱着一婴儿,便问随行的范质、赵普和潘美等人道∶“这婴幼儿是谁?”范质说∶“周主柴宗训的儿子,要不要杀了,以防患于未然。”赵匡胤怼他说∶“哪有你这样办事的,我是接人之位,还要杀人之子,天下能容这等恶人?潘美,这婴儿现在就交给你去哺养,出任何差错惟你是问。”后来,这婴儿成人后改名潘惟吉,官至制史。接下来有随从又问赵匡胤∶“陛下的国号该如何称呼?”赵匡胤不加思索,便回答道∶“咱这江山是人家送的,就叫宋,怎么样?”众人齐声称好。其中还有人出来定位道∶“陛下曾经在藩镇宋州(今河南商丘)任归德军节度使,国号定‘大宋’甚好!”</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四,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正式登基皇帝大位,时年34岁。下诏书改封后周主柴宗训为郑王。定“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这就是赵匡胤兵不刃血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整个过程。</p><p class="ql-block"> 太祖赵匡胤生前还秘密留下了“太祖碑誓”的遗言,据说还刻有高七尺宽四尺有余的石碑。历任宋代皇帝接位时,都要秘密拜谒太祖碑誓遗言。碑文有三∶</p><p class="ql-block">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也不得连坐支属。</p><p class="ql-block">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p><p class="ql-block">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p><p class="ql-block"> 宋太祖赵匡胤的“建隆之治”,奠定了诸如“清明上河图”的大宋盛世160年之久,开创了史上兵不刃血,“皇袍加身”的大宋朝历史。他的故事虽然流传民间,但他的典籍却铭刻青史。中途虽然也遇上了违备太祖本意的子孙,他们擅自主张抑武重文的所谓新制。才酿成一时间的将才不识兵,群军士无首,民不聊生的朝政困境。竟然在北方十七骑军士来朝讨还守疆军银时,只因为个别大臣应酬态度强硬。从而,才导致外族十七骑军士发难的“靖康之耻”。然而,这一不幸事件却给后人留下了一面“读史知更迭”的镜子。因此,在南宋的百余年中,南宋人民还把这一新制的策划者王安石搬上了舞台,虽然王安石的结局比商鞅要好,抑郁而终保全了全尸。但是,王安石却被冠上了千年獾子精名号。说它是专门下山转世投胎,来治大宋江山于不顾的恶魔妖精。大宋历史也算完美。也正如宋太祖赵匡胤自己写的那首《咏初日》所说那样∶</p><p class="ql-block">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p><p class="ql-block">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p><p class="ql-block">也如他的八世孙赵师秀那首《约客》那样∶</p><p class="ql-block">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p><p class="ql-block">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p><p class="ql-block">咱家却认为∶</p><p class="ql-block"> 春去夏临暖风凉,故事虽陋简也祥。</p><p class="ql-block"> 但愿读史知更迭,开放路上征途长。</p><p class="ql-block">附∶湘江夜幕二十八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