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祁爽</p><p class="ql-block">撰文:祁爽</p><p class="ql-block">摄影:祁爽</p> <p class="ql-block">二0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五,农历三月二十八号,天气睛。今天有幸来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馆,这是我多年来的愿望,今天得以实现。首先来到了西安书院门,颜體楷书《書院門》三字映入眼帘,两边配有对联:</p><p class="ql-block">碑林藏國寳;</p><p class="ql-block">書院育人傑。</p> <p class="ql-block">沿着書院門向东走,便是有名的関中書院。</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国民党元老,近代有名的学者,草書大家,三原有名的于右任老先生故居,早年间曾在此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正門牌匾《于右任故居》,两边配有龙門对联,上联是:</p><p class="ql-block">一館書香展示辛亥革命,故人千秋史;</p> <p class="ql-block">下联配:</p><p class="ql-block">右公墨濃弘扬神州赤子,满腔爱国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館書香展示辛亥革命,故人千秋史;</p><p class="ql-block">右公墨濃弘扬神州赤子,满腔爱国情。</p> <p class="ql-block">西安书院门古玩书画市场,文物古玩,应尽应有。笔墨纸砚,名碑拓本,名家字画,染目一新。游人如织,国外友人,为之不少。</p> <p class="ql-block">沿着书院门向东穿过书院門文化一条街,来到了西安城墙之文昌門,这里便是久负盛名的西安碑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的另一处风景区:文物天地。</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博物馆紧靠着城墙三学街附近。</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文创区。</p> <p class="ql-block">碑林博物馆另一处风景区。这里便是手机扫码购票。</p> <p class="ql-block">进入西安碑林博物馆大门,从这里可以进入西安碑林孔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又是一所售票点,凭本人有效身份证购票,方可进入。</p> <p class="ql-block">沿着右首侧门凭票进入,里面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人員,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石墨镌華》西安碑林名碑拓本展示厅,观看从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等名碑拓本……</p> <p class="ql-block">《前言》介绍了碑林博物馆的历史,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距今有930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收藏有两汉三国魏晋,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的碑石有11700余碑,碑石如林,故称碑林,是一座有着2000余年的石刻书法宝库,源远流长,滋养着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此碑《峄山刻石》秦朝丞相李斯篆书,是小篆书法的代表作,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东巡至山东邹县峄山时,为颂扬统一功绩所立。</p> <p class="ql-block">此碑书法特点:起笔圆润含蓄,收笔自然藏锋。线条如铁石,匀称流畅,章法森严,端庄典雅。</p> <p class="ql-block">《曹全碑》又名为《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朝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郃阳县。碑文由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此碑书法特点:字体飘逸秀美,点画灵动多变,变化丰富多彩,“蚕无双设,雁不双飞”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广武将军碑》又名为《立界山石祠碑》《张产碑》,碑为广武将军张产而立碑,故名。碑刻于前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罕见的石刻遗迹,反映氐族苻氏族政权推行汉文化交融,明清多次被发现,1920年,陕西白水县寒崇寺被最终保护。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书风特点:隶楷书法的过渡期,保留隶书的波磔与横势,初现楷书的提接与纵势,被誉为“今隶之开宗”,结体宽博疏朗,形成乱石铺街之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宕昌公晖福寺碑》:该碑记载了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宕昌公王庆时在他的家乡陕西澄城县修建暉福寺,为二圣馮太后和孝文帝祈福并为自己的亲人消灾破难而建立。此碑特点:隶楷兼具,用笔方峻端整,锋芒毕露,线条凝炼,结体气势豪放。</p> <p class="ql-block">《孟显达碑》碑刻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碑额篆书《魏故假节龙骧将军中散大夫泾州刺史孟君之碑》,孟显达字令道,武威人,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卒,享年42岁。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葬于雍州太兴县,曾任北魏西魏将领,参于沙苑、河桥等战役,卒赠龙骧泾州刺史。1910年出土西安城南李王村唐韦顼墓内,被用作石棺顶石。书风:秀劲端庄,兼具北碑雄强南朝秀媚的特点,结构严谨,笔画隶意,被誉为开虞世南与禇遂良之先声。</p> <p class="ql-block">《智永真草千字文》:</p><p class="ql-block">智永,号法极,别号智永禅师。南朝陈至隋朝僧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他隐居会稽永欣寺习书三十载,以“退笔冢、铁门槛”典故闻名于世。书法特点:双体并列创新形式,真草对照,楷书与草书隔行并列,便于学习者理解,作品影响了初唐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及后世书家。</p> <p class="ql-block">《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创立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该碑记载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高祖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的历史事件。该碑特点:字形圆腴秀润,外柔内刚,笔势舒展潇洒,横平竖直,字形显纵势,给人一种秀丽妩媚之感,整篇布有井然有序,是唐碑名碑之一,深受后世书家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颜勤礼碑》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軍颜君神道碑》,颜真卿撰文并书。该碑立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月在西安出土。碑身四面刻字,现存三面。碑文叙述了颜真卿曾祖辈颜勤礼功德,《齐书有传》,后世由北齐入隋转入长安,及后世经安史之乱,颜杲卿土门被破,侄子季明被杀,贼臣不救等事迹……该碑书风特点:横细竖粗,蚕头雁尾,方圆并用,结体端庄大气,宽绰舒展,气势雄浑,一变古法,篆籀笔意颇浓,开创大唐一代雄风,为楷书四大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坟記碑》是唐代一块篆刻作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李季卿撰文,唐代大书家李阳冰篆书,该碑立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p> <p class="ql-block">碑文叙述立碑人李季卿迁葬他的三个哥哥,李曜卿、李万卿、李荣卿的生平事迹和为官之道,人文品德等。该碑特点:点画圆润挺拔,犹如玉筋一般,有很强的力度和质感,这种篆书刚劲有力,又不失柔和之美。</p> <p class="ql-block">《争座位帖书稿》颜鲁公三书稿之一,另外《留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祭伯父文稿》合称颜真卿行草书三稿。此稿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稿》,为颜书行草之精品,书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颜真卿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王郭英乂的书信手稿,言指郭英乂在隆重的集会上藐视礼义,谄媚宦官鱼朝恩,致礼于抬高六部尚书之位和宦官的座次,为此颜真卿极力反对和不满。该书稿刚烈之气跃然纸上,彰显颜真卿忠义之气,敦厚朴实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简称《多宝塔》,此是颜真卿43岁时书,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64年)十一月立,由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书写,史华刻石,属颜书早期作品。此碑书风:丰整、严谨紧凑,用笔丰厚遒美,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回锋,全篇布局匀称,遒劲美观。</p> <p class="ql-block">《石台孝经碑》是西安碑林博物馆迎客第一碑,是碑林镇馆之宝,碑刻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孝经作序,注解并以隶书书写,体现唐代”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碑额由唐肃宗李亨以篆书写《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台经》,此碑书风:丰腴华丽,修长飘美,庄严恢弦,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碑侧有玄宗行书批注及唐楷题名。</p> <p class="ql-block">《隆阐法师碑》全名《大唐实际寺故寺主怀恽奉敕赠隆阐大法师碑铭并序》,碑刻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由怀恽弟子思庄主持镌刻,旨在纪念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的衣钵传人怀恽法师的生平与功业。怀恽,南阳人,俗姓张,幼年出家,师从善导大师十余年,后任寺主,致力于弘扬净土宗,深得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器重,其圆寂后,弟子思庄为其立碑,获朝庭追赠“隆阐大法师”尊号。书风:二王书风,流畅秀媚,结体娟妩共赏。</p> <p class="ql-block">《大智阐师碑》又名《义福禅师碑》立碑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由严挺之撰文,史维则隶书并篆额。碑阴刻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阳成伯撰文,史维则隶书。碑文记载义福禅师生平事迹与佛教思想,义福禅师,俗姓姜,公元689年出家,拜神秀为师,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住长安大慈恩寺,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五月去世,赐号大智禅师。此碑特点:书风苍劲庄严,颇具骨力。史维则,唐吴郡人(今江苏扬州),擅长隶书、飞白书法等,与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并称唐朝隶书四大家。</p> <p class="ql-block">《御史台精舍碑》唐明皇开元十一年立碑(公元723年),碑文撰写:崔湜,唐中宗宰相,武则天时期任殿中侍御史。梁昇卿隶书,赵礼刻石。该碑记载御史台设佛堂(精舍)的独特狱政措施,反映佛教对唐代法制思想的影响。书法艺术:梁昇卿以八分书(隶书)书写,结构严谨,笔法凝厚,融合汉隶《礼器碑》《乙瑛碑》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兴福寺残碑》又称《吴文残碑》《镇国大将军吴文碑》,该碑刻于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兴福寺僧人大雅集王羲之行书刻成。兴福寺位于唐长安城修德坊,此碑为宦官吴文而立,吴文曾任右监门卫大将军,开元九年十月葬。该碑在北宋年间修城墙时被埋入地下,明万历年间在西安城南护城河发掘出土,由于当时只找到下半截,所以故称半截碑。</p> <p class="ql-block">《美原神泉诗序碑》为唐代书法家尹元凯的代表作之一,此碑为双面碑,1924年被发现于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碑阳隶书《美原神泉诗序碑》,碑阴为小篆题额《大唐裕明子书》。碑文记载尹元凯与朋友到美原镇金粟山中的神泉游览并赋诗留念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碑阳韦元旦撰写序言,贾言淑及无名氏题诗。碑阴徐彦伯撰写序言,尹元凯、温翁念、李鹏题诗,均由尹元凯用篆书写成,他的篆书特点:线条瘦劲有力,融合秦篆和汉篆特点,有秦篆的瘦劲,汉篆的宽博,线条如屈铁般充满张力,巧妙的融合了楷书的笔法和隶书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集王三藏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三藏圣教序》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写序文。记录云奘法师从印度取经返回长安后的译经活动,该序文最早由初唐四大家禇遂良书写,全称为《雁塔圣教序》,后来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刻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集王三藏圣教序》是由唐太宗为了纪念玄奘法师取经回来并开始译经工作,亲自撰写这篇序交,由皇太子李治作记,太宗答敕,李治的笺答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同刻在碑上,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历时二十五年完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至咸亨三年(公元672年)。</p> <p class="ql-block">《道因法师碑》全称为《大唐翻故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镌刻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原碑位于长安慧日寺,北宋初移入文庙,碑文阐述道因法师协助玄奘在大慈恩寺译经的经历,并获“翻经大德"称号,由欧阳询之子欧阳通书写,其书法继承父亲的风骨,更显瘦硬险绝,横画收笔上翘,有隶书遗韵,与其父欧阳询并称为大小欧阳,此碑是欧阳通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同州三藏圣教序》又称《同州圣教序》,因碑文由初唐四大家禇遂良在同州(陕西大茘县)书写得名,碑刻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碑文内容:碑阳为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译经所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阴为李治《述三藏圣教序》,碑文书写禇遂良,书法特点:清朗劲健,为其晚年之作。</p> <p class="ql-block">《道德寺碑》全称《大唐京师道德寺故禅师大法师之碑》,碑刻于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记述了隋唐长安城中一座重要的比丘尼寺—道德寺的创建和迁移过程,以及该寺比丘尼大德、善惠、玄懿和十善的生平事迹。1950年在陕西西安西郊梁家庄出土,并移入西安碑林。</p> <p class="ql-block">《皇甫诞碑》全称为《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由唐初政治家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丹。原碑立于陕西咸宁县(西安市长安区鸣犊镇),此碑书风:险峻瘦硬。碑文记载隋朝官员皇甫诞的生平事迹,皇甫诞为隋朝并州总管府司马,因劝阻汉王杨谅叛乱被杀,获赠柱国弘义郡公称号。此碑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早于《九成宫醴泉铭》,也是名帖范本之一。</p> <p class="ql-block">《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颜真卿为其父颜惟真刻立,碑文记述颜氏家族及其仕宦经历,后裔仕途,治学经世的情况。四面碑文为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李阳冰篆书碑额,此碑为颜字最晚作品,笔力浑厚强劲,结构方正沉着。</p> <p class="ql-block">《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原碑在唐都长安城的大秦寺(陕西西安市周至县东南),明朝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出土。1907年移入西安碑林。此碑描述唐貞观九年(公元635年)至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基督教在唐朝中国的传播历史以及景教、教义、教规等情况。</p> <p class="ql-block">《广智三藏和尚碑》全称《唐大兴善寺故大德大辨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是一块充满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碑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长安兴善寺,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移入西安碑林。碑文记载印度高僧不空三藏来唐王朝首都长安宣讲佛教密宗以及翻译佛经的事迹。由唐大书法家徐浩书写,严郢撰文。</p> <p class="ql-block">《怀素东陵圣母帖》简称《圣母帖》是怀素为东陵圣母所写的一篇草书作品,创作于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当时怀素途经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古称东陵)时所作。《圣母帖》记叙了晋代杜氏、康氏二仙女升天,福祐江淮百姓的故事。怀素在创作时特别有感于康紫霞仙女的护佑传说,怀着虔诚的心情写下了这幅作品,此帖为怀素的晚年之作,展现了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书风,书法特点:笔法圆润古茂,线条圆转遒劲,融合了篆隶的笔意之美。</p> <p class="ql-block">《李夷简家庙碑》全称《唐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李公家庙碑》由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萧祜楷书书写。该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裴度出身于河东闻喜裴氏家族,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进士,裴度和李夷简均在宪宗、穆宗两朝为宰相,李夷简火廉洁正直著称,裴度以元和中兴的功勋闻名。该碑记述李夷简家世和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详细记载了李夷简家族历史和政治上的贡献。此碑风格:楷法精妙传神,笔画坚劲险绝,有很高的书法造诣。</p> <p class="ql-block">《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由唐朝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豪额,碑刻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碑文记述高僧大达法师端甫生平,反映唐代佛教地位及三教合流思想。柳公权书法特点:结构紧凑,笔法锐利如刀刻,筋骨外露,兼具阳刚与遒媚,与颜真卿齐名,并称为“颜筋柳骨”。对后世影响极大。</p> <p class="ql-block">《张旭肚痛帖》为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摹上刻石,为张旭草书。张旭,字伯高,江苏扬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以草书闻名,传其嗜酒,尝醉后以发濡墨书写,世称张颠,与李白、贺知章等号称”饮中八仙”,亦以张旭狂草,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p> <p class="ql-block">《京兆府府学新移石经记》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九月二十日刻制碑文,由学者黎持撰写碑文,河南书家安宜之书写,长安石工安民镌刻,此碑为楷书作品,其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故高。</p> <p class="ql-block">《碑洞石刻拔萃目录》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的重要碑石七十余种,该目录由柳大任撰写,其子柳云培书写并刻石,碑文楷书宗法师从欧阳询,书法端庄隽秀,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颜真卿书《颜氏家庙碑》</p> <p class="ql-block">《穆亮墓志》全称《太尉领司州牧骠骑大将军顿丘郡开国公穆文献公亮墓志铭》,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刻碑。1925年出土河南洛阳城东北的西山岭头村西南,同时出土还有其妻亮妃墓志,1938年由于右任先生捐赠。该碑为魏碑楷书,方圆并用,雄浑古朴。穆亮(公元451—502年)字幼辅,北魏重臣,出身于鲜卑贵族丘穆陵氏(后改姓穆)家族五代与皇室联姻,显赫百年,官至太尉领司州牧骠骑大将军封顿丘郡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挺墓志》全称《东魏兴和三年(公元541年〉李挺墓志》1940年,由于右任先生捐赠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此碑楷书书写,带有八分书的遗韵。</p> <p class="ql-block">《朱元昊墓志》是唐代墓志中的一部分,详细的记录了朱元昊的生平和家广族背景,朱元昊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书法才能,最终成为集贤院的御书手,他十九岁就负责为皇家书写文书,他擅长草隶,技艺精湛。唐代书手群体大多任职在秘书省、弘文馆、集贤院等文化机构,主要从事为皇家文字抄写工作……</p> <p class="ql-block">《南川县主墓志》是唐代书法家韩择木于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所写的墓志铭。韩择木(692—768年)唐代广陵人(今江苏扬州),曾任礼部尚书,右散骑常侍,他在太子诸王侍书长达十余年之久,是皇家一位资深专职的书法教师,《南川县主墓志》不仅是韩择木隶书的代表作,更是盛唐隶书的绝响。</p> <p class="ql-block">《刘中礼墓志并盖》全称为《唐故河东监軍使银青光禄大夫守左监门卫将军上柱国彭城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刘公墓志铭并序》,墓志铭由韦蟾撰写,书法大家崔筠书丹,邵建初雕刻。</p> <p class="ql-block">刘中礼是唐河东监军使左监门卫将军属于晚唐宦官专权的重要史实,墓志内容涉及了庞勋起兵的历史,提供了唐朝与黠戛斯、嗢未等重要历史线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