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生三次找寻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虎城,陕西渭南蒲城人,生于1893年11月26日,家族父辈为哥老会首领,在陕西的地下社会里,地位并不低。少年时不富裕,在小饭馆做跑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年底,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陕西爆发反清起义,杨虎城听到消息即放弃饭馆跑堂参加起义,追随起义军南征北战,表明政治立场,锻炼军事能力,在哥老会的地位暴涨,成为远近闻名的少年英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4年,杨虎城因为在辛亥革命中挣到第一桶金,带领几十名哥老会兄弟另立山头,成立自己的堂口,承接保镖护院、贩运盐茶的商单为生。没有商单的话,就到处游走行侠仗义,过的逍遥快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称这样的人为“游侠”,近代陕西则称为“刀客”。不论游侠还是刀客,总之是一支独立的武装。在那个年代,拥有一支独立武装,相当于现在注册了公司,并且有稳定的现金流,完全可以自主创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此,杨虎城便开始了为期十年的纵横捭阖的艰难崛起之路。1915年,袁世凯准备“称帝”,杨虎城带领他的兄弟们,积极参加陕西护国军,“起兵讨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8年,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统帅“陕军”拥护孙中山“护法运动”。杨虎城又投奔于右任,后被任命为第三路军第一支队司令,为靖国军32个支队司令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4年,杨虎城因为这份履历,在孙中山重整国民党时亲自介绍他加入国民党,就这样陕西刀客杨虎城,成为资历较深的国民党元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僵持不下,北平出现短暂的权力真空,冯玉祥、孙岳、胡景翼趁机发动“北平政变”,推翻曹锟政府,准备在吴、张二虎相争时,以小博大,获取利益最大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闻“北平政变”,杨虎城立即起兵响应,站在冯玉祥一边,统帅部下到渭北驱逐北洋系军队。随后,孙岳出任陕西军务督办,统兵进入陕西,杨虎城因为站队成功,所部被孙岳改编为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杨虎城当了师长。冯玉祥是国民军的领袖,杨虎城做了国民军的师长,意味着投入冯玉祥的麾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短短十年时间,杨虎城通过眼花缭乱、出神入化的手段,从不入流的刀客进化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师长,不论是对全国局势的判断,还是统兵站队的执行力,都是第一流的水平,完全可以和东北王张作霖一较高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是杨虎城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年份。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导致直系军阀在“直奉大战”中失败,吴佩孚对冯玉祥非常不满,稍微缓过一口气来,便出兵击败河南的国民军,并和张作霖合作击败北平的国民军。冯玉祥被迫离开所部前往苏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3月,吴佩孚命刘镇华统帅7万“镇嵩军”围攻西安。在国民军全线溃败的大背景下,西安城成为唯一由国民军控制的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驻守西安的是国民军第二军第十师,师长是李虎臣。杨虎城的第三师,驻扎在西安东北80里的三原县。此时此刻,杨虎城已经无路可退。如果放在以前的话,他完全可以逃避这场战争,结果无非是在战事结束以后,重新改换门庭而已。这是冯玉祥和吴佩孚的生死决战,一旦战败,曾经追随冯玉祥反对吴佩孚的人,都将面临被“清洗”。这和以往那种诸侯纷争、乱世洗牌的环境迥然不同,要想保住性命和胜利果实,就必须坚守西安城,帮冯玉祥保住西北最后一块根据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虎城很快明白了这步棋该如何走,所以立刻挥军南下,撕破“镇嵩军”布设的重重包围圈,冲入西安城和李虎臣并肩作战,并且高举“陕军”大旗,号召陕西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来自河南的军阀刘镇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发生在家乡的土地上为保卫胜利、保护同胞而进行的战斗,当然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陕西人无法拒绝的责任与义务。事实证明,这一次杨虎城选择是成功的,也是明智的。河南军阀刘镇华的“镇嵩军”围城8个多月,期间多次用大炮轰击,西安城里死伤无数,惨不忍睹,几成一片废墟。而且因为粮食和物资运不进去,导致西安城里粮食奇缺,就连老鼠、猫、狗、驴、骡、马等动物,也几乎都被城里饥饿的百姓吃的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即使如此,古老的西安城依然稳如泰山,城里军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丝毫没有崩溃的迹象。军阀刘镇华的“镇嵩军”只能望城兴叹,毫无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在西安城的保卫战中,杨虎城的地域保护主义立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后,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在内蒙五原誓师,并用苏联援助的资金装备重建军队,参与国共北伐。冯玉祥随后绕道甘肃进入陕西,在西安城外击溃刘镇华的“镇嵩军”。西安城解围。在这场把个人命运和时代大势结合起来的战争中,杨虎城名闻天下,成为北伐英雄。他的旧部随即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杨虎城升为军长。“西安围城”战后,杨虎城名闻天下。在这场战争中,他充分彰显了自己卓越的军事天赋,同样在政治上也证明了自己是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这两点对杨虎城的命运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但在国共北伐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杨虎城也面临两种道路的抉择。虽然他很早就加入了国民党,但在思想层面,杨虎城却是倾向于中国共产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1923年,杨虎城和共产党员魏野畴一见如故,并常年保持着相当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魏是陕西兴平人,曾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参加过“五四运动”,上世纪20年代初期成为李大钊的得力干将,并由李亲自介绍入党,然后指派他回陕西发展共产党地下组织,魏一度曾把党组织发展到了杨虎城的军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虎城当然知道魏野畴的共产党员身份,自然也默许魏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哥老会”和“刀客”出身的杨虎城,思想底色和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的天然契合,在国、共间,必须二选一时,他更愿意选择后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杨虎城和魏野畴的关系,类似于彭德怀和段德昌、贺龙和周逸群,都是旧军人在第一代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产生了拥兵闹革命的想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底,杨虎城追随冯玉祥出关作战。此后半年,杨虎城转战河南和安徽,击败大量的奉系部队,有力配合了国共的北伐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分歧也愈演愈烈。</p> <p class="ql-block">“西安围城”战后,杨虎城名闻天下。在这场战争中,他充分彰显了自己卓越的军事天赋,同样在政治上也证明了自己是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这两点对杨虎城的命运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在国共北伐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杨虎城也面临两种道路的抉择。虽然他很早就加入了国民党,但在思想层面,杨虎城却是倾向于中国共产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1923年,杨虎城和共产党员魏野畴一见如故,并常年保持着相当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魏是陕西兴平人,曾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参加过“五四运动”,上世纪20年代初期成为李大钊的得力干将,并由李亲自介绍入党,然后指派他回陕西发展共产党地下组织,魏一度曾把党组织发展到了杨虎城的军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虎城当然知道魏野畴的共产党员身份,自然也默许魏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哥老会”和“刀客”出身的杨虎城,思想底色和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的天然契合,在国、共间,必须二选一时,他更愿意选择后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杨虎城和魏野畴的关系,类似于彭德怀和段德昌、贺龙和周逸群,都是旧军人在第一代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产生了拥兵闹革命的想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底,杨虎城追随冯玉祥出关作战。此后半年,杨虎城转战河南和安徽,击败大量的奉系部队,有力配合了国共的北伐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分歧也愈演愈烈。</p> <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蒋介石悍然发动“4.12政变”,到处疯狂地屠戮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在白色恐怖的氛围里,所有人都将面临着最终抉择: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虎城毫不犹豫,很快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想加入共产党,做第二个贺龙,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以前在军阀间纵横捭阖没得选,现在我只想做个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也为了和共产党地下组织有更多的联系渠道,杨虎城和年仅16岁的女共产党员谢葆真结婚,甚至在喜宴上毫不避讳的说:“我知道她思想进步,为革命我需要她,结了婚可以直接帮助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魏野畴很高兴。“我立即向河南省委汇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7年秋,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相继爆发,杨虎城驻扎在安徽阜阳太和县,军中就有200多名共产党员,这些共产人在杨虎城的队伍里成立了皖北特委,负责人是魏野畴、南汉宸,隶属中共河南省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魏在共产党内的地位不高,无权直接决定吸收杨虎城入党的问题。而当时的河南省委又缺乏雄才大略的领导人,他们既没有能够驾驭杨虎城的自信,也不敢把杨虎城的部队整体改编为红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杨虎城的入党申请被拒绝了,第一次十分遗憾的与中国共产党擦肩而过,没能够做成第二个贺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来客观地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贺龙当年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周恩来是中共的最高领导人之一,他的雄才伟略无人能及,自信能和贺龙一起革命到底,所以亲自批准吸纳贺龙入党,从而成就了旧军阀成为中共党员的一段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命运多舛的杨虎城申请入党时的情况,与贺龙比起来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状况,甚至可以说是悲剧性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