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雕博物馆(1)

羲安·風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初,陪九十一岁老母亲去温州回访林家老宅(链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t3jyw6?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62185&first_share_to=copy_link"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林家老宅</a>)。因祖上源于浙江青田,家族世代以青田石雕为业。早在清末民初时期,祖辈就曾参与将青田石雕远销欧美各国的贸易。为深入了解这项传统工艺,我们特意安排了去青田的行程。不料因事先未做足功课,恰逢周一博物馆闭馆日,只得抱憾而归。但为了不虚此行,次日我们又不辞辛劳地从温州再度驱车前往,终于得以一睹青田石雕博物馆的风采。</p> 青田石雕博物馆入口 浙江青田石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起源于浙江省青田县,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中外。青田石雕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据《青田县志》记载,早在唐代,青田人就已开始用当地特产的叶蜡石雕刻文具和小件工艺品。唐宋时期,青田石雕逐渐成熟,成为文人雅士的案头珍玩。明代时,青田石雕技艺已臻成熟,文人雅士竞相收藏;明清之际,雕刻技艺进一步精进,作品题材丰富,广泛用于印章、摆件及装饰品制作。清代更是远销海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972年尼克松访问华时,作为象征友谊的礼物,中国赠予美国代表团每位成员一尊精美的青田石雕小象。这些小象以青田石的天然纹理与温润质感展现了大象的憨态可掬,寓意和平与力量,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珍贵见证。<br><br>青田石雕以青田石为主要原料,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矿脉分布在瓯江流域的鹤城、山口、方山、北山等多个乡镇。其中以山口镇的封门、旦洪、尧士三大矿区最为著名。青田石属于叶蜡石类矿石,形成于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是火山热液交代蚀变作用的产物。青田石属叶腊石矿,质地细腻,硬度适中(莫氏硬度2-3),易于雕刻,且具有温润如玉的光泽。其色彩丰富,包括青绿色、黄色、红色、白色、褐色等,天然纹理变化多端,为雕刻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br><br>优质青田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六大特性。不同品种的硬度在2-3级之间(莫氏硬度),适宜雕刻。其中灯光冻的透明度最高,可达半透明;封门青的刀感最佳,雕刻时能产生特殊的"脆而不崩"效果;而蓝星石则因其独特的星空效果备受收藏家青睐。<br><br>青田石的色彩形成主要与矿石中含有的微量致色元素有关,如铁元素形成黄色,铜元素形成绿色,锰元素形成紫色等。这些天然的色彩分布往往不规则,却为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造就了青田石雕"依色取巧"的独特艺术风格。<br><br>不同种类青田石的特点为雕刻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可能,艺人们因材施艺,巧妙利用石头的色差与纹理,赋予作品生动自然的意境。例如,1972年赠予美国代表团的青田石雕小象,可能选用了灯光冻石或青田冻石,以其通透质感和柔和色泽表现大象的温润形象。<br><br>青田石雕的技法主要包括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其中,“因色取巧”是其最大特点,艺人根据石料的天然色彩与纹理设计图案,使作品呈现出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的效果。青田石雕因材施艺,讲究“精、巧、细、韵”。<br><br>多层次镂空雕技法是青田石雕的绝活,艺人能在厚度不足一寸的石料上雕出十余层通透的图案,花中有花,景中有景。例如,在雕刻花鸟时,常利用竹叶青的色块表现花瓣或羽毛,达到“巧色”与“巧形”的完美结合。此外,青田石雕注重刀法的精细,刀工流畅,线条柔美,细节处理尤为精致,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br> 青田石雕博物馆介绍 青田石矿区分布图<div><br></div><div>青田石雕以青田石为主要原料,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矿脉分布在瓯江流域的鹤城、山口、方山、北山等多个乡镇。其中以山口镇的封门、旦洪、尧士三大矿区最为著名。青田石属于叶蜡石类矿石,形成于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是火山热液交代蚀变作用的产物。</div> 青田石按质地、颜色和矿区特征可分为多个种类,各具特色如下:<br>* 灯光冻*:色泽淡黄或浅白,透明度高,质地纯净,宛如冰晶,温润通透,是青田石中的上品,常用于雕刻高档印章和摆件。<br>- 特征:半透明至微透明,色如灯辉,莹洁如玉<br>- 产地:封门矿区<br>- 价值:青田石中的极品,明代即有"价重黄金"之说<br><br> * 封门青*:青中带紫或灰,色泽深沉,质地坚实,纹理常呈云雾状,适合雕刻人物或动物,展现沉稳大气之美。<br>- 特征:淡青色,温润似玉,质地细腻<br>- 产地:封门矿区<br>- 特点:最适合精雕细刻,篆刻家最爱 * 黄金耀*:色泽金黄,宛如黄金闪烁,质地温润,纹理自然,常用于制作小型摆件或饰品,极具装饰性。<br>- 特征:明艳的黄色,间有棕色纹理<br>- 产地:旦洪矿区<br>- 用途:常用于雕刻吉祥题材作品<br><br>* 红花冻*:以红色或褐红色为主,色泽艳丽,纹理多变,适合表现花卉或喜庆题材,寓意吉祥。<br>- 特征:白底上晕染红色斑纹<br>- 产地:多个矿区均有产出<br>- 价值:色彩对比强烈,艺术价值高<br><br>* 紫檀冻*<br>- 特征:紫褐色,质地温润<br>- 产地:北山矿区<br>- 特点:色泽古朴,适合仿古雕刻<br><br>* 白果石*<br>- 特征:乳白色,质地均匀<br>- 产地:方山一带<br>- 用途:传统印章常用石材<br><br>* 龙蛋石*<br>- 特征:外棕内青的独特色彩结构<br>- 产地:周村矿区<br>- 特色:天然形成的"石包石"奇特构造<br><br>* 青田冻石*:适合表现山水或花鸟题材,深受雕刻艺人喜爱。<br>- 特征:以青绿色为主,色调柔和,纹理细腻,半透明<br><br>* 竹叶青*:常用于 “因色取巧” 的雕刻设计,突出自然意趣。<br>- 特征:绿色中带有竹叶状纹理,色彩鲜艳,图案生动<br> * 蓝星石*:因其独特的星空效果备受收藏家青睐<br>- 特征:深蓝底色上散布银色星点<br>- 产地:尧士矿区<br>- 特色:石中罕见的蓝色品种 青田石雕主要技法如下:<br>1. 圆雕<br>• 立体雕刻,一般用于表现动物、人物、花卉等完整形象。<br>• 需要极强的立体感与空间构思能力。<br>2. 浮雕<br>• 在石面上雕刻半立体图案,多用于印钮、挂件装饰。<br>• 讲究线条流畅与层次分明。<br>3. 透雕<br>• 又称镂空雕,结构复杂,将石料中间镂空,形成空中结构。<br>• 技术要求极高,常用于佛像、亭阁、花鸟作品。<br>4. 阴刻与阳刻<br>• 阴刻:在石表下凹出文字或图案。<br>• 阳刻:背景下凹,图案或文字凸起。<br>• 多用于印章制作,特别是篆刻印文的底部处理。<br>5. 微雕<br>• 在极小面积上刻制复杂图案或文字。<br>• 一方小印可刻几百字,需要极高的技艺和放大镜辅助完成。<br>6. 巧雕<br>• 根据石材本身的色彩和天然纹理进行创作。<br>• 如利用色差表现人物衣纹、花鸟羽毛等,极富创意性和观赏价值。 1972年尼克松访问华时,中国政府精心挑选了一批青田石雕"小象"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代表团成员。这些憨态可掬的石象选用上等青田冻石雕刻,温润如玉的质地与象的温和特性相得益彰。每尊小象不过掌心大小,却栩栩如生,象鼻微卷,象眼含笑,象身线条圆润流畅,将青田石雕"以形写神"的艺术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小象以青田石的天然纹理与温润质感展现了大象的憨态可掬,寓意和平与力量,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珍贵见证。这份特殊的国礼不仅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更让青田石雕这一中国传统工艺登上了外交舞台,成为中美友谊的永恒见证。 青田石雕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审美意蕴与哲学思想。从最初的简单印章雕刻,到作为国礼的外交使者,再到如今的多元创作,青田石雕不断突破材料的限制,将石头的天然美与人工的技艺美完美结合。青田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涵盖山水、花鸟、人物及神话传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6年,青田石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p class="ql-block">更多精美青田石雕,请看<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07xs8m"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青田石雕博物馆(2)</a>和<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22d06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青田石雕博物馆(3)</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