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赣榆乡绅许传志传奇:烽火乱世之劫(三)<br> <br>在民国的风云变幻中,赣榆西南乡的许传志,这位声名远扬的乡绅,他的命运与时代的动荡紧紧交织。前两次土匪的侵袭,让许家元气大伤,却未让许传志屈服,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轻易放过他,第三次劫难如乌云般滚滚而来。<br> <br>许传志家大业大,土地广袤,钱财众多,家丁成群,这样的富庶之家,在土匪眼中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垂涎者众多。前两次的失败,不仅没有打消土匪们的念头,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贪欲和报复心。他们精心策划,等待着下一次时机。终于,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土匪们发动了突然袭击。他们如恶狼般迅速攻进许家大院,毫无防备的许家瞬间陷入混乱。这一次,土匪们成功绑架了许传志的孙子,再次将许家拖入痛苦的深渊。<br> <br>许传志在经历前两次的磨难后,已积累了一定的应对经验。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于是,他第一时间通知了墩尚、沙河等地的连庄会,同时向民国地方政府武装县大队求助。连庄会作为地方武装力量,肩负着保护地方治安的重任,其成员多是由地方豪绅大户出资武装和雇佣的。而县大队则是正规的地方政府武装,拥有相对更强大的火力和组织性。<br> <br>各方力量迅速响应,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为了保护地方百姓,更为了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他们决定全力以赴。在许传志的协调下,连庄会和县大队紧密合作,制定了详细的围攻计划。一时间,机枪、小炮等武器纷纷就位,对土匪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土匪们见势不妙,深知自己不是对手,又忌惮天黑后局势更加难以掌控,于是匆忙撤回,逃到了附近的谷集村。谷集村当时有一个土圩子,成为了土匪们暂时的据点。<br> <br>为了抢回被绑架的孙子,许传志与政府武装人员开始谈判。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政府武装人员帮助财主打仗是要收取费用的。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很快谈好了价格:如果能活着救回被绑架的人,许传志需支付一定数额的大洋;如果救回的是尸体,则支付较少的金额。这本是无奈之举,却也埋下了隐患。<br> <br>第二天,墩上的两个班的政府武装人员按照计划对谷集村的土匪发起攻击。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你来我往,互有伤亡。最终,政府武装人员成功抢回了许传志的孙子,然而,不幸的是,他的脚上受了枪伤。许传志按照事先的约定,支付了活人的价格。可是,命运再次捉弄了他,由于枪伤感染了破伤风,几天后,孙子还是离开了人世。许传志花了重金,却只换回了一个冰冷的结果,心中的悲痛和愤怒可想而知。<br> <br>这次的遭遇让许传志对土匪恨之入骨,他发誓一定要为孙子报仇。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法律和秩序形同虚设,寻求正义变得异常艰难。许传志思来想去,决定借助军阀的力量。当时,驻新浦的军阀中有一个白司令,他在沙河驻有一个营的骑兵,营长也姓白,人称白营长。白营长的骑兵队伍十分嚣张,他们的大白马随意践踏老百姓的庄稼,却无人敢吭声,是一股令百姓畏惧的恶势力。但此时的许传志已别无选择,为了复仇,他只能与虎谋皮。<br> <br>许传志精心准备了一大车白米,送到白营长面前。白营长伸手往米堆里一摸,发现下面全是白花花的大洋,顿时心领神会,客气地笑纳了这份厚礼。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白营长收下礼物后,立刻展开行动。不到一个星期,两名土匪头子就被白营长枪毙在沙河南门外。看着土匪头子得到应有的惩罚,许传志心中的仇恨稍有缓解,但他深知,这场与土匪的斗争,只是民国乱世中无数悲剧的一个缩影。<br> <br>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许传志的遭遇并非个例。土匪的猖獗、军阀的混战、水旱蝗灾的肆虐,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传志虽为乡绅,拥有财富和一定的势力,但在时代的洪流中,也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奈。他的故事,成为了赣榆西南乡一段悲壮的历史记忆,见证了那个特殊时代的苦难与沧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