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二刷山西,皆为看古建。三月运城,含芮城、解州、永济和万荣;四月太原,含五台。永乐宫,寿胜寺,关帝庙,后土祠以及飞云楼,好一道视觉盛宴!特别是五台县佛光寺与南禅寺,古韵传神,形制壮丽,大有五台归来不看寺的感观!</p><p class="ql-block">大约2010年10月,央视纪录片《幼童》导演胡劲草,送我一套她执导的新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心动,萌生一个想法:要把当年梁林考察的重点古建,如独乐寺、隆兴寺、佛光寺和应县木塔等,一一走到!</p><p class="ql-block">记得胡导看到我在她博客上留言“欲沿梁林足迹看古建”之后,遂回复:“先去蓟县看独乐寺,然后去正定。正定可看的东西还不少,去之前先做点功课。去山西看佛光寺时,别忘了顺便去它附近不远处看更寂寞的另座唐代建筑南禅寺。”</p><p class="ql-block">当即开启追梁林足迹、寻古建筑之旅。2010年11月蓟县独乐寺;2011年4月正定古城;2016年9月太原晋祠、大同古城,应县木塔、华严寺、善化寺等。及至五台山,方知距佛光、南禅二寺还远。再访山西,老伴儿亦有此意。今年4月25日,终于在发愿第15个年头,完成了这段朝圣之旅!</p><p class="ql-block">梁林之伟大,不仅在当世,还在千秋!他们曾经追寻、发现、考察、研究、保护,并终生热爱的中国古代建筑,虽或遭毁灭,或被破坏,或仅剩残垣断壁,却偶有幸存,因他们以及那些同行者、继承者的努力,今天依然立于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退休颐享闲暇,揣着好奇去看世界,也看了不少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和老伴儿,都酷爱研读地图,那些城市、山脉与河流,当有一天,它们在图上成为一个铅笔画的圆圈时,就表明我们的又一次旅行达成。如今,地图上的标记越来越多。在参观过多座世界著名教堂后,越发觉得,古香古色的中国宗教或皇家建筑,原来也那么好看!图为五台县观光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从太原市区到南禅寺,129公里,沿G55一路向北,车程约一个半小时。这座比佛光寺“更寂寞”的南禅寺,居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侧的土岗上,寺院坐北朝南,四周群山环抱,风光旖旎,小银河从附近流过。图为站在院外高台上,眺望远处属于太行山系的群山。</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规模不大,由东西两院组成,除西院的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余殿宇都是明清时期所建。现在的南禅寺,已然没有宗教功能,门口挂着的牌子是: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南禅寺保护利用部。</p> <p class="ql-block">由于南禅寺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寺院也比较小,尽管1961年3月就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知道并且拜访它的人很少。我们请的讲解员小姑娘,虽然入职不久,但专业水平还是蛮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姑娘的老师、一位古建研究学者前来助力。听他介绍: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南禅寺的单檐歇山式屋顶、无天花板和内柱的梁架结构以及独特的三角形梁架形式,体现了唐代木构建筑的典型特征。姜还是老的辣,言简意赅,言辞精彩!</p> <p class="ql-block">第一眼望去,朝圣感油然而生!南禅寺大殿,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3年,公元782年,比佛光寺早75年。大殿面宽进深皆为3间,平面几近正方形,全殿共用12根檐柱,采用“彻上露明造”,即屋顶梁架完全暴露,观者在室内抬头便可清晰看到顶部的梁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近看大殿的屋角,檐柱微倾,与斗拱形成“翘起”,整体结构简洁稳健。虽说历经战乱,皆因寺院位置偏僻且毫不起眼,而躲过灭佛之灾!目前普遍认为,它是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单体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因不熟悉中国古代建筑术语,若将听讲内容以文字记录,颇为不易。所以特摘专业词语述之:大殿以通长的两根四椽袱横架于前后檐柱之上,贯穿南北,用材断面合理,纵横连贯牢固,手法古朴,是力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编辑之际,自己也需读懂这些内容,好歹涨一点古建筑方面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而更重要的还是实地观赏。盼了那么久才终得一见这座唐构,舍不得错过哪怕一丁点时间。在同游聆听讲解员小姑娘认真尽职但稍显照本宣科的讲述时,我已经围着大殿转了好几圈。小巧的院落,古朴的殿宇,窄窄的台基,仰望屋脊,对话千年!</p> <p class="ql-block">再录一段术语:栿上施缴背,再上为驼峰、大斗、捧节令栱、承平梁和平榑。嚯,跟绕口令似的。我先把字码上,有空再慢慢琢磨。图为大殿正面,听说随着南禅寺知名度的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渐多,这里如今已经不再寂寞!</p> <p class="ql-block">进得大殿,佛坛上的17尊唐代彩塑,被拦在用以保护的铁栏杆内。位于正中的是主像释迦牟尼佛,两侧为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辅以弟子、天王等塑像,佛像仍为唐代泥胎,佛面佛身的彩绘,则历经后世重描。</p> <p class="ql-block">塑像继承了唐代早期宁静庄严的风格,技艺精湛,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齐名,是研究唐代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我在殿内呆了很长时间,看好几波游客进进出出,不舍离去。虽然到底也没记住三圣之外的人物身份,但那些雕塑,它们的身形真是生动!</p> <p class="ql-block">因近世多有重描,有的彩塑看起来稍嫌艳俗。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曾有三名歹徒闯入寺院,将保管人员打伤捆绑,砸开佛坛钢网门锁,洗劫释迦牟尼佛和文殊菩萨腹中宝物,两尊“似宫娃”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寺院损失惨重,至今仍未破案。此图来自网络,致谢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佛堂正中,主佛塑像底座,即释迦牟尼佛所坐八角须弥座上,雕刻着诸多人物和图案,讲解员特别提醒,那些菩萨、莲花、飞天和其他几何图案,非常精美!图为底座局部,感受一下唐人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佛坛前装饰的砖雕是殿内的另一大亮点,共有70幅。其纹样和工艺反映了唐代装饰艺术的特色,与大殿建筑、彩塑共同构成南禅寺的“三绝”。如果不是讲解员指点,我还真没有注意到,这些砖雕已经存在了上千年!</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斗拱构造: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抄单栱偷心造,前后檐华栱两跳皆足材,展现了中唐时期建筑艺术的特点。这几句是我查阅资料时抄录的。一边记流水账,一边百度,求得“五铺作”和“单拱偷心造”之其然,兴致勃勃,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仰望大殿屋檐一角,非常喜欢它远远超出墙体、缓缓向四周伸出的宽大屋檐。特别是角椽的排列,看得出是逐根加大斜度、将椽尾插入角梁侧,使得屋檐平缓上翘,形成优美的翼角,如大鸟展翼!檐角挂着小小的风铃,优美而灵动。从这个角度拍图,太好看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有个“三分法”之说:“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我最喜欢南禅寺大殿的上分!尤其是装饰在屋脊上的一对鸱尾,拙朴秀拔,萌萌的,像不像只吉祥物?鸱尾,唐代建筑特点,宋之后为鸱吻——这是专家说的!此图来自网络,致谢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虽然游客不算多,但拍一幅全景空境也真不容易,我握着手机等了很久。蓝天下,咔嚓一声,留下千年古刹标准照,漂亮!其实真正的摄影师会在风景中摄入人物,为的是让画面生动,而我只想拍纯粹的建筑,所以避人则个!</p> <p class="ql-block">原本不会留意这类招牌,但一句“永远为中国文化热泪盈眶”,令我破防。当年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文化”,如今已经滥觞。人类所有的精神、物质和社会,包括吃喝拉撒,统统都是文化。所以,我心念多年、不辞辛劳来看它、并为之感动的这座古寺,便是中国建筑文化!</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五台县城吃了一顿当地特色“铁锅烩菜”,这个可以归到“饮食文化”范畴。热气腾腾一大锅,白菜粉条大肉蘑菇豆腐大杂烩,饿了,吃啥都香!吃饱喝足,人都有文化了!奔下一站,佛光寺保护区。两寺相距47公里,要走一段山路,车程约一小时。佛光寺位于忻州五台县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离五台山的南台比较近。</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四周古树参天,草木葱茏,溪水潺潺,风景如画!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与营造学社的同仁莫宗江、纪玉堂一行四人,火车汽车马车毛驴加步行,一路劳顿,辗转访问了几座寺庙后,就是沿着这条路,风尘仆仆来到佛光寺。</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尽头,照壁上“佛光寺”三个大字扑入眼帘!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佛光寺,在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名刹。寺院坐落在半山坡上,因势而建,坐东朝西,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平开阔。可谓左龙右虎、玄武朱雀之福地!</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的名称,屡见于各种史书。据载,北魏孝文帝曾经此地,因见佛光而下令建寺。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发动灭佛运动,佛教界称为会昌法难,佛光寺未能幸免,除几座墓塔外,其余房舍均毁于一旦。佛光寺与南禅寺同属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图为天王殿门。</p> <p class="ql-block">曾有日本人嘲讽: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想看中式的唐代木构,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吧。梁思成偏不信邪,他坚信,以华夏之广,“国内殿宇必有唐构”,哪怕寻遍地角天涯!图为佛光寺前院。</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是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敦煌石窟录》中看到莫高窟第61窟佛光寺壁画的图片、又在五台山志上发现关于佛光寺的文字记载而找到线索的。很巧,2002年我第一次到敦煌时,曾进入61窟,看过“大佛光之寺”壁画。图为今年4月2日,我在北京展览馆《如是莫高窟》大展所拍61窟复制壁画的局部。唐人绘制的五台山“大佛光之寺”,完整清晰。而20多天之后,我已站在古画琼宇之中,该是何等的幸运!</p> <p class="ql-block">唐朝人画的,必是唐或唐之前景物,梁思成如此推断。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了严谨的考察测量之后,梁林等人于佛光寺东大殿的大梁上发现题记墨迹,结合殿外的石经幢,确证了佛光寺东大殿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余年里,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历尽千辛万苦,一起跑了近200个县,考察、测绘了2700余处建筑文物,掌握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发现了众多埋没在荒野、濒临毁灭的国宝级古建,也为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特转此照,致敬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建筑学家!</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环境幽静、绿意盎然,只有游客、没有香客,是一处兼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景观。院内主要植有油松,丁香等树木,其中古丁香树,已有上百年树龄。我们来时正值花期,花香四溢,为古寺增添了几分浪漫和宁馨!</p> <p class="ql-block">唐乾符四年建造的经幢,立于山门内庭院当心,高4.9米。讲解员这样描述它的精美: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八角攒尖形屋盖,八瓣山花蕉叶栩栩如生,覆钵之上出仰莲、宝珠作顶。 </p> <p class="ql-block">这座石制经幢保存完整,是晚唐经幢的代表实例之一,对于研究唐代佛教艺术、建筑风格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坐落在佛光寺前院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规模仅次于东大殿,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悬山顶古建,金代建筑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保存的塑像、壁画和题记等珍贵文物,与古老的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独特的中国古代佛教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伽蓝殿,位于佛光寺前院南侧,坐南朝北,面宽三间,进深四椽。这位就是小弟弟了,始建于明崇祯时,公元1628-1645年;清康熙年间,公元1661-1722年重修,是一座悬山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内台阶不算很多,也还比较平缓。但从山门到东大殿,有一段37级的石阶,窄而陡。站在阶下一看,头有点儿大。幸亏同行的年轻人扶我一把,好歹算是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憧憬已久的东大殿!那一刻心潮难抑,呼吸都快暂停了!佛光寺是仅次于南禅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亦说还次于广仁王庙,排名第三早)的单体木结构建筑。眼前这座大殿,距今已有1168年。</p> <p class="ql-block">这座立于东大殿前的经幢,也建于唐大中十一年。总高3.2米,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顶部增置了莲座。 </p> <p class="ql-block">幢身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相印证,是确定东大殿建造年代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进入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的东大殿,望向殿顶,天花板采用小方格平闇或平棊的形式,是我国现存唯一唐代殿堂式建筑平闇实例,简洁而规整。</p> <p class="ql-block">大殿柱网由内外两周柱组成,形成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内槽和一周外槽。内槽后半部建有一巨大佛坛,对着开间正中,置有三座主佛及胁待菩萨,坛上还散置菩萨、力神等计35尊,都是唐代原胎,而山墙和后壁列置的罗汉像则是后代添置的。</p> <p class="ql-block">当年梁林在大殿木梁找到的唐代墨书,拭去千年尘封,与殿外石经幢相互应证,确凿无疑地证实:此为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图为木梁上依稀可辨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公元857年,即唐代大中十一年,京都女施主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关于宁公遇的身份,有多种推测:梁思成认为可能是唐末宦官王守澄的妻妾家眷或同族后人;也有学者判断,她或是宣宗一朝曾任神策军右军中尉等要职的王元宥的未亡人;还有说法称她可能是永福公主,佛光寺题记中“宁公遇”为永福公主避讳。讲解员则称,她可能为某宦官养女。宁公遇塑像颇具大唐雍容丰足、殷实大度之气象和气质。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皆为重建后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与宁公遇塑像合影时曾表示,愿作一尊塑像,“陪着宁公遇再坐一千年”!先生所愿,必将实现!2004年5月,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之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正式向她追授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这张摄于88年前的照片,也将同林先生的英名一起,流芳千古!</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近年研究人员又找到新的断代证据,如图,镶以玻璃保护的木板上可见年代墨迹;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在大殿南次间,弥勒像木构像座内部的横枋上,首次发现一处唐代墨书题记,可基本辨别出“唐大中时期雁门工匠张师改”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原被掩盖的莲瓣形柱础也暴露出来,图下部中间,可见檐柱的柱础,为丰满的高浮雕莲瓣纹,莲瓣中间起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作如意头。讲解员指给我们看,说这是典型的唐代柱础风格。</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后侧紧邻山体,依山势而建在最后一重院落的高台上。寺院中轴线为东西向,因地形修成三座平台,前院为第一平台,建有文殊殿、经幢等;第二平台为近代次要建筑,如北侧的香风花雨楼等。东大殿位于第三层平台,以高而直的挡土墙砌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现存中国古建筑中,风格古朴的东大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足有3.96米,非常突出,犹如大鹏展翅!在视觉上大气磅礴,并有良好的遮阳遮雨功能。</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色彩简洁,柱、额、斗拱、门窗、墙壁等全用土红涂刷,未施彩绘,外表朴素,展现出唐代建筑简洁大方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随着佛教的衰败而一同沉沦,除了宋金添绘壁画、增建文殊殿外,再无任何记载。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佛光寺已基本上被外界所遗忘,直到梁思成撰写和发表了《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一文,详细介绍了佛光寺的建筑特点、历史价值以及考察过程,佛光寺才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图的中部,可见一方洞,便是当年梁林和营造学社的学者们,在寺内僧众帮助下,搭起梯子攀上殿内的大梁,做“梁上君子”时的入口。目测高度怎么也得超过4米,体态纤细单薄的林先生,当年和男士们一起爬高上低测量考证,那是怎样的豪迈洒脱?实在是太了不起了!</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称佛光寺东大殿为“中国第一国宝”。首先由于它的存在,打破了日本人中国无唐构的断言,填补了国内唐代木构建筑实物的空白;二因大殿建造技艺高超,保存了唐代四绝:塑像、壁画、题记和经幢,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位于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的祖师塔,为创建佛光寺初祖禅师的墓塔。底座六角形的两层砖塔,上层实心,饰以假门;下层空心,西面开门,内有佛像,为后人所塑。当年梁思成考察时,推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形制孤例,是我国古塔中的精品。现已判定为全国仅存的两座北魏石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站在寺院内第三层平台高处向远望去,可见群山苍茫,峰峦起伏,视野十分开阔。掩映在山坳绿林之间的佛光寺,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好一片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记载,1937年夏天,营造学社考察佛光寺时,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曾在寺内搭帐篷小住。图中角落里的小楼,原为藏经楼的一部分,讲解员说,梁林也在这里暂住过。</p> <p class="ql-block">离开东大殿之前,又向下看了一眼来时爬过的石阶,据说角度约有72度,跟直上直下也差不了多少,虽说是被扶上来的,但还是得表彰一下我这双70多岁高龄的老腿,关键时刻没掉链子!</p> <p class="ql-block">幸有一条坡道,直通东大殿院墙上的侧门。寺院外,枝叶抽出新芽,梨花盛开,一片生机。阳光透过树叶和花瓣洒在地面上,光影斑驳。</p> <p class="ql-block">侧门平时锁着,讲解员手中有钥匙,可以让行动不便的游客避开高台阶,沿坡道步入大殿所在的第三层院落。我们顺坡下山,但见蓝天白云,青山逶迤,绿草飞花。文殊殿的婀娜背影,完美亮相!</p> <p class="ql-block">一树梨花出院墙,遮住了前院西侧的文殊殿。位于西北角的这幢红色小楼,像座袖珍城堡。没查到它的名字和用途,估计是后建的,只为喜欢它可爱的画面而保留在美篇里!</p> <p class="ql-block">忻州市五台县也是一片热土。经过位于东冶镇永安村中街的徐向前元帅故居,必须要去参观一下!太原解放战役,这一仗是徐帅指挥的。作为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城市攻坚战之一,苦战半年,以3万烈士的鲜血,才最终换取胜利,攻下太原城。</p> <p class="ql-block">去五台县前一天,4月24号,正好是太原解放76周年纪念日,特意前往太原城北的牛驼寨烈士陵园和太原解放纪念馆,拜谒英魂!那里也是当年的战场。图为陵区高处徐向前元帅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建筑不只属于建筑师。梁思成终其毕生,殚精竭虑,到底没能保护住北京古城。这不但是一位建筑学家的悲哀,更是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悲哀。所幸在梁林身后,文物保护理念终被认同。残存在中华大地上的各类古建,逐步得到应有的保护。当日往返300多公里,傍晚回到太原。美景在路上,图为车拍五台县乡村公路风光。</p> <p class="ql-block">发愿重走梁林之路这十几年,热衷于建议亲朋好友关注古建,居然成功鼓动若干同好跟进,果然独乐不如众乐!我对特别喜欢的城市和古迹,有重访的习惯,山西,还会再来!图为在建雄忻高铁工程,这条从河北雄安经五台县到忻州的铁路,是京昆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以后若从北京前往五台县寻古,乘高铁只需一个多小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