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图/文:姚东旭</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788176</p><p class="ql-block"> 在顺德大良太平山西麓,宝林寺静立,宛如一颗镶嵌在明山秀水间的明珠,尽显“龙跃天门,虎卧凤阁”的磅礴气势。它不仅是佛教信徒虔诚朝拜的圣地,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领略“太平瑞气”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追溯宝林寺的历史,其始建于唐末五代之南汉殇帝光天一年,彼时名为“柳波庵”,以供奉观音为主,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散发着佛韵。宋咸淳年间,名僧德钦和尚云游至此,开坛说法,禅宗南播,寺院规模与影响渐盛,香火袅袅,梵音悠悠,成为一方修行与精神寄托之所。到了明景泰三年,顺德开县,那句“未有顺德,先有宝林”的俗语,道尽了宝林寺与顺德深厚的渊源。当时,每遇国家大典或朝廷诏令,地方长官绅耆皆会于寺庭举礼,足见其地位之重。</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清康熙初年,元亮僧人驻寺传承禅宗之临济宗,让寺院香火更胜往昔,并将“柳波庵”易名为“宝林寺”,取“净土七宝树林”之意,那庵内参天古木,似传说中挂满七宝的树林,充满神秘与庄严。然而,因历史变迁,原宝林寺殿堂移作他用,旧城改建后,旧貌难复。</p><p class="ql-block"> 所幸,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落实,原宝林寺弟子信众、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纷纷倡议重建。在省宗教部门批准下,筹建委员会成立,社会贤达、八方善信鼎力相助,慷慨捐资。如今的宝林寺,在众人的努力下重现光彩,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太平山下,继续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以祥和与宁静,抚慰着每一颗前来朝拜与游览的心灵。</p> <h3> 宝林寺始建于唐末五代之南汉殇帝光天一年(公元942年),初名"柳波庵",一直以供奉观音为主。</h3><h3> 宋·咸淳年间,名僧德钦和尚云游而至,开坛说法,禅宗南播,寺院的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盛极一时。</h3><h3> 至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顺德开县,也才有了"顺天之德"这一皇帝御赐县名的说法(因黄萧养之乱,明朝廷为巩固其统治,划南海、新会等地的一部分设立县治,是为顺德)。故顺德有这样一句俗语:"未有顺德,先有宝林"。此时,每遇国家大典或开读朝庭诏令,则地方长官绅耆仍集合寺庭举礼。</h3><h3> 及后,清·康熙初年,肇庆庆云寺僧人元亮,驻寺传承禅宗之临济宗,遂令寺院的香火,更胜前朝。并将"柳波庵"易名"宝林寺",取"净土七宝树林"的意思(当时庵内长有一片参天古木,宛如传说中西天挂满七种宝物的树林,〈阿弥陀经〉中所说的这七种宝物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h3><h3> 由于历史原因,原宝林寺殿堂后来移作它用,再因旧城改建,寺院旧貌已难以复原。</h3><h3> 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原宝林弟子信众及众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探亲,纷纷要求重建宝林寺,后经省宗教部门批准,由市有关人士组成筹建委员会募资重建。此举深得海内外社会贤达、八方善信的鼎力支持,慷慨解囊,乐施善财,诚笃捐资,共襄善举,使宝林寺的重建得以顺利进行。</h3> <h3> 如今的宝林寺是1996年易地重建,1998年10月11日落成的(原址位于现今大良区青少年宫一带),左环德胜河,右瞩旧寨、清云双塔,占地十三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一万三千平方米)。主体殿阁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古朴庄严。拾级而上,有山门(分列两旁有哼哈二将),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及'风调雨顺'四大天王)、鼓楼、钟楼(鼓直径2.6米、钟重2.8吨)、九龙壁(宽18.3米,高7.9米)、斋堂、客堂、大雄宝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消灾延寿佛,普贤、文殊两菩萨)、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碑廊、僧舍、藏经阁(供奉西方三圣)……一座比之原址更为壮丽的佛教丛林成为顺德乃至佛山的人文景观。登临回首,人间繁华尽收眼底。</h3><h3> 在宝林寺重建筹建之初,也是因缘际会,得热心人士念宝林寺之缘起,捐赠纯金观音一尊。因此,宝林寺建筑总体规划共为两期,下院观音堂是第二期工程(2001年秋破土动工,历时3年)。</h3><h3> 宝林寺观音堂背山临水,湖光捐翠,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二千三百一十平方米。布局紧凑,所见雅致精美,匠心独运。殿前庭园,点缀片片紫竹,连片成林,此外,四合回廊中有"二十四孝"、"观音三十二应身"石雕图,生动传神;殿内正中纯金观音(高1.68米,重37.3公斤),法相庄严,善财、龙女随侍左右,再两傍供奉"观音十八相"。下院观音堂,与宝林寺一脉相承,遥相呼应。太平山上的晨钟暮鼓,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善信游人。</h3><h3> 宝林寺自一九九八年开光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称誉。是仿照宋、明两代的风格建筑,气势恢弘,是广东的最大寺院。2000年被广东省佛教协会授予佛教文明寺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