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手机去旅行5-13

严尊湘

大相国寺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 关键词 <p class="ql-block">独行背包客,77岁老头,火车公交地铁网约车+双腿,各种手机APP,古都,名岳</p> 绪言 <p class="ql-block">旅游长见识,行走即读书——作家张贤亮。</p><p class="ql-block">用美篇记录足迹,把美好定格永远。</p><p class="ql-block">初次知道大相国寺,是从《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8日,星期一,开封晴天,气温12-29度,空气质量轻度污染</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距离开封府1.0公里,决定步行前往。</p><p class="ql-block">路过一家餐馆,买了一笼灌汤包15元+一碗黑米粥2元,17元就解决了中餐。这笼灌汤包猪肉馅,10只,比前天在清明上河园吃的灌汤包,价格更亲民一些。</p> <p class="ql-block">12:13来到大相国寺景区入口——山门。</p><p class="ql-block">山门古朴庄重,飞檐斗拱,门额上高悬着“大相国寺”的金字匾额‌。现今的殿式山门是由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的,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全景导览图</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钟楼位于寺院中轴线的东侧,1992年复建,双层檐歇山式建筑,覆盖绿色琉璃瓦,朱红门扇与彩釉装饰,风格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钟楼内悬挂的铜钟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铸造,是河南现存最大的铜钟之一,重达五吨,高约2.23米,口径1.81米。</p> <p class="ql-block">鼓楼位于寺院中轴线的西侧,1992年复建,与钟楼形制相仿。</p><p class="ql-block">鼓楼内设大鼓,与钟楼铜钟呼应,每日通过“暮鼓晨钟”规范僧众作息与佛事活动。其南侧悬有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国唤回苦海迷津人”,寓意佛法引导众生超脱世俗。</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为二殿,于清乾隆三十二年重修,内供奉弥勒佛铜像,也叫欢喜佛。两边四大天王,意思是风调雨顺,后供护法韦驮天将。</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桥下是放生池。</p><p class="ql-block">放生池是佛教寺院中体现“众生平等”和“慈悲为怀”理念的重要设施。信徒通过放生水生动物(如鱼、龟等)积累功德,象征对生命的尊重与护持。这一传统源自《大智度论》中“诸功德中,不杀第一”的教义。</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雄宝殿前面的宝鼎,是作为佛教象征的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大相国寺的核心建筑,承载着宗教仪式与历史文化的双重意义。</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现存建筑为清代顺治年间(1661年)所建,面阔七间,进深五间,被誉为“中原第一殿”。大相国寺自北齐始建后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现存的大雄宝殿继承了清代建筑风格,其黄绿琉璃瓦覆顶、白石栏杆环绕月台的形制,体现了皇家寺院的庄重与华丽。</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即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佛像高约一丈三尺(约4.3米),象征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罗汉殿,于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八角飞檐,建筑奇巧,浑然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为一体,俗称八角琉璃殿。</p> <p class="ql-block">八角琉璃殿中央供奉着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p><p class="ql-block">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是该寺的镇寺之宝,四面共有1048只手和1048只眼,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传奇背景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这尊观音像雕刻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一位民间工匠耗时58年,用一整棵银杏木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八角琉璃殿游廊,围绕着千手千眼观音,供奉着五百罗汉,形态各异,无一相同。</p><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原为佛祖弟子,参与佛经结集,后世寺院设罗汉堂以示纪念。尽管罗汉形象汉化,但其身份均为印度人,象征佛教护法神的普世性。</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米,高约20米,是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其明间檐下悬挂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相传为清代书法家孙星衍所题。</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藏经楼主要用于保存佛教经典,但因黄河水患导致大量经卷流失,现仅存《乾隆版大藏经》及日本版《大正藏》,另有部分珍贵手卷如“传真手卷八”藏于开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目前,藏经楼部分区域被用作开封书画院的活动场所,展示书法、绘画作品,供游客观赏选购。</p> <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公案故事》</p><p class="ql-block">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天到大相国寺去拜访佛印,恰逢佛印不在家,于是就在禅房内休息等待。抬头看到墙上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p><p class="ql-block">苏东坡看后思考片刻,于是提笔在佛印的诗旁边合了一首: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p><p class="ql-block">过了不久,宋神宗赵顼和王安石路过此地。宋神宗看到墙上的诗,觉得很有趣,于是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何不合一首?王安石便随机泼墨就写道: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段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宋神宗看了之后大赞写的真是太好了。趁着今天兴致高,他也作诗一首: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p><p class="ql-block">四个人在同一面墙上写诗,却代表了四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佛印认为应当远离酒色财气,而苏东坡则认为把握其中的一个度最为重要。王安石和宋神宗,都肯定了酒色财气在国家社稷当中的正面作用。所以你看站的立场不同,感受就不同,所以你对于酒色才气有着怎样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从藏经楼去资圣阁,财神殿门前是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资圣阁,是大相国寺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之一,现已重建竣工,对游客开放。资圣阁“明五暗七”层,高58米,总建筑面积4799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资圣阁与藏经楼之间的距离很近,不能拍摄到资圣阁的全景照片。此照片在藏经楼南侧拍摄,照片中的屋顶是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资圣阁内供奉着五方佛。</p><p class="ql-block">五方佛。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p><p class="ql-block">登资圣阁的游客极少,我一人沿着楼梯登阁,不知登了几层,向上的楼梯封闭了,也不能去阁外观景,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时间已是13:30,离开大相国寺,乘坐1路公交车,去游览翰园碑林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