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游大像山

不老松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大像山是甘肃省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这次借此五一长假,有幸自驾来此一游,果真名不虚传,让我们感触之深,收获颇丰,令人留恋往返……!</p><p class="ql-block"> 大像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甘谷县,距县城2.5公里处。因山体呈旗帜形,又称文旗山。总长1.5公里,建筑控制地带640亩。是古丝调之路甘肃段一处融石窟古建筑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驱车来到山下,远远望去,整座山峰好似一匹横卧的大象,形态逼真,好不威武。整个山峰从下而上,山脊上布满了大小各异,古香古色的宏伟古建筑群。我们停车下车,拾级而上,直奔山峰。由于山势陡峭,走走停停,足足攀爬了三个多小时,累得我们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到达山巅。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山川,河流,甘谷县城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好不快哉,真想大喊一声 :美丽的大像山,我一一来一一一啦一一……!</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走来,由于导游员详细生动的讲解和我们仔细观察才知道 :</p><p class="ql-block"> 大像山现存洞窟22个,面积554平方米,木构建筑15处,面积3903平方米。石窟及古建筑均建于山岗起伏,苍翠叠嶂的峭壁之上,有800平方米的栈道将石窟相连。自上而下有:土地庙、墨葛殿、太昊宫、观音洞、罗真殿、接引佛殿、文昌阁、灵岩寺、鲁班殿、华严洞、关圣殿、无量殿、双明洞、大佛殿、三圣殿等。其布局以无量殿为界,其下主要以木结构建筑群,其上以石窟群为主。除石窟建筑群外,还有后汉隗嚣歇凉台、阅兵台等遗址及"伏羲故里碑"、"圣门石子故里碑"、"重修汉平襄候祠记碑"等珍奇文物……!</p><p class="ql-block"> 大像山共有壁画242平方米,大小塑像110尊,其中汉白玉雕像6尊,木雕塑像4尊,铸造1尊。犹其凿塑于山体中部的唐代大佛像最为著名。佛像高23.3米,肩宽9.5米,造像躯体浑厚雄伟,法像庄严,气势宏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及科研究价值。大佛像开凿于壁面高34米,宽14米,深4.5米的平面作长方形的圆拱形大窟内,顶部周围是塑有大摩、频伽、飞天、卷云、莲叶等,图形、图案清晰逼真,栩栩如生,生动形像,给人一种如临其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甘谷大像山中的大佛像不仅形态逼真,但还有一段美丽有趣的传说呢!</p><p class="ql-block"> 相传清朝年间,有一位外地商人,来甘谷渡渭河时,不幸落水,命在旦夕之时,猛然发现远处山上凿在峭壁上的大佛,顿时醒悟,便祈求大佛,如若能得救,便为大佛重塑金身。这时在冥冥之中的他,似乎觉得有人拉了自己一把,当他醒来时,他便得救,活了下来。他为了实现自已的诚诺,便请能工巧匠为大佛再塑金身。待塑到最后,发现金子不够,少了那么一点点,在他不知所措时,一位匠人建议他说,为大佛画上胡须罢了!那人也觉得也只有这样做了,因此,那匠人便给大佛画上了一幅短胡须,从此,在甘谷大佛中出现了别具特色的蝌蚪短须,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甘谷大像山,向我们展示了盛唐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水平,填补了渭河流域而缺少的唐代巨大造像之不足,为研究这一流域的唐代佛教文化及艺术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不仅仅是一道美丽的圣景,更是一本打开的历史史书,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教会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在平静中来领略中华古老文化的奥妙和传承,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总之,通过这次仔细的游览和观赏,使我收获多多,感触之丰,终生难忘,我爱大像山,更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山河锦绣壮丽之风景……!有诗为证曰:</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山下游人拾阶欢,</p><p class="ql-block"> 像山美景亦芳鲜。</p><p class="ql-block"> 亭台楼阁石窟奇,</p><p class="ql-block"> 无限风光在山巅。</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山奇壁险佛窟嵌,</p><p class="ql-block"> 大摩频伽云飞天。</p><p class="ql-block"> 自古险山皆圣景,</p><p class="ql-block"> 云飘雾绕见神仙。</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