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青葱”

艾苏路路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回忆永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我的青葱岁月是在那遥远的美丽草原。那是一段用青春丈量,书写故事的时光。感谢乡亲们的爱护宽容包涵,使我养成了独立坚强的品性,无惧平凡勤奋好学,此生有幸,艰难的岁月成为雕琢幸福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17岁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支援边疆或许是玩伴间的一个相约,但面临吃得是包米,睡得是土炕,离家2000多公里,每天醒来就要扛锄下地的现实,那个想家的心是切切的。那又是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年龄,吃不惯粗粮,嫌干农活累时会嚎啕大哭,而去草甸子上打个滚,小河沟里趟个水又会让我们开怀大笑。</p> <p class="ql-block">生产队为我们盖了“三间房”,同学们在一起过得是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集体生活。并且在队里享受同工同酬,男女同学只要出工就是整劳力工分,这如放在南方乡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冬天开始降温,队长就出门到处筹措资金,预支给每位知青车旅费让我们回家过年。“苏杭是江南最富饶的地方,这些孩子都是爹妈的心尖尖,怎么也不能饿着冻着你们”这是队长的口头禅。乡亲们对我们象自家孩子般疼爱,菜园里蔬菜瓜果熟了先给我们送来,心情低落时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温暖着你的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当年是集体下乡,我队就有19人,所以周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插友。2008年同学们首次组织回访东向阳,新立屯。因为那年正值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五十周年,旗里很重视专程召开知青大会,乡村二级也都热情接待。四十年的眷恋,那个熟悉的村落,我的老乡大哥嫂子,生产队的农活铲地,收土豆,割麦子,漏粉,知青间的互相斗呕,为了做饭担水壁柴间的争执,房前那个迷人旳草甸子,屋后那片浪漫的白桦林,多少回在我的心中魂牵梦萦。赶快先去看看我们旳三间房,草房、泥墙、门沿、窗框、大灶台、水井、土炕、大烟囱(梦里见过多少回的)那个都想去抚摸一下,不知是激动还是怀旧,我竟然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许是恋乡心结治愈的释放吧。</p> <p class="ql-block">包米已经结穂,想起当年我们年轻不懂事,到生产队地里胡乱掰包米,一看没熟透就扔地里,瞧队长那个心疼劲,那个年代粮食紧张,队里是不舍得吃嫩玉米的,待老了压醉煮包米碴子粥是主粮。找出锄头,土豆筐,等农具到地里回味我们当初的铲地,扬场,收土豆等农活,想想当年铲地被拉下时的哭鼻子,有人帮我铲几锄接垅时的感动。感谢村长通知了全屯凡是认识我们的老乡,男男女女的均在场院中等候我们的到来,他们还和以前一样称呼我们“学生娃”,叙旧事、拉家常、好是亲切。</p> <p class="ql-block">酝酿了好久好久,2016年同学一行带上家人再次相约踏上故土,我们从莫旗分别返回各自的村屯,见老乡,看老宅,忆旧情,找寻心中最美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新立屯、终于来到心心念念的第二故乡。我们在村子里走走看看,那个梦中的故乡。柳条编得篱笆墙,现在剰下的不多了。我们以前住的老房子找不到了,村子里也都统一规划盖新房。一队的知青房只剩下一间也让大家如获至宝,在我们四队三间房的原址转转补个缺憾。咱们新立屯也有了自己的小店,另食,日用品都齐全。想当年,女生买点都用纸要走十里地去南边的公社或西边的中心村供销社购买。后山还保留了一点小山丘,西草甸和那片小白桦林都不见了踪影,那是知青间好友结伴谈心游玩的秘藏三景。</p> <p class="ql-block">双龙堡,在我们新立屯向东五里地,是一个达斡尔族村。以前我们的地挨着他们的地,干活时常能碰上。他们是民族村,所以优惠政策好,生态环境也比我们屯子保留的更好,借用他们的牛、马、羊,草甸子,疗慰我们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阔别已久的故乡,可否还有熟悉的模样。咱们知青房的原址,门前弯弯的小路,西草甸的红花绿草,老石井的甘甜清凉,抓一把湿润的黑土,铲一回黄豆的回味,抚摸那绿油油的包米,闻一回土豆花的纯香。感恩我的第二故乡让我成长,哦一故乡,你是我永远的珍藏!青葱岁月—做一回草原儿女无怨无悔,那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致敬曾经年轻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4日</p>

我们

包米

知青

新立屯

故乡

草甸子

土豆

三间房

那个

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