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背后的哲学:论实在与算计的人生境界

正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实在与算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分实在与算计。以社交来往中结婚随礼为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来说,对方或对方的孩子孩子先结婚的,随六百是实在,随五百就是算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六百的不考虑自己或自己孩子结婚时对方随多少,而随五百的多半是考虑等自己或自己孩子结婚时让对方还他六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细节鉴人。通过一次随礼便可八九不离十地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来。(正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随礼背后的哲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论实在与算计的人生境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随礼这一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当一个人不加思索地随出六百元,而另一个人精打细算地随出五百元时,这两种行为背后折射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实在与算计。实在者如大地般厚重,不计得失;算计者如商人般精明,锱铢必较。这种分野不仅体现在随礼这一具体行为上,更贯穿于人生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实在是一种超越功利的生活态度,它体现了对人际关系本质的理解与尊重。实在者随礼时,心中所想的是对他人幸福的真诚祝福,而非未来的回报。春秋时期,管仲曾言:“善气迎人,亲如兄弟。”实在之人正是以这样的善气对待他人,他们的给予不附带条件,不计算得失。北宋文豪苏轼一生交友广阔,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即使在被贬黄州、惠州等艰难时期,依然保持慷慨豁达的胸怀。他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纯粹欣赏,正是实在精神的诗意表达。实在者明白,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不是利益交换,而是那份不计较的真挚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相比之下,算计则是一种被功利主义异化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算计者将每一次社交互动都视为投资行为,期待在未来获得相应回报甚至超额收益。他们随五百元时,脑中已经在计算未来如何收回六百元。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批评这种心态:“功利之毒,浃沦人之心髓。”算计者的问题不在于理性思考本身,而在于将理性过度工具化,使人际关系沦为冰冷的数字游戏。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堪称算计的典型,他将人际关系视为“奇货可居”的投资对象,最终虽然权倾一时,却难逃悲惨结局。算计的最大悲剧在于,它使人失去了体验纯粹人际关系的能力,将生命变成了一本永远算不平的账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更高维度看,实在与算计的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生命境界。实在者活得更接近生命的本真状态,他们理解世界的偶然性与不可预测性,因此能够坦然面对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称之为“本真的存在”。而算计者则试图通过精确计算来控制不可控的生活,这种徒劳的努力往往导致更深的焦虑。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正是对实在生活方式的最高礼赞。实在不是愚钝,而是经过深思后选择的简单;算计不是精明,而是被恐惧驱使的复杂。实在者可能在某些具体交易中“吃亏”,但他们赢得了更广阔的人生格局和更丰盈的精神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望随礼这一生活细节,实在者随出的不仅是六百元钱,更是一份不计回报的真诚;算计者克扣的不只是一百元钱,而是自己心灵的丰度。在这个被功利主义浸染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重新发现实在的价值——它不是商业社会的对立面,而是对商业逻辑的超越。法国哲学家伯格森曾说:“真正的道德是向上的冲动,如同艺术创作。”实在正是这样一种向上的生命冲动,它使我们超越狭隘的自我计算,体验到更广阔的人际联结和更深刻的生命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生如棋,实在者看到的是整盘棋局的气韵生动,算计者盯住的只是每一步的得失利弊。选择实在,不仅是选择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更是选择一种更自由、更丰盛的存在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每一次随礼都是对生命态度的一次投票——我们投给算计的世界,还是一个更实在、更温暖的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b style="font-size:20px;">博主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家生,男,笔名正一,生于六十年代初,山东阳谷人。思想者,写作者,教育工作与社会问题研究者,社会组织研究与实践者等。东营市某市直单位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创立全国第一家注册聊城商会——东营市聊城商会。现担任山东省海促会副会长,东营市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会会长、东营市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协会顾问、东营市橄榄树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高级顾问等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