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文小平学长是1953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第二期学员,这是他创作的《哈军工颂》系列中的一篇文章,请您欣赏。</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毛泽东三次接见陈赓</b></h1> <b>一、第一次:</b><br> 1952年6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在中南海接见刚从朝鲜回国的陈赓,要他创建军事工程学院,担任院长兼政委;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毛泽东主席批示的</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b></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 1952 年12月24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大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会议后合影。毛泽东与朱德之间后排为陈赓。(局部放大)</b><br></h5> <b>二、第二次:</b><br> 1952年9月5日,周恩来总理带陈赓去见毛泽东,请示如何向苏联学习的问题。这次晋见主席,是基于陈赓向周总理提出的一个问题:陈赓问周总理:学院“来了那么多苏联专家,该怎么样向他们学习?不要让我犯教条主义错误。”周总理说:“你跟我一起去请示毛主席吧。”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赓与苏联顾问合影</b></h5> 毛泽东对陈赓说:“在军事科学技术教育与科学研究方面要全学人家的,咱们自己不懂,没有办过这样的大学。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我军的发展和提高,要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就是‘洋为中用’的方针,不能说这是教条主义。在军事行政管理与训练方面,主要是学习人家的正规化建设经验与良好作风,军队要表现军威,也是国威,不要怕有点形式主义,要先克服我们多年形成的游击习气,形式与内容是一致的嘛。但在官兵关系上、军民关系上,要保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要发扬我军数十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思想领先,不搞一长制,不搞命令主义。不学的地方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卑不亢,多做耐心解释工作,不能影响团结。这些原则是领导掌握的,不要向外传,以免使他们感到对他们不信任,不尊重。”<br> 毛泽东这次谈话的基本精神,就是:先按人家的意见办,在办学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有了经验再改。先进科学技术全学,政治工作不学,军事工作半学(学习正规化建设经验,保持我军优良传统)。毛泽东主席道出了一个思想:学习苏联要学他人之长,要以我为主。<br> 毛泽东的这次谈话,给学院在办学中如何向苏联学习,指明了方向; <b>三、第三次:</b><br> 1953年7月10日,陈赓晋见毛泽东,主要是解决建筑经费和师资等困难,毛泽东主席请朱德总司令前来,一起听取陈赓的汇报。为什么陈赓一定要晋见毛泽东主席呢?因为学院培养人才的任务紧迫,建筑规模大,而经费少,五座教学大楼的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计划三年建成,1954年,先建20万平方米。黄克诚总参谋长考虑到国防经费的困难,意见是放慢建设速度,按五年建成,1954年先建10万平方米,不愿批准学院1954年20万平方米的建筑要求,实在要增加,就只好报请中央批准。陈赓认为,黄老讲的道理都对,但说服苏联顾问团有困难。加之,师资还缺少,顾问数量也需要增加,于是便请求见毛泽东主席,用陈赓的话说:“看来不找‘上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br> 毛泽东在听完陈赓的汇报后说:“陈赓提出的问题,我看都能解决。”回头问朱德:“你的意见呢?”朱德说:“我同意主席的意见,国防费是少一点,但应分先后缓急,有重点开支,军工学院所需经费应该充分保证。”毛泽东要陈赓转告黄克诚,召开军委扩大会议解决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问题。<br> 这次接见,毛泽东还问陈赓:“你有没有兴趣办这个学院?想调你到军委来。”陈赓回答:“我很愿意办这个学校,而且兴趣很高,请主席批准我办下去,多学几年现代化军队建设知识,以后再说调不调的问题。”这是毛泽东给陈赓打了个招呼,后来的事实表明,1954年,学院基本建成之后,陈赓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部副总长,并兼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但仍兼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br> 在这次接见中,应陈赓的请求,毛泽东主席为学院学报题写了《工学》二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毛泽东亲自</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过问学院建设的重大问题</b></h1> 1952年3月,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央决定创办军事工程学院,此后,毛泽东多次亲自过问和处理有关军事工程学院的事情。<br><b>一、签署训词</b><br> 他以中央军委主席签署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成为哈军工的首要文献,今天回头审视,仍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毛泽东主席给军事工程学院颁发的《训词》</b></h5> <b>二、为校报题名</b><br> 他为军事工程学院校刊题写的《工学》,成为哈军工文化的重要符号,沿用至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毛泽东主席为校报题名《工学》</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校报《工学》创刊号</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哈尔滨工程大学刊物《工学校友》</b></h5> <b>三、批准军事工程学院每年毕业生人数</b><br> 1953年5月15日,彭德怀向毛泽东送了一份关于军事工程学院每年毕业生人数的报告,报告拟每年毕业800名学员。<br>报告说:“军事工程学院去年秋招收一期学员982名,该院要求今年再抽调1200名,……要办好这样大的工程学院,确实困难很多,在我国历史上尚属创举。学校需要的各种器械装备极多,能够担任教授的人才有限,以及目前我国财力情况等等,都无充分保证。故在军委例会上经过研究,需将该院提出的每年招生数字适当减少。会后又经张宗逊同志约请有关部门具体讨论,估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全军最低需要3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拟每年毕业800名学员。……该校只需把现有编班由15人扩大至20人,不需要增加设备,即可完成。是否可行,请核示。”<br> 毛泽东当天看了这份报告,迅即作了批示,全文如下:<br>“彭德怀同志:<br> 同意这个计划,即每年以毕业八百人为限度。<br> 毛泽东 五月十五日 ”<br> 没有哪所院校能像军事工程学院那样,毛泽东亲自过问的如此具体。<br>四、批准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期教学计划》<br> 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期教学计划》是毛泽东亲自审阅通过的:<br> 1954年7月,调整后的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期教学计划》,经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通过,下发到学院。毛泽东批示:“照发。”计划中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句话,毛泽东圈去了“毛泽东思想”五个字。<br> 毛泽东的批示下发学院后,陈赓召集党委会进行学习,陈赓在会上说:“主席很谦虚呀,特意圈去了‘毛泽东思想’这五个字。”又说:“虽然主席圈去了‘毛泽东思想’这五个字,可是我们大家一定要牢记,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全党、全军,也是我们军事工程学院的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一定要努力学习好毛泽东思想,什么时候也不能动摇。”<br> 当苏联首席顾问奥列霍夫知道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审阅了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期教学计划时,他深感万分荣幸,他激动地对陈赓和刘居英说:“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能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亲自审阅我们学院的教学计划,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这在我们苏联是不可思议的事。”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音乐推荐 杜香琴</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图片来源 自拍 网络</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图文编辑 孟庆泉</b></div></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