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拾忆|岁月深处时光印记

周俊杰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一首悠扬的歌,在弹指间悄然奏响终章;光阴似一湾潺潺的水,匆匆流逝,不再复返。今天,是我生命中一个特别的日子——我的生日。这不仅是年岁更迭的标记,更是值得永远镌刻在记忆深处的珍贵时刻。不知不觉间,那个青涩懵懂的小伙子,已一步一步走近耳顺之年,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p><p class="ql-block"> 六十岁,是职业生涯的句点,更是退休生活的崭新开端。我愿以热忱之心重绘人生蓝图,漫步山河寻觅未知风景,探索新领域解锁人生新境,将深埋心底的梦想一一点亮,在从容岁月里活出最本真的自我。</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从指缝间溜走。犹记初入莲花时的那份新奇与憧憬,转眼间,我已在这里度过四十个春秋,辗转多个岗位。这漫长岁月,让我愈发懂得为何有人对莲花数十年如一日地热爱,也让我为自己身为莲花大家庭的一员深感自豪。我常想,若未曾踏入莲花,人生该会错过多少精彩。四十年来,承蒙领导同事在工作与生活上的悉心关照,我更有幸见证莲花在变革、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p><p class="ql-block"> 回首入职莲花后的日子,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一直专注于设备能源管理和生产技术改造工作。见证了莲花从年产400吨到25万吨味精生产的十次重大技术改造,我直接参与了项目的论证与实施,且所有项目均顺利验收,达到预期效果。这期间,我亲历了莲花的改革与发展,见证了诸多重大事项和创新过程,每一步都凝聚着莲花人的智慧与汗水。</p><p class="ql-block"> 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如何转机建制,提高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注重效益的管理体制,离不开坚实的管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必要条件,改革的成果也才能通过有效的管理得以巩固和规范。1995年,我担任莲花集团公司设备能源处处长一职。彼时,莲花正从快速发展期进入蓄势调整阶段,企业一方面全力治理生产废水,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全方位推进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以挖潜增效。我始终坚信,企业只有实现最佳的设备配置和最大的能源利用率,才能创造出最优的经济效益。于是,我带领团队深入每一个生产车间进行调研,到外地味精生产厂家参观学习,结合掌握的资料,决定从强化生产管理、堵塞跑冒滴漏、提高设备利用率入手,提升企业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 然而,堵塞跑冒滴漏并非易事,这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难题,也是让企业领导头疼不已的问题。我们根据食品行业的特点,借鉴化工行业“无泄漏工厂”的管理经验,制定了中国味精行业第一份《创无泄漏工厂考核评分细则》,涵盖组织机构、基础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三大部分,共15项具体指标。当时,莲花治理生产废水的战役刚刚打响,巨大的资金投入急需降低各项生产费用。我的建议得到了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董事长亲自签发了活动通知。我们与相关部门联合组成创无泄漏工厂检查组,深入生产一线检查落实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操作,职工的生产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自觉行动。从1995年3月活动实施至次年3月的一年间,综合水耗下降20%,电耗下降27.1%,汽耗下降16%,维修费用下降30%,淀粉收率上升5%,精制收率上升3%。这项活动得到了轻工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与赞扬,被誉为“化工行业的‘金种子’在食品行业开花结果”,并荣获省轻工企业管理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轻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开源节流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法宝,而生产过程中的隐性消耗不容忽视。在成功堵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莲花生产中的隐性消耗问题。隐性消耗包括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人为或非人为流失、备品配件对资金的占用等,对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们投身于设备调整改造工作,致力于消除隐性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电能和热能是莲花生产的重要能源,当时年用电量达3.2亿度,年用蒸汽120万吨,能源的隐性消耗十分严重。我们深入各分厂、野外水井和外线电力线路进行检查,发现变压器、电机容量与实际工作负荷不匹配,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通过认真核算,我们对其进行了合理调整;同时,改进蒸汽热能计量,提高计量精度;并成功实现了热电公司至各分厂的电力直供,有效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仅1999年,每度电价由0.51元降至0.40元,按年用电3.5亿度计算,年节支达350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 设备备品配件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既要保证在特定或突发情况下设备维修的库存量,又要减少资金占用,这需要科学的运算。从1996年开始,我们根据莲花生产的实际情况,引入计算机辅助管理法。通过对各仓库的全面摸底,将各种必要的备品配件的规格、型号、用量科学地划分为24类4800多种,并依照使用频率合理制定库存的上下限,通过计算机设计每月购进入库计划,一旦出现短缺,微机便会打出报警单。这一举措取消了非必要库存,大幅减少了库存数量,降低了资金占用。1997年以来,备件库存由原来的每月750万元降低到300万元,每年可节约费用500多万元。设备备件的微机化管理于2001年5月获省轻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同年9月又获“全国轻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莲花味精A股上市成功,为企业的二次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为莲花服务近十五年的味精生产主体设备——发酵罐,已无法适应市场对莲花味精剧增的需求。味精生产的核心工序是发酵,发酵罐的大小对产品的产出投入影响巨大。当时,莲花所属的第一发酵厂是创业时改建而成的,罐体风化腐蚀严重,安装布局不科学,不仅能耗高,性能使用差,还时有染菌倒罐的情况发生。我们对这些发酵设备进行全面考察后,向集团领导建议:“淘汰原有的17个60吨小罐,新建5只200吨大容积发酵罐”。当时,200吨发酵罐在我国味精行业的使用者寥寥无几,集团要求设备能源处自行设计、加工、安装。这次技改直接关系到莲花股票的行情和企业二次腾飞的速度,我们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但压力也激发了我们的动力和创造力。我们组成技术攻关小组,日夜奋战,翻阅大量资料,精心绘制施工图纸。一次次的计算,一遍遍的修改,只为追求更高的目标。从1998年3月至10月的2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默默付出,辛勤工作。白天,顶着酷暑在烈日下检查每一个焊缝、每一道工序,汗水湿透了衣衫,皮肤也被晒脱了一层皮;晚上,还要回到办公室对照图纸,审查每一个环节是否符合技术要求。</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10月25日,是莲花发酵生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总指挥的一声令下:“试车!”那5只200吨发酵罐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30个小时后,化验室传来喜讯:新罐发酵产酸率第一罐10%,第二罐10.3%,第三罐10.26%,第四罐11.05%……多年来,莲花的产酸率一直在8.0%-8.5%之间徘徊(当时国内领先),而现在提高了2个百分点。莲花当时发酵总容积达12万吨,发酵产酸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同样多的原料每年可多产味精1200多吨。此项成果荣获河南省轻工科技进步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至2001年11月,我们组织实施了“精制工艺技术改造”(一号工程)、“麸酸提取工艺技术改造”(二号工程),主持实施完成味精废水“喷雾干燥”和“喷浆造粒”等重大技改项目,使莲花水处理与技术改造后的生产规模综合配套。在废水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为中国味精行业开辟了一条废物回收、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化的成功之路。利用废水生产广谱无机有机复混肥,年产20万吨,新增利润6300万元。</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我们推进职能项目化、制度建设和职能部门月度工作完成情况评价工作。在职能项目化推进中,我们深入讨论、梳理、商定了公司职能部门的部门职能、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以及例行性工作计划、创新性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计划。出台了《职能部门创新性工作目标》《职能部门重点工作目标》和《职能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并逐月对职能部门创新性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月度工作计划进展情况进行监测,以报表形式报告给公司主要领导。同时,开展对职能部门年度创新性工作、重点工作目标的年度评价和月度工作评价,并以报告形式上报。在制度建设方面,起草了《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公司基本制度目录》和《公司业务制度目录》,完成了56份原公司制度文件的收集整理、73份制度体系建设暂定目录的梳理,以及66份公司各部门提交的制度文本的收集整理、梳理修正和格式规范。这项工作是莲花管理史上的一次全新尝试,开启了莲花管理工作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莲花以退城入园为契机,在项城市工业园区莲花新区一期工程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生产工艺,配置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2021年10月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10万吨味精、3万吨复合调味品、3万吨出口鸡精的生产规模。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莲花开启新征程、深入推进品牌复兴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莲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创了公司业务经营和改革发展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回首在莲花的岁月,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已成为美好的回忆。时光如潺潺溪流,匆匆流过。人生总有起伏,没有永远的坦途。生活的艰辛、事业的曲折并非坏事,每当从逆境中挺过来,便会更加珍惜阳光的灿烂、天空的湛蓝。如果人生没有曲折和艰难,也会变得平淡无味。过去那段刻骨铭心的工作经历,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在莲花的工作历程中,我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七项、科技进步奖一项,撰写的3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其中10余篇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并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我先后荣获项城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城市五一劳动奖章、项城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周口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轻工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河南省轻工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二十世纪中华英才人物等荣誉称号。2024年2月,我经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光荣退休;2024年6月受邀担任北大博雅元培智库特聘专家、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 追忆往昔,时光如一部历史剧,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莲花视为自己的“家”。风雨兼程,我与莲花一同走过坎坷,迈向辉煌。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是莲花哺育了我,让我成长,使我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从一代代莲花人身上,我看到了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团结奋进、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坚信,一代代莲花人定能开创充满希望的明天,莲花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