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解之缘——纪念马克思诞辰207周年

踏浪听涛

<p class="ql-block">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不解之缘——纪念马克思诞辰207周年</p><p class="ql-block">文/陈可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思想如璀璨星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马克思,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2025年5月5日,我们迎来了马克思诞辰207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深刻渊源,更能体会到这一思想体系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他的一生,是为人类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生。马克思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无畏的批判精神,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仁人志士们苦苦探寻救亡图存之路。从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从戊戌变法的改良尝试,到辛亥革命的暴力革命,无数的努力和尝试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源于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与中国国情和人民需求的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让中国人民认清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形势,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战略策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曲折和困难,但我们党始终没有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除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还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思潮。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理论,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和进步。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7周年之际,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它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时代脉搏,坚定理想信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而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至今仍熠熠生辉。在马克思诞辰207周年之际,让我们缅怀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丰功伟绩,传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5日于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