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县古筝之乡 。 郓城古称郓州,地处鲁西南,位于黄河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渔猎稼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埋堆造址,标示着先民活动之迹。夏,为徐州之域。商,称庇。祖乙迁都于此。筑城名郓,春秋留名。汉唐富裕地,宋元豪杰出,明清文化兴。漫漫历史长河,创造了成熟发达的农耕文明,孕育了勤劳智慧的郓城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郓城文化。</p> <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放假回家路过郓城县博物馆,平时都是急匆匆的来,急匆匆的去。这次有时间索性看看千年古县郓洲。博物馆位于郓城县南湖西岸,迎宾大道与胜利街交叉口,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用地规模1.8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布展面积7500平方米,整个建筑外形方面借鉴了郓城唐塔的造型,从中提取元素与现代风貌相结合,充分体现了郓城县当地文化特色,成为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卯榫结构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馆内收藏文物1414件,珍贵文物316件/套,包括石刻、铜器、陶器、瓷器、玉珍、书画、杂项等几个大类。为集中展示和保护郓城地区历史文化及民俗风物,博物馆的总体功能布局分四层。一层包括多功能报告厅、导览服务区、历史文化陈列展、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区等,其中历史文化陈列展是博物馆的核心展示区,展示郓城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包括“史前文明”、“商周辉煌”、“汉唐风貌”、“宋元故事”、“明清昌隆”五个部分和字画厅;二层设有红色郓城、老城时光、发展成就等主题展厅和时空隧道;三层设有水上郓城影院和阳光规划等。负一层设有郓城民俗展、郓城非遗展和临时展览厅。</p> <p class="ql-block"> 郓城县博物馆收藏着一幅郑板桥的书法作品《咏牡丹》。“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曾经在曹州府下辖的范县作了5年知县,在曹州大地上留下数不清的书法绘画作品,可是这幅牡丹诗轴却是其咏牡丹的书法作品。1960年以后,已至暮年的夏溥斋决定要把自己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书画、古琴陆续捐赠给国家,其中把北宋刘安世所造七弦古琴等九件文物捐赠给了北京历史博物馆,捐赠给山东省博物馆60件,又把剩余的300件历代珍贵书画捐赠给老家郓城县。其中就包含两件郑板桥的书法精品,一件是《刘禹锡七律诗轴》,另外一件就是《咏牡丹》。就这样,郑板桥的《咏牡丹》诗轴来到了他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古曹州,与菏泽这片热土再续前缘。还有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写大字盖小章是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古笋之乡—山东郓城</p><p class="ql-block"> 郓城作为山东筝派的发祥地,为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山东派古筝艺术的代表人物王殿玉、赵玉斋、高自成、赵登山、韩庭贵等数十位古筝艺术名家都来自于郓城;2011年,郓城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古筝之乡”称号。</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八百里水泊 梁山泊</p><p class="ql-block"> 由于受黄河决溢及河道变迁的影响,古大野泽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变化。黄河决溢,多沿济水、濮水故道流入大野泽。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水使大野泽底涸高,水面北移。北宋时已将梁山纳入其中,世人称其为梁山(泊)。梁山泊形成以后,历经几百年之久,至元末湮灭。现在变成了宋江湖了。假日里带孩子泛舟湖上,骑上摩托艇感受一下当年梁山好汉捉高俅的快感。最好是手摇的小船,高声唱着歌“爷爷生来不怕官啊,自由自在打鱼玩啊,哎嗨,哎嗨”</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一层有好多郓城历史名人,孙膑、宋江、清代武状元等,说实话我不喜欢宋江,宋江的演员李雪健就是菏泽人,看到梁山好汉征完方腊后,死的死、逃的逃,凄惨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p> <p class="ql-block"> 郓城也是曲艺之乡。书山曲海,琴筝荟萃。小时候经常听坠子书、大部分是夏天晚上一个瞎子带一老伴,鼓声一响就往街上跑,知道是瞎子说书,一部《石原英雄传》唱半个月,唱完后不要钱,拿个窝窝头就可以。小时候听的如痴如醉。还有山东琴书、郓城渔鼓、山东落子、花鼓、山东快书、唢呐、梨花大鼓。最有名气的应该是山东快书。小时候的记忆就是“闲言碎语莫要讲,咱表一表好汉武二郎,挡料格挡、挡料格挡”。</p> <p class="ql-block"> 郓城也是武术之乡。梁山108将,72位在郓城。郓城有个好汉城,去年春节去过了,武术表演燕青打擂、时迁盗宝甲、征方腊。地上打斗、楼上打斗、马上打斗,可谓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剪纸工艺</p> <p class="ql-block">郓城壮馍</p> <p class="ql-block"> 一层有一条古楼街,能反应出当时的繁华缩影。小吃铺一个挨着一个,大部分人没有吃过“壮馍”。山东把馒头称作馍。壮士吃的馍叫壮馍,像肉饼一样。吃壮馍喝胡辣汤是绝配。朋友们来到郓城一定要尝尝壮馍,喝上一碗胡辣汤回味无穷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