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浅谈 断亲族</p><p class="ql-block"> 从“断亲族”崛起,看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新选择</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观念里,亲戚关系一直是人际关系网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春节走亲访友、婚丧嫁娶时亲戚间的相互扶持,都是这种紧密关系的体现。但近年来,一个新的群体——“断亲族”悄然兴起,尤其是在80后、90后、00后这些年轻一代中,这种现象愈发普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p><p class="ql-block"> 所谓“断亲族”,并非是在法律或仪式上正式断绝亲戚关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懒于、疏于甚至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简单来说,就是基本不走亲戚 。</p><p class="ql-block"> 从数据来看,这种现象已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开展的随机问卷调查回收了1200份有效样本,结果显示,年龄越小,与亲戚联系越少。18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基本不怎么与亲戚联系”的比例颇高;18 - 25岁、26 - 30岁的“90后”年轻人大多数也只是“偶尔与亲戚有联系” ,绝大多数“90后”及“00后”在没有事情时几乎不与亲戚联系。</p><p class="ql-block"> “断亲族”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深层原因。</p><p class="ql-block"> 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首当其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家乡奔赴外地。年轻一代不再像父辈那样,与亲戚们聚居在同一村落或社区,大家分散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地理上的距离使得见面变得困难,长期缺乏共同生活的场景,亲戚之间的情感纽带逐渐变得松弛。比如,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通过高考进入大城市,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定居,一年可能只有春节才回老家一趟,与留在老家的亲戚们生活轨迹完全不同,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p><p class="ql-block"> 家庭结构的变化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从小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小家庭环境中,没有兄弟姐妹,与表亲、堂亲等亲戚接触的机会也较少,亲情体验相对匮乏。比如父母都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与舅舅、姨妈、叔伯、姑姑等亲戚频繁往来,对亲戚关系的依赖和重视程度自然不如以往。</p><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价值观的代际差异。年轻一代更加注重个人隐私、独立和自由,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而传统的亲戚关系模式,往往更强调家族整体利益和长辈权威,有些亲戚习惯以“过来人”的姿态对年轻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从学业、工作到婚恋,过度询问和干涉,这让年轻人感到被冒犯和不被尊重。比如过年时,一些年轻人会被亲戚们追问工资多少、有没有对象、什么时候结婚等私人问题,一旦回答不满意,还会遭受各种说教,这使得年轻人对走亲戚产生抵触情绪 。</p><p class="ql-block">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让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变得十分有限。工作上的忙碌、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使得他们在下班后更希望能有时间放松自己,享受独处的时光,或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而不是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应付亲戚间的社交。例如,一些年轻人周末可能只想睡个懒觉、看看电影、参加兴趣班,而不是去参加亲戚组织的聚会。</p><p class="ql-block">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年轻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更倾向于在虚拟社交平台上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交圈子。网络社交具有即时性、...</p><p class="ql-block"> 汝华良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