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下旬,我与先生驾车又一次来到上海,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到这里了,只记得上次到上海,还是六年前。</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榻在苏州河畔的上海大厦,这里距外滩很近,可以近距离享受美妙的浦江之夜。</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的苏州桥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桥下的河水清亮了许多。那又脏又臭的苏州河,早已在二十多年前就成为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 苏州桥畔往西,一座建筑引起了我的关注,那就是位于四川北路的邮电大厦,记得那些年到上海出差,曾经多次出入邮电大厦。</p><p class="ql-block"> 这座1924年建成并营业的邮电大楼,由英商思九洋行设计。1957年上海市邮电管理局成立,翌年迁入这幢大楼办公,现在为上海邮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邮政大楼上“人民邮电”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毛泽东主席手书的四个字雄浑、有力,非常亲切。我的父亲母亲在解放初期,就投身到邮电行业,他们为中国邮电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自1972年参加工作,也一直在邮电行业。作为一个后来人,我亲眼目睹了邮电业的飞速发展,并在其中,贡献了我的一点点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我们沿着桥畔往外滩走去。此刻黄浦江两岸的建筑变了颜色,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耸立的碑,碑的下端刻有“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 ” 的字样。碑身被灯光染成了鲜红色,红的热烈,红的深情,表达了人民对为这座城市的解放与建设,做出了贡献牺牲者的尊敬与怀念!</p> <p class="ql-block"> 游人渐多,黄浦江畔瞬间化作了光影里的梦幻之境。对岸的摩天大楼瞬间被点亮,东方明珠球体上的光芒,不断变幻色彩,红色、金色、紫色,犹如一颗在夜空中的明珠,照亮了上海的夜空。上海中心大厦高耸入云,在流转灯光的勾勒下,似星河倾泻而下,尽显现代建筑的磅礴气势与科技感!</p> <p class="ql-block"> 外滩沿江的欧式建筑,在灯光装扮下,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精美的雕花,典雅的廊柱,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百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黄浦江已被染成绚丽多彩的海洋,微风拂过、波光粼粼,灯光的倒景在江面上摇曳生姿。游船缓缓驶过,好一幅动态的绝美画卷。</p><p class="ql-block">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还有一些外国人,纷纷驻足观赏,惊叹声、赞美声不断。人们纷纷按下快门,想将这份美好定格永远!</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上海浦东开发五十周年,浦东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与成功!</p><p class="ql-block"> 而浦江灯光秀,更是这座城市活力与魅力的完美展现。它将现代与历史,繁华与浪漫,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让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都能感受上海独特的风情和韵味!</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到上海,最惬意的就是能到南京路、淮海路逛逛,那里有外地没有的精美服饰,地道的上海货。南京路上几家著名食品店,路过都能闻到香飘四溢的糕点香,非常诱人。我去了总是要排队购买两件,带回去一饱口福!</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到上海滩,更願意浅携一抹淡然,与亲朋好友相聚,共享世事变迁中的恒久静美!</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中午,我们约好了与亲友卢来仪一家人会面。恰巧,表妹陈俭夫妇从美国回来,于是,大家决定一起聚聚。</p><p class="ql-block">在徐家汇一家歺厅里,来仪夫妇很早就到了,等待大家。我们两人也与来仪会面。来仪的两个哥哥冬郎、夏郎携夫人先后到达,当俭俭夫妇到达后,聚会的高潮已经开启!</p><p class="ql-block"> 我们十个人都已经年逾古稀,都经历了激荡的历史风云变幻,也经过了艰难困苦的磨炼,然而走到今天,这一切似乎都云淡风轻啦!</p><p class="ql-block"> 当精美的菜品摆上了歺桌,我们一边品尝,一边聊天,谈笑风生,非常融洽,真切感受到人间最美事,都在烟火处!觥筹交错,一杯茶代酒足以抵消沧海桑田。那种美好,只有到相聚的兴致处,才会体会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五家人的合影,记录了这个春天在上海的愉快相聚。</p> <p class="ql-block"> 多少年前,我们的父辈在彼此交往中,多是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他们在一封封书信中,讲述生活与工作,孩子与家庭。彼此交往的京沪信件,几乎陪伴他们的一生,后来电话普及了,他们又乐于电话里沟通和交谈。</p> <p class="ql-block"> 老一辈人渐行渐远,后一代人传承着亲情、友情,又聚到一起。我们看到过前辈讲述往事时,眼里的光芒。也记住了一些珍贵的瞬间,沉淀在记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与外甥余波一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浦江两日充实而愉快,岁月缱绻,温暖而绵长;亲友间的情感,深情而炽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