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里的美好时光

张秀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满初临麦渐黄,南风拂野送清香”。小满过后,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涌,那裹挟着泥土芬芳的麦香,顺着南风漫过田埂,掠过屋檐,悄然沁入心里。儿时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也随着这熟悉的气息,在脑海中渐渐清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农村的日子简单而充实。每天放学以后,背着箩筐去田野割青草,是我和小伙伴们放学后雷打不动的任务。田间地头绿草如茵,家家户户饲养的猪和羊,都等着小主人们带回的青草当主食。那时的我,虽年纪尚小,却也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渐渐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与责任。当然,最让我们心心念念的,还是完成任务之后的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麦收前的日子,总是充满惊喜。割青草累了,随手掐几枝麦穗,剥开麦壳,露出的麦粒很嫩,淡绿色中有点发白,放在嘴里,牙齿轻轻一咬,麦粒中的汁液滑过味蕾,进入喉咙,清爽甜润,那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p><p class="ql-block">越冬小麦是鲁西平原上的主要农作物,从头一年的秋分播种,到来年芒种收割,要在田地里生长八个月,期间农民们倾注了大量的汗水。特别是麦子的灌浆成熟期间,他们早晚巡田,精心呵护,不舍得采摘青涩的麦穗,只等麦子成熟以后颗粒归仓。但是对于嘴馋的我们,麦田里还藏着甜美诱人的秘密——烤麦穗。</p><p class="ql-block">小满过后至芒种这段时间,麦子的变化很快,当麦穗由青绿变为青黄的时候,那便是我们的“美食信号”,对于我们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放学后我们照例去割青草,曲曲菜 ,拉秧草,打碗花,马齿苋等收获了满满一箩筐,大家的目光便齐刷刷投向了麦田。瞅准大人们忙于麦收前准备工作的时机,偷偷溜进麦田,精心挑选青黄的麦穗,带着麦秸秆掐上一大把,用绳子捆绑在木棍上,那散开在小木棍顶端的麦穗,我们戏称它为“老鸹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烤麦穗的准备工作已经悄悄完成,在一个隐蔽的角落, 干柴枯草早已备好,随着火焰升起,一场充满童趣的“盛宴”便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群孩子里,夏莲是最有威信的“大姐大”,我们都叫她莲姐。烧烤开始了,莲姐手持木棍,小心翼翼地将“老鸹头”伸到跳动的火焰上。火候的把控至关重要,火大了会把麦粒烧成灰,火小了又烤不熟,没了那诱人的香味。我们围成一圈,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团跃动的火苗,听着麦穗在火中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满心都是期待。莲姐不停地翻动着木棍,让每一颗麦粒都能均匀受热。不一会儿,麦穗被烤得焦黑,微微焦黄的麦粒若隐若现,还有少量爆开的麦花,浓郁的麦香夹杂着柴草的青烟,瞬间将我们包围。莲姐一边指挥小伙伴捧来潮湿的黄土熄灭火焰,一边收回“老鸹头”,细心地为大家分麦穗。她的动作轻柔,生怕碰掉了珍贵的麦粒。整个烧烤过程中,莲姐付出最多,可她总是把大部分的麦穗给我们,而她自己只留下很少的几个,有一次我把自己分到的麦穗还给莲姐三个,她坚持不收,用莲姐的话说:“尝尝鲜即可”。接过温热的麦穗,两手轻轻揉搓,吹去麦糠,手心里剩下的麦粒饱满圆润,色泽青中带黄,像一颗颗珍珠,迫不及待地将那带着烟火气的麦粒送入口中,咬一咬,嚼一嚼,甜美中带有焦香,筋道中带着韧劲,满满当当全是丰收的味道。那两只小手上的黑灰,小脸儿上的黑道道,记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心的快乐与满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我生活在城市,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便捷,但那份对烤麦穗的思念从未淡去,每至麦香时节,这份思念愈发强烈。</p><p class="ql-block"> 昨天,浓浓的麦香仿佛在召唤,我早早起床,踏上了回老家的路。汽车驶出县城,朝着东南方向一路疾驰。晴好的天气里,蔚蓝的天空下,鲁西广袤的平原上,一望无际的麦田里舞动着金色波浪,麦垄间农民弯腰劳作的身影点缀其中。</p><p class="ql-block">抵达家乡时,已是上午八点多,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村前屋后是大片的麦田,麦子已经由青变黄,就连那村旁的小河,也是映绿了倒影,染黄了岸边。望着眼前的景色,心底涌起无限眷恋,真想一直守在这里,看风来麦舞,闻泥土麦香。</p><p class="ql-block">我采下一把新鲜的麦穗,扎成记忆中“老鸹头”的模样。那四溢的麦香,承载着浓浓的乡愁,珍藏着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有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以及莲姐的温暖情谊。在这麦香里,美好时光仿佛从未走远。</p>