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的“义”,因为战争频仍、国难当头,充满凶残、暴虐和血腥,所以在春秋时期纯粹的感恩、报恩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涵,譬如就多了复仇的因素。那个成为后代“荆轲刺秦王”故事蓝本的《燕丹子》就是其中一例。与后代故事所不同的是,《燕丹子》没有说荆轲剑术不行,而是当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匕首抵住他胸口的时候,被狡猾的秦王骗了。秦王说,我今天的生死就交给你了,但我这个人太爱琴声了,我临死前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让我听一段琴曲再死,我便死而无憾。荆轲答应了他的请求。没想到这位姬姓的琴师是个化解危机的顶尖高手,他用琴曲传递谋略,只教了秦王三招,哪三招呢?扯断衣袖,绕着屏风逃跑,从背上拔出辘轳长剑。这三招很管用,秦王不仅死里逃生,而且斩断了荆轲的双手。荆轲听不懂琴音,最后失败了,死得很惨烈,很悲壮,但很能够彰显士人为了自己的承诺,为了复仇,为了心中那个道义,可以万死不辞的凛然正气。也正是这一点,后世的人一直传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侠之歌。</p> <p class="ql-block"> 另一篇《列子·汤问》写的复仇故事更加神奇。来丹很想报杀父之仇,可是他自己弱不禁风,面对的仇人魏黑卵,偏偏又是一个力抗百夫、刀枪不入的强悍的敌人。用作品中的原话来说,魏黑卵看来丹,“负其材力,视来丹犹雏也”,就像一头猛兽在藐视一只柔弱的小鸟。所以,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无须较量,胜负立判,来丹要想亲自复仇绝无可能。但这个故事好就好在,在万万不可能中生出一种新的可能。来丹有一个好朋友叫申他,他向来丹推荐了一位收藏宝剑的大师,就是卫国的孔周,他的祖先因为某种机缘,得到了殷天子的宝剑,宝剑威力无穷,就像神仙的宝贝一样,一个儿童都可以凭借它来击退三军将士。这就有点神话色彩了。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孔周答应借宝剑给来丹,介绍了自己收藏的三把宝剑,由来丹挑选,第一把最上等的宝剑叫做“含光”,“视之不可见”,“经物而物不觉”,无形无影,根本看不见它的形状,划过东西没有丝毫感觉:第二把中等的宝剑叫做“承影”,“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看不清楚,划过东西会发出轻轻的声响,但不会感觉到疼痛;第三把下等的宝剑叫做“宵练”,“昼见影而不见光,夜见光而不见形”,触物“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白天看得见影子而看不见光芒,夜晚看得见光芒而看不见形状,划破东西一下子又弥合回去了,对方感觉到疼痛,但剑锋上不会留下一点点的血迹。来丹心想,报仇还是需要让仇人感觉到疼痛难受的,于是就选择了第三把“宵练”宝剑。他跟踪魏黑卵,乘对方睡着的时候,“自颈至腰三斩之”,从脖子到腰这个地方砍了三下,出来的时候,在门口又遇到魏黑卵的儿子,凌空砍了三下。结果魏黑卵醒来之后,“嗌疾而腰急”,嗓子疼痛难忍,腰杆也酸痛得站不起来,他的儿子则身体疼痛,四肢僵硬。虽然这个故事的结尾,没有真正杀死仇人来达到复仇的目的,但已经让仇人遭受了身体上的疼痛和僵硬,受到了一种被复仇的火焰所焚烧般的折磨。</p> <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一个是力量的悬殊,为复仇增添了极大的悬念,根本不可能的复仇,又如何去完成;第二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富有神话色彩的三把宝剑,即便放在今天的玄幻武侠作品里,也是特别精彩的故事。由于它们的出现,也自然解决了上面的悬念问题。由神话的力量,来完成人世间不可能完成的复仇使命,来实现人的复仇欲望。如果做一下具体分析,这个神话首先属于“血亲复仇”,复仇之中蕴含着“孝敬”的伦理文化精神。《礼记·曲礼上》有“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的说法,就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非报不可。所以“血亲复仇”具有伦理上的正当性、道义性,在西方,哈姆莱特为了报杀父之仇,也同样具有向暴君复仇的正义性。在我们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它不像其他的武侠故事,练好一身本领最后胜过了仇人,甚至也不像后来干宝《三王墓》中干将莫邪的儿子赤(眉间广尺)那样,是借山中侠客的力量替代自己复仇,所以这个神话的第二个特点是属于“弱者复仇”,就是说主人公来丹无论怎么练都不可能超越仇人魏黑卵,这个时候他该怎么办?是以卵击石去白白送死,还是放弃父仇苟且偷生?这两条路来丹都没有选,他没有屈服于仇敌的淫威,而是选择了持续的“以牙还牙”的抗争之路,这样的一种血性和风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颇有儒家思想中“士不可以不弘毅”“匹夫不可夺志”“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仁人志士的气概。但光有这种气概还不行,还是完不成复仇的使命,所以这个神话的第三个特点是“神助复仇”,最后全靠卫国的孔周愿意借给他三把神剑中的一把,这神剑如同古希腊神话中复仇女神惩戒邪恶所用的“匕首”,具有“替天行道”的非凡力量,是神圣性、正义性、拯救性的化身,代表“天道”,向那些恃强凌弱的阴冷、丑陋的人性复仇,还给天下以公平和正义。这是一个“血亲复仇”“弱者复仇”“神助复仇”三者合一的复仇神话,在力量对比悬殊的角力中,弱者之所以能够逆袭翻身,其本质就在于“神助正义者”。这个神话隐喻的超前性与深邃性就在于,指出了历史发展趋向的一个总体规律,就是强者未必是永恒的胜利者,弱者也未必永远受人欺凌,而正义之士总能得道多助乃至遵循天理、天意而得到神助,在道义中获得永生、永恒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