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燕若雪</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195845</p> <p class="ql-block">四月的苏州,细雨如烟。在拙政园的九曲回廊里,我意外遇见了多年不见的陈辉。这位将近花甲的老同事,眉宇间舒展着岁月沉淀的从容,谈吐间流露着商海沉浮后的豁达。"燕姐,好巧啊!"他笑着打招呼,眼角的皱纹里藏着三十年的故事。他曾经对我说:“所有向上生长的盛景,都离不开日复一日地向下扎根。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言,只能点滴积累、步步靠近。破茧成蝶,是生命的一种华丽变奏,是坚持与执着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时光倒回1998年,那时的陈辉还是个戴着细框眼镜的文艺青年。在全民下海的热潮中,他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怀揣着对书籍的热爱,决定开一家书店。记得他第一次来办公室找我帮忙时,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憧憬与忐忑。</p><p class="ql-block">"燕姐,我连营业执照要怎么办都不知道。"他挠着头,像个迷路的大学生。我带着他跑文化局办经营许可证,去工商局登记注册,又辗转几个图书批发市场。最终,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他的"知味书屋"开张了。</p><p class="ql-block">书店不大,却布置得温馨雅致。除了售卖教辅资料,最受欢迎的是武侠小说租赁业务。金庸、古龙的作品总是供不应求,琼瑶的言情小说也吸引了不少女学生。门口的电话亭"叮铃铃"响个不停,为书店增添了不少人气。</p> <p class="ql-block">就在生意渐入佳境时,房东突然提出要涨租金。这对刚起步的陈辉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被迫搬迁后,生意一落千丈。但这次挫折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很快,他在新址上同时开起了录像厅和卡拉OK。那些年,大街小巷都回荡着《吻别》的旋律,他的生意也随着流行文化一起腾飞。</p><p class="ql-block">千禧年的钟声敲响时,陈辉已经攒下了第一桶金。他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酒店,却因为经营理念不合,最终血本无归。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他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酒店大堂,第一次体会到了创业的残酷。</p><p class="ql-block">那次失败让他明白,”合伙做生意就像婚姻,必须志同道合。"如今的陈辉说起这段往事,语气平静得像在讲别人的故事。2005年,他在医院附近租下一整层公寓,改造成"爱心之家",专门接待外地来看病的患者家属。这个充满温情的项目,不仅让他重拾信心,更让他找到了商业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点。</p> <p class="ql-block">2015年,当城市人开始向往田园生活时,陈辉又一次抓住了机遇。他在郊区承包了鱼塘,开辟了百亩农庄,建起四层楼的民宿。春天赏花、夏天垂钓、秋天采摘、冬天围炉,这里成了都市人逃离喧嚣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前几年,我带着家人去他的农庄度假。夕阳下,陈辉亲自划着小船带我们在鱼塘捕鱼。晚餐时,柴火灶炖着现捞的鱼虾,地里刚摘的蔬菜还带着露水的清香。十道农家菜摆满圆桌,最受欢迎的是那道用散养土鸡做的蘑菇炖鸡。</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想,每一次转型都像破茧成蝶。"饭后,我们坐在院子里喝茶,陈辉望着远处的山影说,"年轻时总想着飞得更高,现在才明白,蜕变的意义不在于飞翔,而在于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p><p class="ql-block">三十年的创业路,从书店老板到连锁民宿主,陈辉的经历印证了爱默生那句名言:"自信是煤,成功就是熊熊燃烧的烈火。"但更难得的是,在商海沉浮中,他始终保持着那份赤子之心。如今的他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正的安宁,也让我们明白:人生最美的风景,往往在转身之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