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登高而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试论读书与精神视野的拓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重庆/拂晓的地平线)</span></p><p class="ql-block">古有先哲荀子曾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今有西安交大前校长王树国教授指出:"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p><p class="ql-block">这些前后跨越千年、相互映衬的智慧箴言,共同揭示了读书的本质——它不改变我们的生理条件,却能无限拓展我们的精神视野,让我们在思想的高地上俯瞰更广阔的世界。</p><p class="ql-block">读书如同登高望远,是一种精神高度的提升。荀子以登高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站位决定视野的道理。当我们翻开一本书,便如同站上了作者的肩膀,借由他们的眼睛观察世界。司马迁遍览群书,行万里路,终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记》;苏轼被贬黄州,却在阅读与思考中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思想高度。读书不改变视网膜的结构,却能重组我们认知世界的图式。</p><p class="ql-block">读书更是突破认知边界的有效途径。王树国校长的箴言警示我们,不读书的人如同坐井观天,将狭小的个人经验误认为世界的全部。而书籍承载着无数智者的生命体验与思考结晶,明代思想家王阳明通过广泛阅读与独立思考,最终龙场悟道,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张骞通西域,不仅带回了葡萄与苜蓆,更通过《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拓宽了整个汉民族的认知疆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读书依然是防止思维碎片化、保持认知深度的最佳方式。</p><p class="ql-block">读书最终指向的是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积累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与格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理论,认为公元前800至200年间,世界各地伟大思想家如孔子、苏格拉底、佛陀等通过思想著述,为人类精神开辟了新的维度。今天,我们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依然能够分享这种精神超越的喜悦。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被时空限制的枷锁。</p><p class="ql-block">站在人类文明积累的思想高地上,我们方能看清历史的脉络与未来的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增加谈资,而是为了培养"见者远"的洞察力。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通过深度阅读重建思想的秩序与层次。让我们以书为阶,攀登精神的高峰,在那至高处,拥抱更辽阔的世界与更自由的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