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莫里角(Mori Point)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西菲卡市正南的110英亩公园,是金门国家休闲区的最新成员之一。</p> <p class="ql-block"> 莫里角高耸于冰冷的海浪之上,这里拥有从雷斯岬一直到佩德罗岬的壮丽景色。它伸入太平洋数百英尺,半岛海岸线的一切美景都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靠近莫里角的海滩仿佛已被时光遗忘,来到与世隔绝的海岬,如同进入另一个世界,迷雾变化莫测,狂风终年吹拂。</p> <p class="ql-block"> 近一个世纪以来,莫里角一直是定居者、旅行者、私酒贩和食客的避风港。如今,经过一代人的开发争夺,这片壮丽的土地已成为徒步旅行者和野生动物的天堂,并连接着圣马特奥海岸斯威尼岭和米拉格拉岭的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海滩的后面一片深色沙滩和拥有82年历史的市政高尔夫球场。球场内几乎都是上百年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 莫里角的拉古纳萨拉达沼泽和夏普公园内的池塘和湿地,是濒危的加州红腿蛙和濒临灭绝的旧金山袜带蛇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莫里角还有北部沿海灌木丛和加州沿海草原栖息地,并以其春季野花盛开而闻名。盛开的加州罂粟、羽扇豆等野花,形成彩色的花海。</p> <p class="ql-block"> 莫里角是观赏鲸鱼🐳喷水的绝佳位置,夕阳西下时,金色余晖酒在悬崖与海面上,被《旧金山纪事报》评为“湾区十大日落观景点”。沿莫里峰环形步道徒步向下,您会看到北太平洋海岸海浪拍打海岸的令人惊叹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帕西菲卡有很多海滩,但最受欢迎、使用率最高的是靠近莫里角下端的一片0.75英里长的新月形沙滩。它是湾区最受欢迎的冲浪初学者胜地之一,通常被称为琳达玛海滩。</p> <p class="ql-block"> 莫里角的莫里断崖步道、莫里峰环形步道、莫里岬角步道等是徒步的乐园,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没有什么比大海的景色和声音更能抚慰心灵、驱散无聊、重振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的潮水轻轻拍打着岸边,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海边的空气清新而湿润,带着淡淡的咸腥味,在海边观鸟和拍鸟,与飞羽的野生鸟类浪漫邂逅,真是赏心悦目啊。</p> <p class="ql-block"> 来了一群黑腹滨鹬小鸟。它们轻盈地在沙滩上跳跃,细长的喙快速地在泥沙中探寻着食物。</p> <p class="ql-block"> 美洲黑腹滨鹬以其独特的变色羽色和长途迁徙闻名于世,最长可连续飞行11天,徒迁距离达12,000公里。依赖中途湿地补充能量。</p> <p class="ql-block"> 美洲黑腹滨鹬是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标志性物种,体长约17-21厘米,黑色细长喙略下弯,细长的腿黑色,非常适应于泥滩探食。</p> <p class="ql-block"> 非繁殖期此鸟背部灰褐色,腹部白色,整体羽色朴素,与环境完美融合。繁殖期腹部中央显眼黑色斑块(名称来源),边缘镶白色波浪纹。锈红色背部,肩羽与背部转为橙褐色,羽缘泛金,如落日余晖染就。</p> <p class="ql-block"> 主食沙蚕、甲壳类、软体动物,日均捕食约5,000只小型无脊椎动物。喙部深入泥滩探测猎物振动,快速啄食,</p> <p class="ql-block"> 依赖洁净湿地繁殖,对重金属污染敏感 。繁殖于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苔原。筑巢于地面凹坑,以地衣、苔藓伪装,雏鸟出生后几小时即可奔跑。</p> <p class="ql-block"> 潮后的海滩是一张巨大的餐桌,退潮时裸露的岩石区布满海星、海葵、螃蟹等海洋生物。</p> <p class="ql-block"> 数十只鹬鸟如银梭般散落沙洲,细长的啄以每秒五次的频率叩击湿沙。它们追逐着退却的浪线,专捕那些随潮水遁逃的沙蚕与端足类生物。黑腹滨鹬则列队推进,黑羽白腹在晨光中划出琴键般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惊叹的是它们的精准—当浪花回涌的刹那,整群鹬鸟齐刷刷后撤,又在浪头退去时闪电般重返前线,如同被无形钟表操控的精密仪器。</p> <p class="ql-block"> 震撼的画面出现在潮水合围的那一瞬间,最后一片沙洲即将沦陷时,三只鹬鸟仍在埋头啄食。直到浪花扑上脚蹼,它们才猛然惊飞,翅膀几乎擦着涌浪掠起,溅落的水珠在镜头中凝成一道微型彩虹。</p> <p class="ql-block"> 这只鹬鸟的喙尖深深扎入沙滩,它能在狂风呼啸的海浪声中感受到沙虫在沙下隐约的振动,那怕数米外汹涌而来的海潮。</p> <p class="ql-block"> 我跪坐在离鹬群仅五步之遥的潮沟旁,相机快门声竟未惊动任何一只正在吞食沙蚕的滨鹬。离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近处那支滨鹬歪头打量我一眼,转而继续专注地戳刺沙蟹的软腹。滨鹬们早已参透人类节奏,相机快门不会带来危险。</span>它们的细腿在浅水中交错移动,宛如被海风吹动的芦苇丛。</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寂静被一声欢快的犬吠撕破。五十米外,这只白色大狗拽脱主人缰绳冲向鹬群,原本地毯般铺展的鹬群瞬间炸裂成纷飞的拼图碎片。</p> <p class="ql-block"> 数百只翅膀掀起的声浪里,是犬影掠过时的雪崩。不到三秒的时间,开始收缩的鸟群已缩起单腿进入警戒状态,瞬间就飞离海岸,在白色的潮流中化作一片流动的灰褐色绸缎。</p> <p class="ql-block"> 当第二声犬吠传来时,整群滨鹬突然同步转向深海方向,以比涨潮快三倍的速度退成天边的灰云。在海潮的轰鸣中留下轻柔的“preep-preep"声。</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语“鹬蚌相争”,给我们留下了鹬与蚌为抢夺食物两败俱伤的不良印象。其实鹬由于自身弱小很少与别的动物发生冲突。这几只鹬与这只美洲银鸥靠得那么近,和谐共处海边觅食。</p> <p class="ql-block"> 日本将鹬视为潮汐使者,渔谚云:“鹬足印满沙,明日好收网”。美洲黑腹滨鹬的黑色腹斑,是潮汐与荒野共同雕琢的生命勋章。它们串联起北极苔原与热带海岸的生态网络,提醒人类,保护一片滩涂,便是守护千万里鸟类迁徙史诗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鹬的生存史诗,是一部用翅膀书写的自然启示录。它们跨越汪洋的壮丽迁徙,诠释着生命的坚韧;它们对潮汐的精准驾驭,彰显着演化的鬼斧神工。在人类与湿地的共生之路上,守护这些“长腿哲学家”,便是守护地球生生不息的潮汐韵律。</p> <p class="ql-block"> 海水的波纹、曲线和漩涡,随着潮水的进退不断变化,时而舒展,时而收缩,与觅食的鸟儿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生态美景。黑腹滨鹬们在这些“图案”间穿梭,宛如跳动的音符,为这片画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潮去潮来,鹬群永远在书写关于生存的史诗。而我何其有幸,留下这些影和字,成为了黑腹滨鹬这段动人诗行中一个屏息的标点。</p> <p class="ql-block"> 潮水涨落之间,在沙滩上勾勒出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图案。海水漫过的地方,细腻的沙粒被冲刷出曲折蜿蜒的纹理,像是大自然用最柔软的笔触,在大地之上绘制的抽象画作。</p> <p class="ql-block"> 一只美洲银鸥嘴里刁着艰难获取的食物,满脸笑容的离我缓缓而去。显然聪明的海鸥知道我不希罕它嘴里的胜利品。</p> <p class="ql-block"> 美洲银鸥广泛分布于北美洲,成鸟拥有灰背白腹的特征性外观,黑色翼尖带有白色斑点,粉红色的腿脚。这个物种的分类史堪称鸟类学界的悬疑剧。而北美渔民更习惯称它们为”海鸥”或”码头强盗”。</p> <p class="ql-block"> 美洲银鸥是鸟类生存智慧的典范,作为顶级机会主义者,美洲银鸥的食谱堪称海陆空三栖菜单,在旧金山渔人码头抢夺游客薯条,于五大湖区精准捕捉迁徙的胡瓜鱼,甚至在新英格兰垃圾填埋场开发出翻找快餐包装的特殊技能。它们会衔起贝类飞至20米高空投掷,这种使用工具的智慧在鸟类中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蒙特利湾的渔民见证过令人震撼的捕食场景:300余只银鸥组成环形阵列,将沙丁鱼群驱赶至浅水区集体围猎。在阿拉斯加鲑鱼洄游季,它们能准确啄食棕熊掌缝漏出的鱼卵,上演自然界最惊险的”熊口夺食”。</p> <p class="ql-block"> 温哥华斯坦利公园的观测数据显示,城市种群较野生同类表现出显著行为差异:敢于在距人1米内觅食,生物钟调整为配合快餐店营业时间,甚至发展出辨别外卖包装袋的特殊能力。这种适应力的代价是体内重金属含量超标17倍,成为移动的环境监测仪。</p> <p class="ql-block"> 几只幼鸥正围剿迁徙的招潮蟹群。这些背甲不足硬币大的小蟹试图用螯足反击,却被银鸥们戏耍般挑到空中再摔到地上……鸣叫声里透着捕食者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 一只美洲银鸥的喙尖正挑起半透明的沙蚕,背景是汹湧澎拜的潮水。或许就是莫里角的隐喻——在永恒流逝的时间中,生命总能找到自己的节拍。</p> <p class="ql-block"> 相较于黑腹滨鹬的忙碌与谨慎,美洲银鸥显得更加从容与霸气。它们有的在水面上悠闲地漂浮,目光敏锐地观察着周围;有的则猛地俯冲而下,凭借着出色的捕食技巧,瞬间叼起一条小鱼,然后振翅飞向高空,享受着胜利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 潮水正一寸寸退去,裸露的沙滩上浮出蜿蜒的沟壑,像大地初醒时舒展的皱纹。</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幅动态的生态美景图中,黑腹滨鹬踮着细细的小脚跳跃,仿佛踩着隐形的弹簧,宛如跳动的音符,而美洲银鸥则以图案为舞台,跳出优雅欢快的舞恣。</p> <p class="ql-block"> 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只美洲银鸥迈着从容的步伐闲庭信步。这种胆气,对大自然的了解真叫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当镜头对着这个画面时,脑子里默默背出了高尔基的《海燕》。这只海鸥稍微翅膀碰了一下波浪,并没有冲向乌云,而是几乎贴着我的头顶掠过。它翅膀拍打的风声清晰可闻,像一句转瞬即逝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 灰蓝色的太平洋在峭壁下翻涌,浪花撞击黑礁石,碎成千万粒珍珠。莫里角从不需要“景点”的标签。它的灵魂藏在海鸥翅膀划过的弧线里,在退潮时显露的潮池中,在那些与我们共享阳光与风的生命轨迹之间。</p> <p class="ql-block"> 我静静地坐在沙滩上,看着眼前这充满生命力的一幕。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唯有潮水的起伏、乌儿的鸣叫,以及海浪拍打沙滩的声响。我不仅看到了黑腹滨鹬和美洲银鸥的觅食百态,更领略到了大自然潮汐与生命相互依存的奇妙韵律。</p> <p class="ql-block"> 莫里角是延伸至太平洋的著名悬崖,背光处总是浸泡在铁灰色的水雾里。如果您的狗狗最近总是在后院里玩耍,也许是时候带它到这里探索一下风景如画海岸了。</p> <p class="ql-block"> 这对情侣手牵手迎着海浪向大海走去,那怕今后生活如海浪这样惊涛骇浪,他们坚定的步伐让您相信一定会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p> <p class="ql-block"> 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涌来,拍打在礁石上溅起白色的浪花。一位身着淡蓝色游泳衣的美女,她站在海水边缘,长发被海风吹得轻轻飘动。看得出,她渴望投入大海的怀抱,感受那份清凉与自由,却又被眼前汹涌的波涛所震慑。</p> <p class="ql-block"> 她的朋友在不远处向她招手,示意她一起下水。可她只是微笑着摇头,目光始终紧紧盯着那片不断翻涌的海面。海浪如同有生命一般,一波又一波地发出邀请,来一次亲密的拥抱吧,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拒绝。</p> <p class="ql-block"> 这画面让我想起莫里角的传奇,二十年前,这里曾是地产商觊觎的度假村选址,最终因民众守护濒危物种的呼声而得以保全。如今,红腿蛙在湿地跳跃,斑蝶掠过花丛,海鸥世代栖居。或许正是人类的退让,才让这样的相遇成为可能。</p> <p class="ql-block"> 落日前的余晖将背光的海面镀上一层碎金,远处的潮水正以一种温柔又坚定的姿态,悄然漫过沙滩,拉开了这片海滩独特的生态画卷。我踩着细腻的白沙漫步,结束了这一场与自然生灵的奇妙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