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喜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8930445</p><p class="ql-block">图片:仿品自拍</p> <p class="ql-block"> 玉,石之美者。它是山川之精灵、自然界之精华。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我们的先祖发现了这些美丽的石头,并用它打磨成型,或做饰品、或做神器(礼器)。</p><p class="ql-block">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一般能佩戴这些美丽的石头者,非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就是人们精神寄托的巫神。</p><p class="ql-block"> 进入夏商周,玉器成为了统治阶级争相佩戴、使用的礼器,一些社会底层是没有资格佩戴的。</p><p class="ql-block">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封建王朝,玉器也是王公大臣顶礼膜拜、随身佩戴的器物。</p><p class="ql-block"> 唐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大量金银饰品的出现,玉器才走下神坛,来到了中产阶级身边。</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历史文化离不开玉器,这也就给玉器增加了不少附加值,它同时具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高古玉每当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一块小小的玉石往往价值不菲,动辄就是数十万、几百万。</p><p class="ql-block"> 高古玉的价值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其中不乏一些水平良莠不齐的收藏家、古玩店老板、投机商、摆摊小贩等芸芸众生。懂玉的、不懂玉的,一时间高古玉成为了人们的香饽饽。</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假期,应友邀请,我从居住的城市,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老友相见,酒过三巡,朋友就迫不及待的掏出来他收藏的“高古玉”,让我给掌掌眼。从他手里拿出来的瞬间,我就给这块玉定了格,它是一件仿品,理由如下:酸蚀做旧,新疆和田玉山料。推杯换盏期间,朋友又拿出来几块玉器,基本也都是和之前是一样的,没有老玉的光气。</p><p class="ql-block"> 用餐过后,朋友想让我去他家里喝茶聊天,我心知肚明,就跟着老哥来到了他的家里,这是一栋两层小楼带院的别墅,房间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老哥告诉我,他老伴前两年去世了,现在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人。好在儿女居住的地方,离老人这里不算远。</p><p class="ql-block"> 老人给我沏好茶后,从卧室里陆陆续续搬出来几盒子玉器,我抛开鉴定话题,询问老人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淘来的?老哥告诉我:兄弟我不像你走南闯北、跑几个省去市场找东西,我这都是人家给送货上门。</p><p class="ql-block"> 我震惊了,这些小贩为了暴利,不去市场凭眼力本事吃饭,竟然长期打起独居老人的主意。偏偏老哥性格固执,自认为知识渊博,讲起高古玉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是老哥故步自封,缺乏市场实战经验,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东西越收越多,有时花光自己的积蓄,还要伸手向儿女要钱买玉。老人现今已经七十多岁了,平时电话微信聊天,他还是相信我的。我就给他委婉诉说,您这么大年龄了,不要什么都买,就捡自己比较喜欢的少买一点,就够您玩的了。您认为您收藏的哪些是普品,不妨试试卖掉一部分,以藏养藏嘛。</p><p class="ql-block"> 我不能给老人全部否定,恐怕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又不想他再这样继续买下去,只能劝他先卖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市场,是检验每位收藏家藏品的地方,只能让老哥慢慢的去感悟吧。</p><p class="ql-block"> 离开老哥的居所,我的心情很沉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